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感动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因为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细数此次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无论是矢志于科技创新、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的俞鸿儒,还是扎根特教讲台、坚持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的刘玲琍,抑或是70多年来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荧幕形象的艺术家牛犇……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卓越成绩传递出温暖而震撼的感动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厚重精神的代表,也再一次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感动中国人物,既是一位位“凡人英雄”,更是一盏盏大爱无疆的“启明灯”。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奉献,大爱、担当,充分感受到了人性当中最亮的光辉和最美的光彩。可以说,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正是这个昂扬向上的“时代刻度”,也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在致敬感动中国人物的同时,更要把“感动”变成“行动”,从中滋养道德心灵,汲取前行力量,把榜样的价值追求转化为个人的奋斗实践,共同创造新的时代荣耀。
——大江时评 江新华《向上向善,奏响感动中国的“时代乐章”》
生命因温暖而迸发力量,人生因激励而勇毅向前。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背后,必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次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过后,必然会激发更多感人的时代壮举。纵览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当选者,从潜心研究风动技术五十载、奋斗一生绽芳华的老科学家俞鸿儒,到“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的特教老师刘玲琍,从暴雨之中逆行而上、转移受灾群众千余人的社区干部孟二梅,到与病魔斗争、为国家争光的泳坛名将张雨霏……尽管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砥砺前行,不仅用信念扛起了时代重任,更将“伟大”与“平凡”画上等号,用行动诠释和定义着平凡中的不平凡,集中体现出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向上精神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回首过往,“感动中国”已走过二十二载春秋,穷其一生专研水稻攻坚的水稻专家杨华德、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当选人物上到科学家,下至基层普通人,他们没有多么显赫的丰功伟绩、耀眼的闪亮光环,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正在于呈现出了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凡人善举,小善大爱。榜样的力量,总是能给人一种积极向善的精神指引,指引人们向前奋进,而所迸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也都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时代向前,精神向上;感动中国,感而动之。更应看到的是,“感动中国”犹如一扇窗口,观照着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更生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感动中国”这个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明星,而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全社会树起丰碑,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英雄,用默默无闻和执着坚守,温暖着我们走过的每一个瞬间。换言之,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人胸怀“国之大者”所具有的价值和力量,而这也正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所呼唤的意志品质。
——东湖评论 付云《感动中国,凝聚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
总有一群人,甘用毕生的心血,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从俞鸿儒院士身上我们看到,鲐背之年的科学家潜心钻研50载,用生命坚守科学家的誓言,力争在高原上再造高峰;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刘玲俐身上我们看到,她为听障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们飞向新的更大的世界;从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身上我们看到,偏僻的角落里依然有闪闪发光的人;从跳水运动员张雨霏身上我们看到,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不屈的人……不管是经年累月的付出,还是刹那华光的选择,他们身上都展现出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到具象的勇气、信念、大爱。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只是在国家最需要、他人最危险、最无助的时候,毅然选择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他们在不同领域散发出一种本能的“侠气”,一种源自内心的道德召唤,一种平凡人身上的不凡追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切,不知不觉让人心生敬佩、肃然起敬,我们记住了他们,时代也记住了他们。 念起,便是温暖。关于爱与善,关于正义与风骨,每一个平凡人的态度,就是社会的态度。每一个人的善心善行,终将汇成“人间值得”的温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的善念与行动,正在感动更多人,感召更多人。他们用生命写下的动人故事,饱含流年的芬芳与恬淡,孕育信心与希望,夯实着社会的道德基座,引领着社会风尚向上向善。 感动不是一瞬间的火花,感动常在,感动的力量也常在。感动的力量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这样一份柔软的情感相守,能让我们触碰到生命的温度和厚重,悄然融化掉内心的冰冷和隔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将感动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当向善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由木及林、由林成森,化为更多人的价值守望,我们必能守得爱的芬芳溢满人间,而这,正是感动的意义。——极目时评 文清蔓《感动常在,感动的力量也常在》
从2003年至今,从电视时代迈向网络时代,“感动中国”这档栏目和评选出的年度人物,总能激起大众记忆的涟漪,那是因为,感动的力量及其引发的思考,无论何时都为人们所需要,而今天,尤为需要。 在这个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业竞兴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在悄然变化—— 时间的刻度被改写。以前我们提到时间,那是“车马慢,书信远”,那是“一生择一业,一业钻一生”,那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今天我们再去感知时间,热搜榜单上的词条以秒为单位更迭,真相在一天内就能反转成完全不同的版本。身处这个速朽的时代,再看“年度人物”缘何感动:做技术的一研究就是50年,做老师的一教书就是33年,做演员的一演戏就是70多年……时间越是“快”,这些超越岁月的坚守就越珍贵,他们以朴拙的方式告诉我们,坚守你愿坚守的,热爱你所热爱的,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价值的尺度被重置。经常看到有人探讨,现在的人是不是越来越浮躁、功利了。你看,社交媒体上那些博主言必及“一夜爆火”“流量密码”,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现实中的很多善举,反而经常被人质疑“他到底有何企图”“是不是在摆拍”,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功利化的视角去权衡周遭的事物。此时,我们被这些“年度人物”触动,其实是感动于他们“不为所求”的付出和“无需前提”的善意。孟二梅在暴雨中喊出“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时,她怎么知道结局是被冰冷的风雨卷跑,还是站到聚光灯下?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去贫困山区当义工时,她想听到的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金币的叮当响?虽说“不能免俗”是常态,但社会深层次的进步,确实离不开这种纯粹的善意与奉献。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这些“年度人物”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种感动和触发的力量——我们彷徨时,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我们怀疑时,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纯粹。——浙江日报 刘晓庆《年度人物,标注时代的精神坐标》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年已经96岁的俞鸿儒院士潜心研究“风洞”技术60余年,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等“国之重器”在虎啸长空、翱翔太空之前,都经历了成千上万次“风洞”的淬炼。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更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20世纪80年代,他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他指导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申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俞鸿儒心系“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为掌握“风洞”关键核心技术立下汗马功劳。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怀、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 感动中国人物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是精神价值的传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要突破“卡脖子”难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尤其要赓续传承科学家精神。从感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化感动为行动,奋力向前奔跑,科技强国的梦想一定充满朝气和活力,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此,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厚植家国情怀,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定勇攀高峰的志向,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创造更多“从0到1”的成果;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涵养“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人格风范,潜心探索、力戒浮躁,在“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为中续写新的科技辉煌。——大江网 彭松涛[《“感”而“动”之,让科学家精神永远闪耀》
闪亮的名字,学习的榜样。时光之所以叫时光,是因为每一个时间的刻度里,都闪耀着逐梦奋斗的光辉,都刻录着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都书写着一首首同心创业的诗篇。致敬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和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平凡而闪亮的名字,他们用行动诠释什么是英勇和伟大,用心用情书写了这部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史诗。他们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向这些英勇伟大的面孔深深致敬,为他们的付出和奉献点赞!
感人的故事,向上的力量。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的每一个故事,让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走近他们,我们会发现,他们坚定的步伐从未懈怠,他们赤诚的热爱从未冷却,特教老师刘伶俐33年来始终如一热爱自己的事业,她让那些被命运抛弃的孩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自己的人生;他们担负的使命从未改变,从抗美援朝一战成名,到新时代上高原、跨远洋,不同的任务,相同的使命。飞行二大队快速成长为我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性进攻力量,队员们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航迹和里程,解锁着未曾到达的区域和距离……一个个感动人物的故事,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坚守与奉献,担当与大爱,无畏与执着。感动常在!生命因感动而有力量,人生因激励而勇毅向前!我们坚信,这些感人的故事必将在时光中历久弥新,这些向上的力量必将在新征程汇聚强大正能量,激励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精神的召唤,激扬的豪情。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是各行各业辛勤奉献、默默无闻的“明星”,他们用自己平凡的身躯,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这些感动人物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他们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是传播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典型模范,更是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先进人物。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时感染着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同步回应,这些感动人物集结的精神,也是这个时代我们最应该拥有的一种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每个人要干成一件大事,都不能没有精神。我们的国家,要实现中国梦,同样需要精神的力量。这些榜样的精神就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们激扬奋斗,鼓舞我们不懈前进。
——中安时评《致敬向上的力量,激扬奋斗的豪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或许早已对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了熟于心,但每一次重温都能在心中激起暖流。感动不只是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更需以他们为榜样,付诸实践、付诸行动。正如“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所言那样,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化感动为行动,不惧其大、不厌其小,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动人成绩,在世界上投注一份感动的力量,便能汇小流成江海,共同奏响这个时代最感动、最动听的乐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先锋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历经二十载光阴,“感动中国”已然成为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照亮我们勇毅前行之路,让我们通过凡人善举,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应在追光中向阳而生、向善而行,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勇于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循着他们的足迹,团结一心、踔厉奋发。
——蔺炳正《在追光中向阳而生、向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