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幼时怀橘,为人称道,才华惊艳当世,但三十二岁就不幸夭亡

邓海春 2021-12-19 16:22:49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当中,诸葛亮出使东吴,并舌战群儒,用三寸不烂之舌驳倒了一众主张投降曹操的东吴名士。在此过程中,东吴群儒中有一人提出曹操乃是汉初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刘备虽然自称汉室宗亲,但并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追溯。见到此人,诸葛亮笑道:“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随后便出言将其辩得哑口无言。

尽管在小说当中的形象颇为不堪,但真实历史上的陆绩并非庸庸碌碌之辈。首先来说,他六岁时因为母怀橘赢得了孝顺之名,不但被时人称道,还位列“二十四孝”之一;其次,他博学多闻、才学出众,因此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可惜的是,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却在三十二岁时不幸英年早逝,没能真正施展才能、实现抱负。

东汉中平五年(188),陆绩生于吴郡吴县,也就是今江苏苏州一带。 他所在的家族“吴郡陆氏”位列“吴中四姓”之一,在江东颇有名望,而其父陆康则曾官至庐江太守。值得一提的是,东吴名相陆逊不但与陆绩出自同族,还是陆康从子陆骏之子。也就是说,按辈分算比陆逊小五岁的陆绩反而是其族叔。

据《三国志》记载,陆绩六岁时曾跟随父亲到九江拜会出身名门的诸侯袁术。当时,袁术拿出许多品质极佳的橘子款待,陆绩往怀中藏了两个准备带走,橘子却在临行拜别时不慎掉落了出来。当时,满座宾客都感到诧异,袁术也略有不满地责问道:“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然而,就在众人都觉得年幼的陆绩身为宾客却偷盗主人家的橘子,实在颇为失礼时,陆绩却解释道:“欲归遗母。”仅此一句话,不但袁术感到惊奇,在座众人对陆绩的印象也瞬间从盗橘子的无礼小辈变为了孝顺母亲的聪颖神童。在极度重视孝道的汉朝,陆绩的孝行很快传遍了四方,成为一段佳话。

孙策平定江东后,恰好驻扎在吴郡,而早慧的陆绩尽管尚且年少,但也进入其帐下,成为了一名宾客。一次,孙策召张昭、张纮等众宾客议事,众人都认为如今天下大乱,应该以武力平定四方。此时,因为年纪最小而坐在末座的陆绩却大声说道:“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

相比于众人崇尚的以武力开疆拓土、平定四方的方略,陆绩更加重视用道德教化百姓,从而实现真正的“征服”。从后来东吴虽然大体安定,但内部动乱不断发生的局面来看,陆绩的主张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另一方面,其发言也与马谡“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大一些后,陆绩不但外表变得“容貌雄壮”,还积累了深厚而渊博的学问,精通天文、历法、术数之学。当时,不管是德高望重的东吴老臣虞翻还是在荆州名士中颇有声名的庞统都与陆绩结为忘年之交,关系相当友善。孙权继承江东基业后,对才华出众的陆绩相当器重,于是将其封为了奏曹掾。陆绩尽管年纪不大,但性格刚正不阿,因此收获了众人的敬畏。

交州平定后,孙权将陆绩封为郁林太守、偏将军,让他率军两千人前去镇守,但陆绩醉心于学术研究,因此即使军务在身仍然坚持著书。统兵期间,陆绩曾经绘制了名为“浑天图”的天象图,还曾为《易经》进行注解。然而,在南征途中,陆绩却感染重病,且病情不断加重。终于,在自知时日无多后,他挥毫写道:“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

建安二十四年(219),陆绩病入膏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预言六十年后“车同轨,书同文”,也就是天下将会统一。随后,他又感慨道可惜自己无法亲眼见证。太康元年(280),西晋南下灭吴,完成了天下统一,而此时距离陆绩病逝已有六十一年,与其临终前的预言仅有细微差异。

《三国演义》中舌战诸葛亮的陆绩不过是庸碌之辈,但历史上真正的他却相当优秀。其一,他孝顺母亲;其二,他反对纯粹的暴力,提倡以德服人;其三,他为官正直,令人敬畏;其四,他醉心学术研究,才能出众;其五,他直到临死之前都在梦想着天下统一,社会走向安定和谐。综上所述,陆绩实在可谓德才兼备,但也正因如此,他的早逝才更加令人叹惋痛惜。

0 阅读:245
评论列表
  • 2021-12-19 23:06

    诸葛亮舌战群儒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事实,但他所说的话,基本是强词夺理。。

    用户12xxx92 回复:
    演义不是历史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