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袁氏的野望(中部):兄弟阋墙,袁术为什么会与袁绍为敌?

高旭评历史 2023-08-29 12:07:00

袁绍要取冀州为根基首先要过一个人的关:韩馥

作为袁家的故吏韩馥已经在冀州掌权一年多,有了一定的势力。文有: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武有:麴义介绍下韩馥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

颍川韩氏,世为著姓,同族的韩棱官至司空;其孙韩衍,桓帝时为司徒。韩韶、韩融亦见诸记载,与同郡陈、荀齐名(伏膺儒教,经明行修)

韩馥在出任冀州牧前担任御史中丞,也是朝廷高官。

董卓控制朝政后,为了拉拢关东士大夫,先是追授平反了当年党锢之祸的元勋陈蕃、窦武,恢复了他们的爵位,随后又外放了一批士大夫去关东任职。

有名气的比如说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其中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剌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剌史,张邈为陈留太守。

韩馥以豫州人的身份执掌冀州,除了拉拢当地的河北豪强,更迫切的需要同乡的帮助。

比如与韩氏俱出颍川,有乡党之交的荀氏、郭氏(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冀州是当时第一大州,实力雄厚,眼看天下大乱,韩馥也有了割据一方的想法。

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韩馥接到信件,居然问下属: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

治中从事刘子惠曰: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

讨伐董卓之战背后是冀州、豫州、兖州联手对抗控制司隶校尉部的董卓!

韩馥所在的冀州如果不出兵,关东联军的声势将大幅削弱。

讨董之战结束后,关中联军一拍两散,韩馥与袁绍开始计划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二人还招募曹操“参与劝进”,被曹操断然拒绝(太祖拒之)

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刘虞厉声呵斥:

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污。

你们这些地方大员,不去尽心尽力为皇帝效劳,却策划这种逆谋之举!

韩馥不肯放弃,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韩馥这才作罢(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

韩馥的野心可见一斑。

忽悠刘虞不成后,韩馥与袁绍很快就因为利益激化了矛盾。

袁绍控制的渤海郡并不受韩馥节制,在讨伐董卓之初,两人的关系就很紧张。韩馥对袁绍很防备(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

韩馥甚至派兵监视袁绍府邸,限制袁绍的行动(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

袁绍也不是善人,暗地也在图谋韩馥的冀州,谋士逢纪献策:

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

以外军胁迫韩馥,同时派能言善辩的人让韩馥主动让出冀州控制权。

袁绍同意,马上写信给公孙瓒(绍然之,益亲纪,即以书与瓒)

瓒遂引兵而至,外托讨董卓,而阴谋袭馥。

韩馥此时并没有乱阵脚,但是内部的一支军队反叛,削弱了他的信心。

谁呢?

后来帮助袁绍取得界桥之战大胜的名将麴义(馥将麴义反畔,馥与战失利)

袁绍趁机与麴义结交(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注意哈,史料这里用的词是“相结”,麴义本质上和曹操手下的臧霸是一类人,是半独立的小军阀,这也为麴义、袁绍两人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但真正压垮韩馥的是他的统治根基:颍川世家。

韩馥内外交困,袁绍见时机已到,遂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以及颖川人荀谌等前去劝韩馥。

荀谌出身豫州颍川,与韩馥为“乡里”。在游说活动中,荀谌无疑是最核心的人物。袁绍派遣韩馥的“乡亲”前来劝降,对韩馥的心理打击不言而喻。

荀谌随后发表了著名的灵魂三问:

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

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

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

韩馥回答:我不如他。

荀谌接着劝说:

勃海虽郡,其实州也(略有夸大)

今将军资三不如之势,久处其上,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也。且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夫冀州天下之重资,若两军并力,兵交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

袁绍不甘居你之下,一旦和公孙瓒联手,你还守得住冀州嘛?

夫袁氏将军之旧,且为同盟(韩馥是汝南袁氏的门生)

当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必厚德将军!

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因而同意了荀谌的计策(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计)

真的是因为怯懦嘛?

韩馥已经有了谋逆的举动,有这种想法的人会胆怯?

但是内有麴义叛乱,外有袁绍、公孙瓒两大枭雄逼迫,更关键的是其真正信赖、视为依仗的颍川的乡党已经抛弃了他!

他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还在劝他: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为啥要把冀州让给袁绍!

韩馥内心当然不舍得让,但是形势比人强啊,谁知道真打起来,手下这些颍川士人会不会把他卖了呢?不敢奋力一搏的韩馥最终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招牌开始不断放出光芒,袁家的声望、底蕴、能量在当时没有一个世族大家可以单独对抗!

交代下韩馥的结局:袁绍手下有一名都官从事朱汉,曾经遭到韩馥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韩馥失去大权后,朱汉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虽然事后袁绍杀掉了朱汉,但恐惧的韩馥还是离开了冀州去投奔张邈。有一天,在张邈府上,韩馥见袁绍派来一个使者,使者对张邈附耳低语。韩馥心中惊恐,于是借口上厕所,用书刀自杀。

袁绍领冀州牧后,与冀州本地豪族代表沮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沮授原任韩馥别驾,颇有谋略,袁绍使居原职)

沮授给袁绍贡献了河北版本的隆中对:将军年少入朝,就扬名海内。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众。威声越过河朔,名望重于天下!如今将军如首先兴军东讨,可以定青州黄巾;还讨黑山,可以消灭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您就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谁抵御得了?

简单的说就是分两步走:

第一,拿下黄河以北。冀州的人口和兵源都是天下第一,中原核心区域在黄巾大乱后十分残破,关中经过三次羌乱人口基数也大幅下降,曾经人口最稠密、土地最丰饶的两大地区也无法抗衡河北。

第二,迎回天子,随后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讨伐各地的军阀。

沮授可以说是袁绍阵营中最具大局观的谋士,袁绍听了,十分赞同(此吾心也)但是沮授这时候并没有识别出袁绍的真正意图(架空汉室,独掌大权)。沮授是怎么称赞袁绍的呢?

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

袁绍可是汉室的大忠臣啊!

在当时,汉末世族名门的主流共识是“拥汉匡复、重铸太平”。

几个顶级家族如颍川荀氏、弘农杨氏、都十分认可和支持汉室正统。任何公然违背这一主流共识的势力集团都会被天下各方群起而攻之,比如公然废立皇帝的董卓,后来擅自称帝的袁术。

鉴于此,袁绍也一直对外遮遮掩掩,后来还接受了献帝所赐的“大将军”封号,就是想团结思想,笼络住自己手下的这帮士族。

袁绍私下也不停试探自己部下的反应,他曾指使自己的主簿耿苞放出“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的风声,结果竟是“议者咸以(耿)苞为妖妄宜诛”!逼得袁绍不得不当众斩杀耿苞来自证清白。

袁绍的私心也为后来拒迎献帝埋下了伏笔。

袁绍如愿以偿得到冀州,受其邀请南下的公孙瓒在干什么呢?

袁绍去信公孙瓒之时,三十万青州黄巾军已经渡河开始攻打渤海,大有与向东攻掠的黑山军合兵之势(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

公孙瓒这次南下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阻击这支黄巾军。

191年,南下的公孙瓒军与北上的青州军战于东光,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大破青州军,斩首三万余(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

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车甲财物不可胜算

别觉得青州军战力弱,咱们在兖州篇曾经介绍过,这支被公孙瓒打残的军队进入兖州后,尚能一战击杀兖州刺史刘岱,曹操与之对战,也无法全胜,最后通过和谈的方式才将其收编。曹操入兖州的全过程:吊打黑山军,收编青州军,大才荀彧,良将于禁纷纷入伙!

此战让中原诸侯都见识了北境幽州突骑的强悍战力,公孙瓒威名大震。

公孙瓒在击溃青州军后,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收得生口七万余人),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将目光瞄准了冀州!

公孙瓒与袁绍的正式决裂和一个人有关。

袁绍的好弟弟:袁术。

交代下袁绍与袁术的矛盾。

这和古人的观念有关,袁绍的母亲仅是个婢女,所以袁绍在家中的地位很低微,袁术一向瞧不起哥哥,对外称呼袁绍为奴(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

这就太不给哥哥面子了,袁绍能忍?袁绍后来地位上升是因为过继给了袁术的伯父袁成,成为袁成这一支的掌门人。

在洛阳有长辈弹压,两人尚可合作,等出镇地方后,两人开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矛盾渐渐升级。其实袁绍失败的最大主因就是家族的分裂。作为当时最强的两股势力,两兄弟如果能精诚携手,不仅公孙瓒、陶谦可以轻松平定,即使曹操再有想法,又能起多达的风浪?关中拿下后,西凉、益州、荆州可以传檄而定,天下就是袁家说了算,汝南袁氏将成为东汉实际的统治者。

二人分裂的导火线是豫州事件。

191年冬,孙坚还在洛阳前线和董卓鏖战时,袁绍竟然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豫州。

袁绍此举彻底激怒了袁术,二袁正式决裂!

董卓死后,王允控制不住局势,被凉州军所杀,长安大乱,献帝计划东归洛阳,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出武关去找刘虞(虞子和为侍中,在长安。天子思东归,使和伪逃卓,潜出武关诣虞,令将兵来迎)

刘和途经袁术驻地,将此事告知了袁术。袁术扣留刘和,威逼其给刘虞写信,率兵前来为袁术后援(道经袁术,为说天子意。术利虞为援,留和不遣,许兵至俱西,令和为书与虞)

袁术此举无非就是想夹持刘虞,合击袁绍。

虞得和书,乃遣数千骑诣和。

幽州军大部都在公孙瓒手里,数千骑兵在当时也是一股雄厚的力量,公孙瓒不想趟勤王这个浑水。更何况,这支军队到了袁术那,很有可能就被袁术吞并,公孙瓒遂拒绝出兵(瓒知术有异志,不欲遣兵,止虞,虞不可)

但后来公孙瓒又派堂弟公孙越率千余骑兵到袁术处与他结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击溃青州黄巾军后,他的野心更大,想和袁绍较量较量,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公孙瓒将橄榄枝伸向了袁术。

袁术得到公孙越的援助后,令其帮助孙坚攻周昂,在一次作战中,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而死(是时,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绍使周昂夺其处。术遣越与坚攻昂,不胜,越为流矢所中死)

公孙瓒大怒:余弟死,祸起于绍。

终于得到出兵的机会了,公孙瓒将大军驻扎在磐河,准备报复袁绍(遂出军屯磐河,将以报绍)

刚拿下冀州的袁绍还在整合内部势力,只得将自己的渤海太守之位让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以求与之和解(绍惧,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绶授瓒从弟范,遣之郡,欲以结援)

但是一个渤海郡已经无法满足公孙瓒的胃口,他要的是整个冀州,公孙范一到渤海,就背叛袁绍(范遂以勃海兵助瓒,破青、徐黄巾,兵益盛)

公瓒随后进驻界桥,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连下面的郡守县令都随意任命(进军界桥。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

面对强势击溃青州黄巾军的强人,整个河北的人心全部倒向了公孙瓒: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

这堆长吏中,就包括刘备。乱世中,要想保全自己,只能抱那条最粗的大腿!

刘备投奔老学长公孙瓒,担任别部司马(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

别部指的是非主力部队,司马则是负责管理的职位,意思就是自己拥有独立指挥权的非嫡系部队。

公孙瓒随后安排刘备和新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去夺青州,刘备数有战功干到了平原相(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皇叔终于当上了一郡太守之职,得以凭诸侯身份去争夺天下!

此时的公孙瓒的领地横跨三州,幽州的右北平郡,加上冀州的渤海郡、青州的平原国,加上附庸的郡县,已经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霸主。

决定谁是河北之王的界桥之战一触即发!

4 阅读:1063
评论列表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