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价值连城的名画,都是在画这幅作品的作者离世后才出名的!
艺术家离世后,他的画作会更值钱。就拿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来说吧,他的名作《向日葵》在2015年拍卖价高达2亿美元,折合13亿人民币,可谓是价值连城。
3亿人民币的梵高名作《向日葵》
这位可怜的世界级绘画大师,27岁开始学习绘画,37岁离世,生前贫困潦倒,靠弟弟提供钱、颜料、画笔和画布,在短暂的一生中只卖出去过一幅画,售价仅为六法郎,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350元,但他却在死后名声大振,死后的画作成千上万倍地增涨,价值连城。
梵高《自画像》
梵高在艺术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可以用一组数字来说明。1987年,《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卖出,同年《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1990年,《加歇特医生肖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1998年末,《没胡子的自画像》,7150万美元卖出;2014年,《雏菊与罂粟花》以含佣金约6180万美金拍出,当时约合人民币3.77亿元。有好事者算出,3.77亿元换成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将重达4.33吨。
梵高《雏菊与罂粟花》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不解的事。
物依稀为贵“艺术家死后才值钱”,这句话仿佛成为了艺术圈的魔咒。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物以稀为贵。如此优秀画作,随着画家的离世,是不会再有创作,成为绝品,不可再生,另一方面是艺术造诣的确高超,一位业内人士曾经分析过,“梵高几乎95%的作品都进了博物馆,能够流通买卖的作品实在太少。更重要的是,几乎每张梵高的作品都能和他的活动有所对照,找出故事。
画作在作者死后会升值的这种现象,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非常普遍。像梵高这样的画家确实是大有人在 !历史上有很多大书画家,生前就已享有盛誉,比如吴昌硕、张大干....他们的书画作品价格在其死后更是大幅上升的情形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如果画家还在世,那么他就有可能随时画画,创作出很多水平差不多的作品。水平一样的画多了,那就没什么稀罕了,自然就不会有大幅度的升值。其次,如果画家还在世,没准人家还搞创新,不断地推出新作,不好判定精善品种,物以稀为贵对于艺术品,如果它本身的艺术性不强,那么,它珍贵的因素只能是稀少,因为稀少而罕见,所以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显得格外的珍贵。
无法复制,不可再生一但书画家作古了,其作品无法复制和再生,其作品成为稀缺品,所以值钱,伟大的作品不可复制,不能再生,画家去世后,真正有历史价值的优秀作品,自然会慢慢沉淀下来,有了定论,高下自判,他的那些水平高的、有收藏价值的画就会凸显,画家去世后,作品变为“限量版”,会因为稀缺性而更增加其增值速度和价值高度。
而且画家生前的作品数量是有限的,并且时间一长,一些画作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消失,所以,剩下作品的价值就会上涨,总之,画家死后,他的作品作为一种商品,其供给就已确定,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价值的上涨。那么升值就是必然的结果。梵高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每个人都想拥有,可他的作品只有那么多,于是就显得非常稀缺,就会出现竞价拍卖。后来,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竟以825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当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梵高《加歇医生的肖像》
据说,市场上有两张清朝大龙的邮票,各值10万,但是狡猾的商人一定会撕毁一张,这样另一张就不止20万了,可能是30万、40万。虽然以这种方式来追求稀缺性的做法并不被人称道,但是现实生活中,精明的商人们经常制造一些人为的稀缺性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比如市场上所谓的“限量版”、“珍藏版”的邮票、纪念币、服装等,都是利用稀缺性来提升商品的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货币的本质是一张“凭条”,相对的,画作也可以视为一种“凭条”。所以,用钱买画,就是将【国家货币形式】的财富兑换成了【画作形式】的财富。
比如,王中军2014年以6176万美金(3.77亿人民币)拍下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这就相当于兑换了一张代表了 3.77 亿财富的巨额凭证。
想象一下:
如果王中军用 3.77 亿人民币兑换成委内瑞拉货币,那么如今已经贬值得连废纸都不如。
如果王中军用 3.77 亿人民币买房,那么 70 年后房产的价值如何,70 年间如果发生战争等因素,房子又带不走,都是顾虑。
相反,买下梵高的画作,相当于将 3.77 亿人民币兑换成了梵高的画作。他可以放在家中、放在保险柜中,带到任何他想带去的地方。
总之,当我们将一幅名画视为具备稀缺性+信用背书+流通性的巨额凭证时,这张凭证,不会因为美元的量化宽松而贬值,也不会因为人民币的加印而贬值,更不会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变迁而贬值。
相反,越是通货膨胀,这张凭证的价值越是增加。
同时,名家的画作还具备金融属性,可以进行典当抵押。
这也是为什么画家死后,他的作品反而更值钱的原因——因为,它会成为一种不会被稀释、不会贬值、可直接交易的货币。
再看看下面这件事,恐怕就更加让人困惑了。
阿里的老板马云似乎也很爱画画,他曾画了一幅画,2015年的时候,在香港拍卖了3300万人民币。
问题来了,作为美术外行的马云,他的一幅画都卖到如此天价,这不是打了天下画家的脸了吗?
虽然马云富甲天下,身价已进全球富豪榜。但他的画恐怕应该谈不上有多高的造诣吧。
可以这样判断,具备马云这样绘画水平的人,在全国恐怕不会少于500万人。
如果到北京宋庄、画家村去一趟,随便一个不知名的画家,恐怕水平、都远在马云之上。
其实,现实中类似这样不合乎情理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么这样的现象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种现象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其实,马云的画卖出天价没有问题,是大家的认知出了问题。
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物品所标注的价格,只是反映物品的稀缺性,而不是重要性。
比如,黄金很昂贵,但它却不是必需品。与之相比,馒头才是必需品,它的重要性要远超黄金,但价格呢?怎能与黄金相提并论。
同样道理,马云的画、虽然一般,但再一般的画也只有一幅,因为在全国、全世界,马云 只有一个。
作为一个名人,马云是稀缺的。
退一步,就算你拿着3000万去找马云买画,他也不会轻易再给你画一幅。
所以,尽管马云那幅画水平很一般,但却是非常稀缺的一幅画。
可是,只要价格合适的话,可以肯定,几乎所有的不出名的画家们、都会日夜不停的画,画的数量会源源不断的增多。
要知道,再好的画,只要数量不断增多,也会变得稀疏平常、不再值钱了。
那么对于前面的问题,答案已经有了。梵高的画为什么那么贵,并非仅仅是因为画有多好,而是因为梵高的画已成绝品,永远不会再有第二幅。
这也就表明画的价值是直接和稀缺性紧密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