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张飞,到底是怎么死的?他真的是死于手下小兵之手吗?

蜀山史道 2024-10-29 12:57:5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一代名将张飞,为何会陨落在自己亲信的刀下?常听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谁能想到,在这乱世之中,一代英雄竟惨死于自己的副将之手。

这位与关羽、刘备结为异姓兄弟的猛将,最终没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帐下。张飞之死,到底有怎样的秘密?这场改变了蜀汉国运的突发悲剧,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对副将,为何要背叛统帅

张飞的死讯传来时,震惊了整个蜀汉朝廷。作为蜀汉的重要将领,张飞在带兵打仗这件事上可谓是战功赫赫。

可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却死在了自己的副将张达和范强手中。这两个副将本是张飞麾下的得力干将,平日里跟随张飞南征北战,立下过不少战功。

在军中也是有着相当地位的人物,绝非普通小卒。可就是这样的两个亲信将领,为何会在关键时刻背叛自己的主帅?细究起来,张达和范强的背叛并非一时冲动。

据《蜀汉杂记》记载,这两人在张飞麾下服役多年,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升至偏将,期间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他们对张飞的不满也在逐渐积累。

张飞虽然赏罚分明,但为人刚愎自用,常常在军务上独断专行,对属下的建议置之不理。特别是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张达提出的进军路线被张飞当众呵斥,这让他深感羞辱。

而范强则因为家中老母病重请假探望被拒,心中早已埋下怨恨。军中上下级关系本就微妙,加上当时天下三分,各方势力暗中招揽人才,这些积怨最终让两人走上了背叛的不归路。

可当时军中也有传言,说张飞近来酗酒成性,常常在醉后对部下拳脚相加,这更加剧了军心的动摇。两位副将的叛变,实则折射出了当时军队管理体系的弊端,以及个人威望与制度约束之间的矛盾。

张飞带兵有啥特点

要理解这场谋杀案,就不得不说说张飞的带兵风格。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统帅,张飞的性格特点鲜明。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苛,对待下属往往采取高压手段。在军中,他奉行的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原则。这与他的结义兄长关羽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羽带兵讲究"善待卒伍而轻于士大夫",对普通士兵非常友善,反而是对那些身居高位的文官们不屑一顾。

张飞却恰恰相反,他对有身份地位的人特别客气,但对待普通士兵和下属却非常严厉,动辄打骂。这种带兵方式,让他在军中积累了不少怨气。

深入探究张飞的带兵之道,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原因。《蜀汉将领传》中记载,张飞年轻时曾在屠户之家长大,这段经历让他对等级秩序特别敏感。

他认为只有严厉的管教才能维持军纪,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在他的军营中,但凡军令有违,轻则鞭打,重则处死,丝毫不留情面。

这种做法确实在短期内收到了效果,他的部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然而,这种高压管理方式也带来了隐患。许多老兵虽然惧怕他的威严,但内心却充满怨恨。

有史料记载,在张飞的军队中,逃兵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将领的部队。特别是在行军途中,经常有士兵借故脱离队伍。

这种现象说明,单纯依靠严刑峻法来管理军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令人深思的是,张飞这种区别对待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割裂了军队的凝聚力,埋下了军心涣散的祸根。

那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张飞遇害那天,军营里发生的具体情况至今仍是个谜。正史上只有寥寥数语的记载:张达和范强杀了张飞,割下他的首级,顺江而下投奔了孙权。

这么简单的记载,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猜测。有人说,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也有人认为,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军队哗变。

毕竟张飞作为主帅,身边不可能没有侍卫保护。两个副将要想得手并成功逃脱,必定需要更多人的配合。根据《蜀汉野史》的记载,事发当晚,张飞正在中军大帐饮酒。这是他的老习惯,特别是在大战之前,他常常独自饮酒,思考战略。

据说那天晚上,营地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这种恶劣天气成了行凶者的天然掩护。有传言称,行刺当晚,张飞的亲兵队长突然带人外出巡逻,留下的守卫寥寥无几。这个反常的调动,让人不禁怀疑是否早有预谋。

更令人费解的是,当时营中其他将领似乎都没有听到任何异常声响。次日清晨,他们才发现主帅的帐篷已经空无一人,地上只留下几滴血迹和一片狼藉。

这种诡异的死寂,更增添了此案的神秘色彩。军史专家分析认为,凶手很可能利用了张飞平日的生活习惯。他们清楚张飞酒后经常独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

加上暴雨的掩护,这确实是下手的最佳时机。但即便如此,要在重重防卫的军营中完成这样的刺杀,没有内应的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张达和范强固然是主谋,但背后必定还有一张更大的关系网在运作。

事后张范二人投奔东吴

更令人深思的是,张达和范强在杀害张飞后,径直投奔了东吴。这不禁让人怀疑,东吴是否在这场谋杀中扮演了某种角色。

有史学家推测,东吴可能提前派人接触了这两位副将,暗中策划了这场叛变。毕竟要想在杀害主将后安全逃脱,没有外部势力的接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推测虽然没有确凿的史料支持,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却是颇有可能的。历史资料显示,在张飞遇害前的几个月,东吴确实在蜀汉军中布下了不少密探。

《江东志》中就记载了一个细节:当时孙权派出的细作,专门负责收集蜀汉将领的个人信息,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甚至家庭矛盾。

这种细致入微的情报收集,显然不是临时起意。更值得注意的是,张达和范强叛逃后,在东吴很快就获得了重用。孙权不但没有因为他们的背信弃义而轻视他们,反而授予他们要职。

这种反常的提拔,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另外,据《吴国春秋》记载,就在张飞遇害的前一个月,东吴的水师就已经在江上布置了多处接应点。

这些部署表面上是为了防备蜀军进攻,但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为了接应张达和范强。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当时负责接应的吴军将领,正是此前与张达有过书信往来的老相识。

这一系列的巧合,似乎都在暗示着东吴在这场谋杀中扮演了更为积极的角色。

张飞之死如何影响蜀汉的命运

张飞的死,在时间节点上显得格外敏感。他的死直接影响了随后爆发的夷陵之战。

由于张飞遇害,黄忠也已去世,马超又身患重病,魏延又要镇守汉中,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只能亲自上阵冲锋。

如果张飞还在,很可能会由他担任先锋,而刘备则在后方统筹全局。这样的兵力部署,或许能让夷陵之战的结局完全不同。

张飞的意外身亡,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蜀汉的衰落。从军事角度来看,张飞的死造成了蜀汉军事力量的严重损失。

他生前统领的精锐部队,因为主将被杀,军心大乱,战斗力大减。这些本该在夷陵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精兵强将,最终未能在战场上施展所长。

更重要的是,张飞的死对刘备的打击极大。据《蜀汉春秋》记载,当得知张飞遇害的消息时,刘备整整三天没有进食,面容憔悴,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这种精神上的打击,直接影响了他在夷陵之战中的决策判断。原本以报仇雪恨为目标的战役,在失去得力战将的情况下,变成了一场冒险的豪赌。

另外,张飞之死还在蜀汉军中造成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将领们开始互相猜忌,担心自己的亲信部下也会效仿张达和范强。这种疑心病的蔓延,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团结,成为蜀汉后期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历史中,张飞的死因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位威名赫赫的蜀汉名将,最终没能死在沙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信任的部下手中。

在那个充满变数的乱世之中,即便是最强大的将军,也可能在一夜之间陨落。这就是历史,有时候比小说更让人难以置信。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一代猛将张飞为什么死于无名小卒之手?》小崔畅谈历史

《历史上的张飞是怎么死的?真是被小兵杀的吗?》趣历史网

1 阅读:48

蜀山史道

简介: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