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佛教将军”:孙行友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5-13 07:12:44

远观近鉴宋朝人•59•“佛教将军”孙行友

乱世军将

民国时期,湖南有一位军阀唐生智(1890-1970),1922年,唐生智出任湘军四师师长,看到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他非常苦闷,不知何去何从。

在唐生智为出路而迷茫之时,佛学大师顾伯叙介入了他的生活,使得这位驰骋沙场的军人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在顾伯叙的影响下,唐生智在部队中大力推动学佛活动,发给士兵每人一枚纪念章,一面刻“佛”字,一面刻“大慈大悲,救人救世”,以“无我为人”为军人之灵魂。每次外出视察,唐生智也不忘宣传他的“以佛治军”的思想,如“孝顺父母,维护社会,爱护国家,莫妄作,莫乱想,莫造孽,省下精神,多念阿弥陀佛”等,人们称唐生智的部队为“佛军”,唐生智则自称“佛教将军”。

类似唐生智这样的“佛教将军”,宋朝初年也有一位,就是《宋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十二》所载的孙行友。

《宋史》本传记,孙行友(902-981),莫州(治莫县,今河北任丘北)清苑(今河北保定)人。

孙行友家世代务农。起先,定州西二百里、居于由定州去往易州(治今河北易县)的道路正中的狼山(今狼牙山)中,有旧时留下来的城堡,中原与契丹边界的百姓靠着旧城堡躲避盗匪、乱兵;同时,山里有一间佛寺,寺中有一位叫孙深意的尼姑,有道术,能迷惑百姓。

孙深意大约为孙行友的姑母辈,孙行友的哥哥孙方谏很虔诚、小心地侍奉孙深意,并尊称孙深意为“姑师”。孙深意坐化圆寂,孙行友更加神化孙深意,用孙深意的道术点燃“香灯”,长期供奉,聚集的百姓逐渐多起来。

后晋末年(947),后晋少帝断绝与契丹的交好,引发契丹进攻,后晋边境州县为运送军需,陷入极度困难,各地逃跑的百姓往往投靠孙方谏,并推举孙方谏为首领。

孙方谏害怕后晋主帅因追捕百姓而受害,就上表后晋朝廷,愿意归顺,后晋任命他为“东北面招收指挥使”,且赐予孙深意所住的寺院“胜福”匾额。从此,每当契丹军攻击后晋,孙方谏都率领部下袭击,缴获的铠甲、武器、牛羊等畜产越来越多,归附于他以求避难的百姓也日益增多。

后晋易州、定州(治今河北定州)官员报告朝廷,朝廷再次任命孙方谏为略当后世之游击队总指挥的“边界游奕使”,孙行友为副使。

孙方谏、孙行友更受鼓舞,抵抗契丹侵袭更加坚决有力,杀获更多,并曾乘胜攻入祁沟关(在今河北涿州城西南20公里松林店镇岐沟村)、平庸城(今址不详),破飞狐砦(寨,今河北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有飞狐陉,也称飞狐口,飞狐砦约在此处),契丹颇畏惧孙方谏、孙行友,千余家边民靠着方谏、行友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当时局势不定,为自保,孙方谏、孙行友亦暗中与契丹联系。

稍后,后晋军队被契丹打败,蓟州(治今天津蓟县)人引导契丹攻入中原,很重要的原因,是孙方谏与契丹的秘密勾结。

契丹攻灭后晋,授予孙方谏定州节度使、孙行友易州刺史职务。不久,契丹用本族将领耶律忠替代孙方谏,改任他为义武军节度使(治云州,今山西大同),孙方谏拒不受命,径自返回狼(牙)山自保。

契丹虽占领中原,但不能久居,北归草原,途中在定州烧杀劫掠,孙方谏率众冲出狼(牙)山,再次占据定州,向替代后晋的后汉投诚,后汉任命孙行友为易州刺史、其弟孙行义为泰州(治今江苏泰州)刺史。

行友兄弟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契丹每次入侵,各军关城门坐视,坚壁清野,契丹一无所得。

孙行友曾派“都校”王友遇到石河(今址不详)巡逻,与契丹军遭遇,杀契丹骑兵百余名,又曾俘获契丹刺史蔡幅顺、清苑县(今河北清苑)令王琏。

后汉乾佑年间(948-950),契丹再次进犯,行友防御作战,俘、杀契丹军数百人。

后周太祖郭威受后汉之命北征契丹,行友在途中迎接郭威,并献上俘获的契丹人马,请求追随郭威,郭威厚赏了行友,将行友留在军中。

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行友屡次报告侦察得到契丹军情,请求给他三千精锐部队,寻机平定幽州。后周朝廷正有北伐之意,于是改任方谏为镇国军节度使(治华州,今陕西华县),以行友为“定州留后”,即代理节度使,显德初年(954),任命他为正任节度使。

显德初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继位。北汉认为后周政局不稳,联合契丹,入侵后周。柴荣经过与朝臣会议商讨,定议亲征,大败北汉,回军后加行友职衔“检校太傅”。

六年(959),周世宗北征契丹,行友攻下当时已为契丹占领的易州,生擒契丹易州刺史李在钦,将其献给朝廷。

周世宗柴荣

宋代后周,建国之初(960),加行友官职“同平章事”,行友有了“使相”名誉。

但此时狼(牙)山“胜福寺”怪异荒诞的传说更加厉害,百姓聚集得更多,难以禁止。行友自感不安,屡次上表朝廷,请求辞官归山,宋太祖下诏不许。

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即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行友把定州的粮食、钱财运往狼(牙)山,召集丁壮,整备武器、盔甲,准备回狼(牙)山以自保。

定州兵马都监药继能向朝廷秘密报告了行友的动向。宋太祖派閤门副使武怀节骑快马到镇定(治今河北正定)、赵州(治今河北赵县),集合两地驻军,宣称巡察边界,却直接进入定州城,行友没有发觉。

武怀节入城之后,马上拿出宋太祖的诏书给行友,宣令行友率领所有族人到京城汴梁,行友惊慌失措,不得不遵命而行。

行友一族到了汴梁,宋太祖命令侍御史李维岳到行友在汴梁的家中审案,李维岳审得实情,上报宋太祖,宋太祖下诏严厉责备行友,削夺了从前赐予行友的所有官爵,将其软禁在家,同时处死其部下数人,派使臣快马赶到狼(牙)山,焚毁了孙深意的尸体。

行友的弟弟、易州刺史孙方进、方谏之子、保塞军(治今河北保定)军队长官“军使”孙全晖都主动来到汴梁,等候处罚,宋太祖下诏,不予追究。

四年(963)秋天,宋太祖下诏解除行友的软禁。不久,因举行祭天大典,依例“推广封赠,以示恩典”,提升行友的官职为“右龙武军将军”(从三品,虚衔,无实际职任)。

乾德二年(964),朝廷升行友官职为“右监门卫大将军”(从二品),之后,又改任其官职为“左龙武军大将军”(正二品)。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行友去世,享年八十岁,朝廷赠予他“左卫上将军”荣誉官职。

我觉得,孙行友笃信佛教,归附于他的百姓,也都是信佛之人,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可称“佛军”,孙行友也可称“佛教将军”。

由“佛教将军”率领的“佛军”,或许在乱世能起到占地一方、保护教友的作用,但一旦天下安定,这些教友还要聚在一起,脱离社会,甚至独据一方,与国家政权相抗衡,就极可能成为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政权都不能允许的。

因为地方官员对行友想依靠教友“进山自保”见机得早,宋太祖对此事处理果断、宽仁,行友终得善终,追随他的教众也没有招致杀身之祸,这在皇权时代,十分幸运。

莽莽太行

0 阅读:3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