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隶书《石门颂》中的这个笔法,让草书线条更富于质感?

滨滨谈文化 2024-05-23 05:30:08



我们知道,《石门颂》被历史上誉为“隶中草书”,从一些书法家的实践来看,这个说法并非虚言,因为草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说的并不是字形上的变化,更有点画上、用笔的变化,还有些书法家认为,想要学好草书,尤其是想写好草书的线条,就必须要在隶书《石门颂》上下足功夫,那么,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石门颂》中究竟隐藏了哪些草书所需要的笔法。

《石门颂》是东汉时期的隶书名作,它属于一件摩崖作品,是著名的“三颂”之一,清代书法家张祖翼曾说过:“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评论该碑道:“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足可凸显此摩崖在汉隶中的别具一格及其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导引之功。

由此可见,《石门颂》在历代书法家心目中的重要分量。在当代,全国一些书法展上,往往以《石门颂》风格入展或获奖的作品时有出现。不仅如此,那些获奖的草书作品,我们可以从线条质量上来说,它们大都是富于变化与质感,有的厚重,有的苍劲,有的线如筋骨有力,这正好符合古人对书法线条筋、骨、肉的定义,因此,那些卓有成效的草书书家们,也时常把对《石门颂》的临摹和学习放在了重要位置。

那么,《石门颂》主要有哪些笔法?并且,它与草书线条有哪些关联?下面我们对《石

门颂》的笔法和草书线条进行一些探究。

想要了解《石门颂》的笔法,就必须知道《石门颂》这个隶书作品是从哪里演变而来的。许多人都知道,隶书是从小篆而出,最典型的就是,如果对《峄山碑》有所临习的话,那就一定知道,二者的线条是何等的相似,只不过,小篆当中的笔法,除了中锋笔法外,还有一个就是平移与圆转,这三个笔法就是小篆的用笔特点。我们在书写小篆,尤其是《峄山碑》时,这三个笔法就是足够使用了。

但是,在《石门颂》中,它不仅继承了小篆的基本笔法外,还有它自身“创立”的笔法,这就使得因为笔法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字形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可能觉得,是字形变化了,笔法才发生了变化,但我还是觉得,是笔法变化了,字形才会变化。但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所讨论的重点。在《石门颂》中,除了圆转笔法没有继承过来以外,它还创造了新的笔法,那就是由圆转变为绞转笔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笔法,也是后面学习草书时的基础笔法。

现在来看看草书中的绞转笔法。我们知道,人们在书写草书时,往往在速度上要远比隶书要快,而这时,隶书中的绞转笔法,也就演变为草书中的使转笔法,既“使”又“转”,从而使线条始终在中锋行笔的状态下进行。这里一个重点问题是,隶书中的点画为什么厚重?如果移植到草书中会不会也厚重?当然会的,因为它们的用笔几乎是相同的,只不过草书的书写速度要快一些,但如果是正确用笔的话,其线条质量依然是不变的。

从上面的一点分析中可以得出,草书中的线条质感,并不是独立而来,或是独立存在的,它一方面是从隶书演变而出的,另一方面,也是继承了隶书中的基本用笔而来。总结起来,草书中的线条质感,主要是中锋行笔,加上对隶书的绞转改为使转,这是不存在质疑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0 阅读:172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