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没有惯着莫迪政府,阻挠中国大计的印度,被9国集体孤立

绿旋看国际新闻 2024-10-25 09:50:36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刚刚举办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现在已经结束了。

第23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本该是各成员国共商发展大计的平台,却因为印度的“特立独行”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纷纷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唯独印度外长苏杰生,全程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甚至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和抵触。

这一幕,像极了此前印度在多个国际场合的“表演”。

无论是上合组织峰会,还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印度总是那个“不合群”的存在。

有人说,印度这是在“战略摇摆”,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也有人说,印度骨子里就有一种“大国梦”,想要在国际舞台上“C位出道”。

然而,无论印度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抱团取暖”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印度的“独行侠”做派,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

印度为何如此抗拒“一带一路”?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想太多”。

印度政府认为,“一带一路”不只是一个经济合作项目,更是中国用来增强区域影响力的手段。

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因为经过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所以被印度看得很不顺眼。

然而,印度似乎忘记了一件事: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为了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并非针对任何第三方。

印度如果真心实意地想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完全可以加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共享发展红利。

可印度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单打独斗”。

为了对抗“一带一路”,印度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还试图拉拢美国等国家搞“香料之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印度的“印太战略”雷声大雨点小,“香料之路”更是“胎死腹中”。

说到底,印度还是高看了自己的实力,没意识到“一带一路”的影响有多大。

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任何国家想独自安稳是不可能的。

如果印度还是固守着“你输我赢”的旧观念,最后只能是自找麻烦。

有人说,印度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疑、爱耍小脾气。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调侃,但却也反映出印度在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心态:既想得到尊重,又害怕被忽视;既想维护自身利益,又担心被边缘化。

印度的这种心态,与其历史经历和地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一个曾经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对外部世界始终抱有一种警惕和戒备的心理。

而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又是一个地缘政治竞争激烈的地区。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宿怨,更是让印度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多了几分“小心思”。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印度在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合作共赢,而是“威胁论”。

印度政府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本身就被视为一种威胁。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扩大国际影响力、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印度采取了一种“两面派”的做法。

一方面,印度积极发展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试图构建一个“反华包围圈”。

另一方面,印度又试图在“一带一路”问题上“讨价还价”,试图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例如,印度一方面拒绝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又积极参与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试图与中国展开竞争。

印度这样做,不仅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让自己更尴尬了。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一直不太明确,有些矛盾。

印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给周边国家带来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印度也担心“一带一路”会让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变大,从而影响到印度的老大地位。

印度的这种担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它一直觉得在南亚地区自己是个老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印度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正面临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更多地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印度担心,“一带一路”倡议会增强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可能会超过印度,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然而,印度的这种担心,更多的是一种“被害妄想症”。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旨在促进地区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并非针对任何国家。

其实,印度完全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例如,印度可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本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印度还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市场机遇,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果印度能够摒弃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就能够分享“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红利。

反之,如果印度继续固步自封,拒绝合作,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然而,世界不会因为印度的“小情绪”而停下脚步。

“一带一路”倡议,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

从东南亚到中亚,从中东欧到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响应倡议,积极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中来。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为沿线国家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帮助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中国一家独大,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就连一向与中国“不对付”的欧美国家,也开始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纷纷加入亚投行,并积极寻求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

面对“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印度的“战略焦虑”可想而知。

为了维护自身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印度一方面加大了对周边国家的经济援助,试图拉拢这些国家对抗中国;另一方面,印度又积极发展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试图构建一个“印太战略”来制衡中国。

然而,印度的这些“小动作”,并没有阻挡住“一带一路”的滚滚洪流。

相反,“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印度的“孤立主义”做派,不仅体现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其对上合组织的态度上。

作为上合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印度似乎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在历次上合组织峰会上,印度总是显得与众不同。

印度不仅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和其他成员国意见不合,就连基本的外交礼仪也做得不够好。

例如,莫迪政府多次以“国内事务繁忙”为由,缺席上合组织峰会,而改派级别较低的外长出席,这在外交上被视为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印度的这种“消极态度”,与上合组织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近年来,上合组织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促进地区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果。

不过,印度似乎对这些事情不太在意。

印度更倾向于把上合组织看作一个外交手段,而不是一个合作平台。

印度想通过上合组织这个平台,增加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同时与中国竞争。

不过,印度的这种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了。

上合组织不是任何国家的“私家花园”,更不是“大国博弈”的舞台。

上合组织的目标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各种文明的多样性,并共同追求发展。任何想把上合组织当成工具的行为,都会遭到其他成员国的反对。

印度如果总是孤芳自赏,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要想发展壮大,就得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和上合组织给印度提供了一个参与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机会。

如果印度能够认清形势,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和上合组织合作中来,就能够分享地区发展的红利,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反之,如果印度继续固步自封,拒绝合作,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错失发展机遇。

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希望印度能够早日认清这一点,与地区国家一道,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

0 阅读:0

绿旋看国际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