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来袭,要抓紧防治,减少损失

农技集结 2024-03-26 04:10:34

温馨提示:点击文章右上方的“关注”,可及时收到小编为您推送的最新农业技术、植保知识等内容。谢谢您的关注与转发!

目前有农户反映,自家水稻田叶片枯死,像发生了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在我国南方稻区一些高感品种上易发生凋萎型白叶枯病,其主要特征为“失水、青枯、卷曲、凋萎”!

水稻白叶枯病一般在受洪涝、台风、暴雨天气频繁年份容易发生,穗期是水稻最易感病时期,会导致剑叶枯死,往成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很大,发病严重田块,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90%以上。灌浆后发病,损失相对较小。

水稻白叶枯病经常和另外一个水稻上的细菌性病害相比较,就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脓粒不透明,略发黄,珠状,大而量少、易脱落。

细菌性条斑病:产生菌脓腊黄色、露珠状、较小而量多、不易脱落。

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病,传播很快,可在短时间内暴发流行,扩散蔓延后药剂防治效果差,很难完全铲除防治。水稻白叶枯的爆发流行除了天气因素外,还有一些原因值得注意。

1、品种。

一般来说,糯稻抗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最弱,杂交稻更易发病。

2、菌源。 往往白叶枯病的老发病区,病原菌较多,特别是病株残体(稻草、稻桩等)不能及时清理(未腐烂的带病稻草和带病杂草是最主要的侵染源头),如果7—8月份阴雨天多,气温偏高,风暴频繁,田间湿度大,病害则可能重发生。特别是台风、暴雨多发季节,大风天气容易相互刮伤,造成伤口,利于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入侵(伤口是病菌入侵的最主要的途径)。而暴雨使病菌随雨水传播,同时空气湿度大,造成伤口难以愈合,易于侵入。

3、栽培模式。

单一栽培模式加重病害发生,如某地一直是小麦—水稻连作,白叶枯病菌容易在小麦上越冬。稻桩、稻秸秆易带病菌,直接影响下一年的发生程度。

4、农事操作。

白叶枯病发病初期,发病轻,发生范围小,不显症,农户容易错过对白叶枯病的防治的最佳时间。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

1、选好种。

选用抗病品种,不要从病区引种,避免单一品种的长期种植。

2、拌好种。

种子带菌是白叶枯病发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可选用85%三氯异氰尿酸或40%的强氯精或45%代森铵水剂等,浸种消毒12-24h,浸种后洗净再催芽播种。

3、用好药。

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做到发现点块,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一块,封锁或铲除发病株和发病中心。对老病区分别于分蘖期、孕穗至抽穗各进行一次保护性的防治。

喷药要坚持先喷发病外围,后喷发病中心。在发病田块农事作业后,应换洗衣服后再到其他田块作业,避免人为带菌传播,避免早晨有露水时在发生白叶枯病田内行走。

药剂可选噻菌铜、噻唑锌、叶枯唑、噻森铜等。为保证防治效果,一般情况需连续用药2次,即7天后再施药1 次 。

(END)

0 阅读:0

农技集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