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创作之路

紫夏说国际 2023-09-16 06:35:00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

蒋淑英

文学创作是心灵的艺术产物,产生的是生命的灵魂。

作家与外界事物碰撞后产生,一种认识的升华,形成了深刻高度的融会贯通,达到一种抑制不住的要写的冲动,笔下言之有物,引起读者共鸣。

我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辛苦甘甜只有自己可体会,边努力工作,边搞文学创作,边照顾家庭孩子,还要当好妻子妈妈,也要当好妈妈爸爸的女儿,主动伺候照顾好父母,还要进行学习提高,林林总总的大小事,都不能弃之不顾,那么时间就成大事,便学会了科学摆正安排开,平衡时间是最好的办法。

从年轻时每天利用早中晚空余时间的那点有限时间

一小时读书,或一个半小时伏案写作,年假日我就主动替人值班,好清静地看书。多少年都是这样雷打不动,达到忘我全身心地投入,不知疲劳,甚至到了着魔,连做饭炒菜都会忘记关闭炉火,有几次菜饭烧糊,锅快烧化,仍不改初愿,一如既往,读书学习依然锲而不舍。

多少年坚持写作,平时很少和家人、孩子长时间在一起欢愉,满脑满心思在创作的思考之中,这种创作多少年痴情不改,始终坚守这块文学阵地,一如既往38年,从1998年出版纪实文学《世纪父亲》再没有停止过,每隔两三年出版一本20多万字的图书,内容包括传记、长篇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到今年癸卯年的五月出版了20多万字的《母亲》,共计出版17部纯文学作品,还不包括散见日报、晚报、美篇、头条的文章两几千篇。

为何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持之以恒的如此坚持,甘愿守着清贫不去为商,有时心里也很纠结,但我深知自己带着一种文学使命感,因我骨子里已经深深扎下了写作的种子,它要发芽、要生根,自己对此也很无奈,因干别的都让自己不得开心颜,也不能使自己心静,就跟梁晓声说的“不写浑身难受,精神不悦”,我只好服从内心的指引,不知疲倦地埋头写作。

说实话,在我青春期时,我的梦想是要当一名诗人,记得1971年,我上初一的时候就开始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和外国著名诗歌,并开始学习写诗和构思,背后总是私自练习写,虽然是自己练习没有老师指点,是因在那个年代,赶上文革时期后期,主课学习少,多是学工学农去社会实践,锤炼的体质发达,一混就到了1975年,高中毕业我便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双塔山团票大队插队落户,真正一根筋的开始甩开膀子大干,1876年3月被第二生产队社员选为生产队长,开始带领社员投入向科学要粮,当年就获得大丰收,摘掉了生产队年年吃返销粮的历史,这一年为了进一步靠近党组织,我用诗歌形式写了入党申请书,当然是一首抒情小长诗,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一段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党组织啊╱我沸腾的热血╱激动的心情╱促使我拿起伴侣般的笔╱倾吐我向往已久的心声……╱╱ 啊,敬爱的党组织啊╱我,一名新中国的青年╱以恳切而真诚的心情╱双手向您—╱递交下乡以来第一份入党申请”

这个我想说学习什么都有用。1978年当国家形势对知青政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全国停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被选调回城,当时国家形势主调是科学是生产力,开始由劳动光荣转化为文化重要,为日后发展,我开始补习高中文化,1981年考上承德市首批业余大学,1982年又考入中国首批中文电大学习汉语言专业,进行了系统文化学习,每晚骑着自行车,迎着北方特有的寒风,去承德中文电大学校听辅导课,下课九点多钟,独自回家的路上,数着满天的星星,心里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望着那诱人般的天空,浑身鼓动起一股热情,化作脚下的力量,蹬得自行车飞快,把那凛冽寒风一下甩到身后,星星高兴地为我指引走进家门,不知疲倦地拿起画笔作画一小时,完成一幅习作,然后再愉悦地捧起名著沉浸其中。这期间我又想的要当一名画家。

因我从懂事起,就经常听我父亲给我们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偷越腊子口,巧渡泸定桥,翻越大巴山的故事。每次听完这些生动的革命故事,都会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在我眼里,父亲是位很了不起英雄。我十分景仰父亲。后来,我长大了,上了小学、中学、高中,我更加敬佩和热爱我的父亲。我总是想为父亲做些什么,以报答父亲养育之恩。后来,在我心灵深处萌发出一种欲望,有朝一日,我要为父亲写一本书。有了这个思想,1972年起,我就开始搜集,记录父亲人生经历的素材。即使是后来在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到农村下乡插队四年的时间里也没有忘记过。每次回家探望父母亲,在茶余饭后,把父亲讲的故事如实地记录下来。有些故事我不仅听了一遍两遍,甚至是好几遍。但我每一次听,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便把原来的记录进行补充完整。

视频加载中...

1978年我从农村选调回城后,父亲已经是70多岁高龄。可他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上街还骑自行车。他头脑清楚,生活乐观。我为给父亲写书聚集力量。我开始进夜校,上夜大,考中文电大,学习本科。在业余学习的那些年,我贪婪地在书籍的海洋里穿行。当时读书无选择,无重点的借阅各种图书,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历史的,哲学方面的书我都喜欢看。

在文学方面,尤其是古典文学,我非常喜欢。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一批名著。我不止看了一遍,两遍三遍的看。不仅如此,我还大量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作品,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巴尔扎克的,罗曼.罗兰的,大雨果,小雨果的,莫泊桑的,左拉等大文豪的作品看的比较多。

那几年,我几乎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这还不够,我还到藏书的大机关、厂矿、单位去借阅。有时还购买。我读书简直到了着魔的状态。业余时间都奉献了出去,连搞对象都无心思。书籍成了我的亲切朋友。

读书使我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书读多了就想写书。要想写书开始还有个困惑,我发现从古到今,人们把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该写的都写进了书里。我一时间感到非常迷茫和彷徨,心中苦闷。我就把原来的想写作的计划放弃了。过了很长时间,我又是从书籍中受到启发,历史没有完全相似的。文学书籍述事的故事也是千面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人有一个人看历史的角度。我父亲的人生独特经历绝不会与其他人物类似和重复的。思想认识到这一点,我思想豁然开朗,又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写书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1985年12月31日,我在29岁时,生下我的女儿温馨后,我做了母亲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欢欣,生活激荡起波澜,撞击着我内心酝酿许久要写的积蓄。顿时转为欲写的激情一下及爆发出来,写作欲望每天都在侵蚀着我的机体,吞噬我的心。那时我的小宝宝刚刚两个月。

这种强烈要写的欲望就仿佛像是魔鬼似的无形的推动我情不自禁地捏起笔写呀写。我的宝宝吃饱奶,乖乖的躺在床上时,甜甜地熟睡。我看着女儿小天使般地在我身边,我写作的情绪高涨,情丝就像是泉水般“咕咕”地往外流淌,止不住也堵不住。一鼓作气就写了几个中篇,把过去长期积累的生活阅历全都抖搂出来。中篇小说题材是我生活中最熟悉的故事。

视频加载中...

不久,这年市9月承德市文联举办全市作者笔会,我有幸参加,还代表文学新人在开幕会上发了言。我带着四部中篇小说参加笔会,描写工厂题材的《人生的路》;商业题材的《窗口》;城市改革题材的《台上台下》;农村改革的《情关天年》。后来这四部中篇小说均收录在中篇小说集《行色匆匆》一书里,1999年由内蒙古出版社出版。

这几个中篇小说集均为现代题材。在国家实行改革中,面对社会变革的初期,有些权力者经不起改革考验,“掌握”不了自己。我主要是想揭示人物稅变的心里过程,达到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陋人生,有力鞭挞社会的腐败人生,提出在改革大潮中,人生必须正道这个严肃的课题。如何对待人生,走好脚下的路,提出人生正道这个严肃的课题,不无给人一种启迪和警示的作用。

工业改革题材的《人生的路》,描写一家工厂,掌握实权的“头”,在改革开放中,经不起改革大潮的考验,由一个好的带头人演变为一个挥霍浪费、贪图女色的蜕化分子,把好端端的一个工厂搞得濒临倒闭,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商业体质改革题材的《窗口》,则反映在商业体制改革中,在创建文明一条街中,社会给予商业窗口单位的各种负担,而不顾实际的去一味追求形式的东西,使窗口单位应付各项检查,甚至不惜关门营业,图于形式的做法。

城市改革题材的《台上台下》,是部揭示某些领导一朝在台上,便把令来行,搞权钱交易,家里送礼的车水马龙,忘了自己的权利是人民给的。一朝下了台,便成了“车马稀”的现实人际关系。

农村改革的《情关天年》,是部以农村现实题材的中篇小说,反映人走近天年这个人生关口上,地位、权利、名誉都有了,但不能守住晚节,经不起色欲的诱惑,过不了情色关,最终闹得是家庭不和,夫妻离异。

笔会后更带动起我的写作激情,开始静下心为父亲立传著书。我整整用了一年的业余时间,从1996年10月到1997年10月闷头写出了了一年,完成30万字的书稿,书名字为《世纪父亲》。主要是父亲1993年去世96岁,几乎是一个世纪。我又憋住气用半年的时间进行修改,再抄写成卷,这才使我松了一口气。

视频加载中...

瞅着这本书稿,心里感到非常踏实。从此,把这本书稿放进橱柜里,为补充知识营养,我又开始读起书来。则侧重美学文艺书籍,学习文学批评和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书籍。为进一步提高我写作素养和水平,并继续搜集父亲的故事素材。

其实人的品味是靠读书提高。无论看什么书,都会翻卷有益,摄取大量知识,坚定自己信念。

1998年我第一部纪实传记《世纪父亲》出版,我已经积蓄了十几年的文学素材和文学修养,大量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小说,痴迷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名著的阅读,同时非常喜爱阅读十七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名著。不仅如此,为了给日后创作积累文学素养,我考进了承德市首批中文夜大、中国首批中文电大学习汉语言专业,汲取文学素养,积累生活经验,扩大读书范围,文学的,军事类的,医药学等,只要逮住什么书就阅读,达到一种痴迷状态。

我当时信心满满,雄心勃勃,要像巴尔扎克那样创作出一批现实主义作品,给自己设计出宏伟的创作计划,多少个中篇,多少个长篇巨著。我便一步一步朝着自己制定的方向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创作下去。无论是社会怎样发生着变革,企业如何深化改革,我对文学创作始终不渝,一直是围绕着自己预定的这个目标去实现着。哪怕是文学变得越是在经济发达下越是惨淡,越是几乎无人问津的时候,人们都去忙于在市场经济中去赚大钱的时候,我越是沉下心,一点不起浮躁心,潜心搞我“初发心”的文学创作,在工作之余沉浸在文字书写的纸张十余年。后来随着电脑走向家庭,我便把心灵蹦跳出来的灵感思想敲打在电脑上。

2000年我在《那个年代》出版后的2003年又出版了《动春》散文集,而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时承德市不过11名、我还是一名业余作者。但我没有骄傲,砥砺前行。动春散文集收入9篇作品:在《快乐的世界》中描述一名小女孩天真活波,热爱生活和大自然。她善良、勤奋、诚实、快乐,在自由的天地里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女孩眼中的小街》通过一名小女孩的眼睛,看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居住小街的人家,随着动荡的年代,各家人的命运发生的悲欢离合,证明人的命运与某个历史年代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韶华时光》是说每个人对韶华时光回忆的时候,都会有许多美好难忘的事情。尤其是在学习岁月中建立起来的师生情、同学友谊,更是使人难以忘怀。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给人留下的最大的遗憾是把学生的大好韶华时光,都随着当时政治的需要,大多的流逝在“学农学工”的体力劳动中,落得个四肢发达、大脑知识贫乏的“知识青年”。《爱的彷徨》阐述女孩青春期时,产生了爱的萌芽和羞涩感,想爱又是难于启齿的一种被动。造成女孩心里的孤独与苦闷,最终导致心中爱慕的人已心有所属,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爱,赠与他人......《迟到的春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教育政策的开放,对求学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有志之士均可报名电大,不限年龄,中对于求职欲很强烈的有为之人来说,真可谓难能可贵贵。但大多数人已经接近或而立之年,在这批求学者当中发生的故事和学成后回报社会的成就令人瞩目。《感悟做女人》是通过一位女性做母亲过程的真实感受,体会做母亲的喜与苦,来启发已成婚后即将做母亲应汲取的经验和避免的苦痛,同时唤醒人们,对关于母亲的爱戴和崇敬。《晨练山庄诗》突出写的是主人公在避暑山庄晨练中遇到了一位知己,相伴行走时对天地人文景观产生的独到见地,以及抒发各自的情感世界,暴露了中年人虽然感情丰富,但仍放不开自我封闭意识的残余,与21世纪的文明脚步还相差着距离,顾忌偏见比个性解放因素还要大。启迪中年人应扔掉偏见和自我封闭的羁绊,投入和拥抱生活,使精神和身心进入到一种愉快的境界里。等等不再陈列细说。

对于这部作品原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诗人何理给举办了作品研讨会,何理老师评价道:“这一本文学语言美,写的动情,运用文字活泼,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视频加载中...

我最初不过是想给我尊敬的父亲写本书,并没有想把自己生命中的神秘全部显示给读者,但写着写着却无法抵制住生命的意志。一低头便是38年,按照每两三年速度推出一部二三十万字以上的著作,已出版了17本,400多万字,都称我是多产作家、才女。其实我丝毫没有半点骄傲,还在埋头吃苦,勤奋耕耘到现在还没搁笔,听从我内心的那个不可抗拒的声音。

强烈的写作欲望我曾多次进行压制过,也严加进行扼制过,但还是不能奏效,不写便像是生病似的,只能任其生命意志,才使灵魂得到安宁。

人是一个复杂体,有时自己说不清自己,有多少人为此爱,舍官舍家舍钱财,付出人生追求的代价,而我自己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把人生坐标放在文学创作上,因此对升官发财已丧失其兴趣。在我自己精神王国里,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创作,觉得人生足矣,伴随着是精神愉悦和自由。

为追求现实主义题材,为社会发展留下脉络与痕迹,我总是愿意扎根于泥土里,甘愿当个勤奋的蜜蜂。

在宇宙中,人是万能的。因此,人的思想也是千变万化的,别看平时宛如一潭清水,平静如镜面,可一滴水就会让平静的水面升起涟漪,顺着波纹慢慢扩展很远。人的思想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美文也就在瞬间喷薄而出,毫无刻意,仿佛是一副大写意,又如像是一副气势磅礴的泼墨画。

视频加载中...

文学创作38年,我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中完成17部文学作品,实事求是的说,全是见缝插针,在完成工作、家庭与一切责任和做人义务之外进行的,当我退休后完成对父母尽孝后,迈进61岁有了外孙,在看护好隔辈人尽到自己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仍然不忘初心,就跟在单位上班似的,完成工作之外抓取点滴业余时间,每次下班后延迟一个小或一个半小时才回家,为的是清净的写作。到了耳顺之年后,我在看护外孙的同时,依然是抓住早晚时间进行创作。就这样,文学创作就在日日、月月、年年的恒心坚持下,就留下了人生喷薄而出的17部作品。

举例说,2017年我生命走进61岁时,有了外孙子,新人进门让我喜悦非常,我竟然爆发了第三次创作情感,当年完成了《从大别山转战11个省的老红军蒋传礼百年人生》。真正地把父亲传奇战斗的一生反映了出来。父亲蒋传礼从1898年出生到1993年去世,几乎经历了百年。在这个一百年的人生的进程中,父亲经历了改朝换代,从清代王朝被推翻到民国时代,再到军阀混战时期,再到国内革命战争的10年,与蒋介石国民党的战斗,历尽艰难万险,九死一生,大小战斗经历数不胜数;又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跟着共产党打出个新中国,迎来新中国诞生。他又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在革命战争中无数次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也多次历险大难不死,真可谓的是九死一生啊。当他昂首挺胸地跨越到新中国诞生的时候,又不居功自傲,为了社会主义新工厂的建设又立新功。

著书实际不是容易之事,按照刘勰《文心雕龙》阐述的那样,著书时想万古以前,感情浮游千载以后,笔墨之中道理透彻,见识深透洞察深入。著述得是从容自得,写出思想和主张来。金石总是会磨灭的,但思想和声名却因著作流传千载。因此我觉得人生有涯,无涯唯智。发挥特长,使用智慧,珍惜时间,发自内心,使思想情感纳入轨范,掌握规律,融会贯通。作者成千上万,风格千差万别,各有专长偏爱,但掌握创作规律,顺着思想发展,来个因势利导。

早在2001年6月承德电视台采访了我,做了蒋淑英文学专题片,承德市几位文学大家何申、刘兰松、何理、周舟等谈到我文学创作给予肯定,给我文学创作进行了肯定,还归类概括为我在承德创下了五个第一:一是创作纪实长篇传记文学,1998年出版的《世纪父亲》是第一人;二是2000年她出版的《那个年代》,反映知识青年题材的传记长篇小说在承德市是第一人;三是2006年她编著的《承德老红军传》影响强烈,在承德专写老红军是第一人;四是她2008年出版的《山庄物语》,把避暑山庄用拟人方法,通过山庄老人和百岁老人对话,把山庄整个故事串起来,整体表现山庄是第一人;五是2014年出版的她的长篇小说《甲子变迁》专门写城市拆迁题材,在承德市是第一人。

在写的过程中,以无法按捺的写作冲动,真有一写不可收拾之感,不觉得累,不觉得乏困,大有不写出来那才憋闷、难过呢。一提到笔时,记忆便全部的从储存记忆的闸门中打开,一切过去时光隧道所发生的事情、故事、以及情感就在笔尖上跳了出来,想停笔都不行。此时此刻是全身心、满脑、满思想的进入到一种忘我忘人,忘了时空的境界之中,连身边咫尺打开的电视机里播放的什么电视节目、内容全然不知,声音也听不见,简直是对周围时空和环境达到浑然不知的状态。有时写到二三十页书稿时,笔尖依然是停不下来。故事写不完,笔就收不住。就是这样贪婪痴迷写作。

这样长期过于脑力和体力的支出,使我的身体严重透支,颈椎和膀臂严重受损,病了两三次,西医、中医、按摩全部都使用过,一直折腾我很久,才有些缓解。好在不用笔写,敲键盘了,速度比以往笔写快,是利用现代科技的结果。即使光阴如梭,我已经迈入老年,但写作欲望依然很高,今后的人生,恐怕还是闲不下来,因手头还有一部书正在创作之中,但今年觉得自己的热情和力量好像已经耗费挺多,剩下的只是悠着劲,根据年龄段身体精力的允许下听从生命的声音,继续创作。

2023年9月15日

0 阅读:0

紫夏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