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疼爱的大将,打仗凶悍,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都是他打来的

观今品古 2024-09-28 12:29:15

前言

他是毛主席最疼爱的大将,同时也是蒋介石极为忌惮的人,在共和国的十位大将中,他是出身最苦,负伤最多、最重的人。

他的战斗风格凶悍且富有策略,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都是他打来的,毛主席称赞他为“对革命有功的人。”

他因伤缺席了整个解放战争,在评定军衔时,他表示自己并不够资格,对此,毛主席却坚定地表示:

“他不仅要评大将,而且在大将中,他要排第二。”

那么,这位深受毛主席疼爱的大将究竟是谁呢?他在战场上,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张学良为红25军做“运输大队”

在大别山、伏牛山、秦岭脚下等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的一支精锐“追剿”部队,包围了一个村庄,将所有村民都赶了出来。

这些国民党手持长枪,威胁着村民们,要求他们说出共产党人的下落,村民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突然,不远处传来了一声枪响。

接着,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徐老虎来啦!徐老虎来啦!”国民党军听闻,顿时面色大变,乱作一团,四处逃窜,村民们也因此逃过一劫。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徐老虎”,说的就是徐海东。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许夸张,但国民党军队对徐海东的惧怕却是事实。

1933年,蒋介石委任刘镇华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司令,刘镇华狂妄地表示,势必要在三个月内,将红25军彻底消灭。

红25军的军长,正是徐海东,徐海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与其周旋,不仅俘获了一千余人的敌军,还活捉了代理师长刘树春。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立刻命张学良速速回国“共谋大事”,他特别指派张学良担任“剿共”总司令,意图一举消灭红军。

张学良的装备精良,都是德国制造的,相比之下,红25军的装备就显得有些落后。

令张学良没想到的是,不管是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优于红25军的他,却在徐海东这里吃了败仗。

张学良共计15个师三个独立团的兵力,而红25军仅不到3000余人,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正式拉响。

张学良采用的是稳扎稳打、步步紧逼的战法,采取的是“推磨”战术,而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则采取的是声东击西的运动战打法。

毕竟不管从兵力还是装备上来说,硬碰硬显然不可取。红25军分散成游击队,常常让敌军措手不及。

时而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时而利用地形,巧妙设置障碍,伏击敌人,使得国民党军队疲于应对,而红军的士气却越来越高涨。

1934年7月,国民党军队包围白鸭山,徐海东冷静分析形势,命令部队保持静默,做好战斗准备。

随着敌人包围圈的缩小,徐海东果断率领部队冲破一路敌军,向何家冲转移。途中,他们意外地遭遇了东北军的主力——115师。

徐海东发现,敌军戒备松懈,并未发现红军,徐海东深觉这是一个打击敌人的大好机会,于是便叫来了吴焕先商量对策。

此时,红军处于一个较为隐蔽的位置,加之红军对长岭岗地形熟悉,在商讨一番后,两人决定突袭敌军。

在一切部署好后,徐海东一声令下,长岭岗顿时枪声大作,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被红军围滞在山上进退不得。

随着号角声的响起,红军士兵挥舞着刺刀冲向敌军。指挥员们大声呼喊:

“东北军的兄弟们,缴枪不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放下武器,跟我们一起抗日吧!”

一部分敌军被红军所打动,纷纷丢下武器投降;另一部分敌军则惊恐万分,四处逃散。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红25军击溃了115师的643团和644团。这场战斗,歼灭了敌军的一个旅,3800多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粮食。

张学良的部队一路从何家冲达到陕北,在这十个月中,大大小小的战役共打了500多场,有时甚至一天都要打4、5仗,红25军共歼灭了张学良三个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将东北军的这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的番号给了红军。

毛主席向徐海东借钱

徐家六代都是烧窑的窑工,一家三十余口人,仅依赖着半亩薄田维持生计,徐海东的童年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饱受欺凌与艰辛。

1925年,徐海东加入了共产党,投身于革命,并在家乡组织起了第一支农民自卫军,领导年关暴动。

这一举动却激怒了反动势力,他们残忍地火烧徐家房屋,更将徐家上下66口人全部杀害。面对这灭门之仇,徐海东指天发誓:

“大仇不报,誓不还家!”

这种苦难的经历,造就了他粗暴的脾气性格;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痛苦,他养成了酗酒的习惯。

徐海东从未回避自己的缺点,他常常自称是一个粗人,并时刻反省自己,努力改正。有次他差点因为吃酒误事,从这之后,他就下定决心戒酒。

在队伍中,他不断磨练自己,改掉暴躁的脾气,以便能够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总能顾全大局。

1935年,中央红军主力抵达了陕甘宁边区,这里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根据地建设面临着重重困难。

严冬时节,战士们不仅缺乏食物,而且衣着单薄,有的甚至连鞋也没有,只能赤脚行走。

后勤部负责人杨志成向毛主席报告了当前的困境:目前手头仅有一千多元,如果要想平安地度过这个冬天的话,最少需要两三千。

毛主席心急如焚,上哪去弄这么多钱呢?突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影——徐海东。

他明白,徐海东手中可能也不宽裕,但红25军已经活动了几个月,或许会有些积蓄。于是,他立刻叫来了杨志成商量:

“志成同志,报告我看过了,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找海东同志求助一下呢?”

杨志成听后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主席,红25军只早到一个月,他们有这个力量吗?”

毛主席点燃了一支烟,沉思片刻后说道:

“你先去跑一下嘛,我相信海东同志还是有些家底的。我写个借条,你拿着去。但有一点,千万不能让海东同志为难。”

言罢,毛主席写了一张借条,向徐海东借2500元,杨志成接过后,立刻冒着大雪赶往了徐海东的驻地。

两人一阵寒暄过后,杨志成将借条拿了出来,徐海东看到借条的内容后,内心满是自责。

他懊悔自己只考虑到了给毛主席等领导人送去棉衣等物品,却忽略了战士们也在受冻。

杨志成见状,以为是徐海东手头拮据,担心他为难,便连忙说道:“军团长,没关系的。你有难处的话,我回去向主席解释……”

徐海东却坚定地表示,一定会想办法拿出钱来帮助中央红军度过难关的。

随后,徐海东急匆匆地来到了军团供给部,找到了部长查国桢。他焦急地问道:“咱还有多少家底?”

查国桢

查国桢回答道:“一共还有七千块。”

“七千?太好了!”徐海东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么多积蓄。这下,他总算可以帮助主席和战士们度过难关了。

查国桢楞了一下,向徐海东诉苦道:“好啥呀,老军长。你都不知道,又要添置冬装,又要买药品、粮食的。这些钱还不够哩!至少还要……”

徐海东直接打断了查国桢的话,表示要从7000元中拿出5000元给中央红军送去。

查国桢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徐海东,提醒他这笔钱是大家一点点攒下来的,谁也不舍得多用。而且,徐海东自己到现在连件大衣都没有添置。

徐海东眼眶微红,对查国桢说道:“毛主席派人来借款,咱们难,红军更难。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央挨饿受冻啊!”

第二天,徐海东便派人将5000元送到了中央红军的手中。杨志成高兴地连声说道:“这下可救了急了!”

事后,毛主席在谈及此事时,感慨万分地表示:“当年多亏了徐海东送来的那5000块,真是帮了革命的大忙了!”

“海东同志来了没有?”

徐海东打仗十年,负伤最多、最重,共计负伤9次,全身共17个窟窿,子弹穿膛而过就有8次。

再加上不停地作战、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因此身体越来越差,由此在作报告时,突然吐血晕倒在地。

毛主席得知他的情况后,亲自给徐海东发来了一封200字的电报,电报的最后写着8个字:“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徐海东看到后,泪水直流,他积极接受治疗,不过由于当时医疗水平落后,徐海东的病情时好时坏,他没能重返战场,这才“缺席”的解放战争。

在评定授衔时,徐海东得知自己被评大将后,连忙表示拒绝,在他看来,他长期养病,并未为党和人民做什么,受之有愧。

对此,毛主席却坚定地表示:“徐海东不仅要评大将,而且在大将中,他要排第二。”

1969年3月,党的九大即将召开,徐海东却迟迟没有接到通知,躺在病床上的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地看向窗外。

一直到3月31日晚,周恩来召开了个紧急会议,会议宣告,毛主席提名徐海东参加会议。

第二天,负责人来到了徐海东的病房,向徐海东传达了这件事:“您看您能否出席?如果不能的话,可以向中央请假。”

徐海东一扫之前低落的情绪,他终于等来了!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出席的,哪怕爬也会爬到的!

徐海东连忙起身整理仪容,换上衣物,带着氧气袋就出发了,主席落座后,没有看到徐海东的身影,便大声地问道:

“海东同志来了没有?”

徐海东听到了这声熟悉的呼唤,直挺挺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连忙回答:“到了!到了!”

主席闻声,向徐海东的方向招手致意,徐海东看到这一幕,泪止不住地向下滑落。

结语

在徐海东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毛主席。

参考资料

徐海东大别山围歼东北军一一五师. 文史春秋

徐海东与毛泽东的深厚革命情谊. 党史文苑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 档案时空

大将徐海东:打仗有瘾,当官没瘾. 文史博览

0 阅读:167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