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讨埃及考古学家发起联名请愿要求西方国家归还三件文物

新湖南 2024-09-10 07:20:24

丹德拉神庙黄道带浮雕。图/广百宋斋微博

综合新华社、央视、四川日报

埃及著名考古学家、前文物部长扎希·哈瓦斯当地时间9月7日发起网上联名请愿,要求西方国家归还三件极具历史价值的埃及文物,其中包括要求德国柏林新博物馆归还“100多年前从埃及非法运出”的古埃及王后纳芙蒂蒂半身像。目前柏林新博物馆还没有就此进行回应。

据悉,1912年,一支德国考古队在埃及开罗以南约300公里的阿马尔奈遗址发现了这尊著名的彩绘半身像,次年将其运往柏林。

纳芙蒂蒂生活在距今约3400年前的古埃及,是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肯纳顿的王后,也是埃及史上最著名的王后之一。

在9月7日的联名请愿发起活动上,哈瓦斯提出,除了纳芙蒂蒂半身像外,他还将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法国卢浮宫归还丹德拉神庙黄道带浮雕。这两件也都是从埃及掠走的珍贵文物,多年来埃及方面一直要求这些文物回归无果。

纳芙蒂蒂半身像

文物是怎么被偷运出埃及的

纳芙蒂蒂被誉为古埃及“最美的人”。她的这尊石灰岩彩色半身像高50厘米,距今已有3300年历史。

1913年,这尊半身像被“带”往柏林,直到10年之后才在博物馆中展出。

从上世纪20年代起,埃及方面就不断要求德国归还古埃及“最美王后”纳芙蒂蒂的石制半身雕像,但屡次遭拒。比如,德国2009年12月派了一名专家到开罗参加谈判,有关埃及文物局要求归还纳芙蒂蒂半身像的事情。埃及方面称该雕像是当年德国考古学家非法偷运出埃及开罗,带回德国的。

哈瓦斯指责德国考古学家丧失职业道德,在与埃及文物部门签订合约时隐瞒物品实情,把雕像用一层石膏包裹起来,并将“王后石雕半身像”故意写成“公主半身石膏像”,以此瞒天过海。但德国方面多次以这尊雕像材质太脆弱,如果长途运输很容易损坏为理由回绝了埃及的要求。在谈判中,德国官员称纳芙蒂蒂半身像太脆弱不便运输,而且是德国以前合法所得的财产。德方坚持表示,他们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得这尊雕像的,而且即使是暂借给埃及,他们也并不情愿,因为移动这尊脆弱的雕像具有一定的损坏风险。

这尊半身像对埃及人意味着什么

在纳芙蒂蒂半身像出土之前,埃及并没有发现太多关于她的痕迹或者记载,只有在一些神庙中,有纳芙蒂蒂的身影,但是脸部全部被凿毁。作为埃及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纳芙蒂蒂为何遭此厄运,与她的政治抱负有关。

纳芙蒂蒂和她的丈夫阿肯纳顿是公元前1370-公元前1336年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统治者,他们为了维护统治,减少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的威胁,进行了一次宗教改革。在这次的宗教改革中,提出了一神论,即只准崇拜阿吞神,并且还进行了迁都,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的阿马尔那。这次改革,遭到了神庙势力以及贵族的激烈抵抗。

阿肯纳顿死后,他的儿子图坦卡蒙继位,放弃了父亲的改革,将首都迁回了底比斯。图坦卡蒙死后,大祭司将阿肯纳顿修建的建筑摧毁,将他们的名字从记录中抹去,甚至从历史里抹去了,就像是没有这两个法老一样。而纳芙蒂蒂,也随着丈夫的消失,而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实际上,有历史学家认为,在阿肯纳顿去世和图坦卡蒙继位之间,纳芙蒂蒂曾经短暂掌权,但是由于政治手腕不算高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在得到埃及政府和埃及博物馆许可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埃及古物学者艾丹·多德森还原了纳芙蒂蒂的容貌。古代生活场景还原艺术家伊丽莎白·代内斯继而耗费500小时制作了纳芙蒂蒂的逼真半身像,其所佩戴首饰为奢侈品牌迪奥设计师手工打造。借助3D技术塑造的纳芙蒂蒂半身像与纳芙蒂蒂半身塑像颇为相似。然而,半身像照片在网络发布后遭到部分网友质疑,称肤色过于白皙。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古埃及人与欧洲人血缘相近,肤色确实偏白。

罗塞塔石碑

拿破仑战败后,石碑归英方

作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罗塞塔石碑用三种古文字记载了一段称颂国王托勒密功德的历史,文字学家1822年破译了这些刻于公元前约200年的铭文。

罗塞塔石碑是一块花岗闪长岩石碑的残存部分。整块石碑原刻有托勒密五世的一份诏书,现存可见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记录了诏书的同一段落:埃及草书(32行)、埃及象形文字(14行)以及希腊文(54行)。在前托勒密时期(公元前332年之前),埃及的诏书都是以象形文字(圣书体)书写并由国王颁布的。但到了公元4世纪末,这种文字已经被完全废弃,读写知识也已失传。

因此罗塞塔石碑上由祭司们以三种文字书写的诏书表明了自托勒密时期以来时局以及书写系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国王的诏书变成由祭司们负责誊写和颁发,而后者也是当时唯一掌握圣书体的人群了。

1799年,拿破仑军队在埃及罗塞塔附近进行要塞地基扩大工程时发现了这块石碑。随着拿破仑战败,罗塞塔石碑和其他法军获取的埃及文物一道,成为了英王的财产。罗塞塔石碑于1802年运抵英国后即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捐赠予大英博物馆,自此就一直被陈列于博物馆的埃及展厅中,是最重要的馆藏之一。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仅在一战期间短暂地离开过大英博物馆一次——1917年时,由于馆方担心激烈的轰炸有可能会对馆藏造成损毁,因此将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一批可移动文物秘密移藏至附近地下约15米之深的地铁站内。两年后这批文物重回大英博物馆。

2022年12月,埃及民间和学术界再次呼吁大英博物馆将古埃及珍贵文物罗塞塔石碑归还埃及,认为它是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战争非法掠夺的“战利品”,理应物归原主。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院长莫妮卡·汉纳和哈瓦斯是呼吁的主要发起者。汉纳说:“大英博物馆占有这块石碑是西方对埃及所施文化暴力的象征。”哈瓦斯说,他会借用媒体和学术界力量让大英博物馆明白,“他们没有权利(保留石碑)”。哈瓦斯说,移交文物协议是英法之间私相授受。大英博物馆则辩称,协议有“埃及代表”签名,指的是当时跟随英军打法军的奥斯曼帝国将领,而且埃及政府并未正式向英方请求归还石碑。

西方国家博物馆长期以保管设施更精良、参观人数更多为由,继续持有那些来历不正的他国文物。埃及政府近年加大文物保护投入,成功索回成千上万件流失文物,正在新建可容纳更多藏品的大埃及博物馆。汉纳强调,埃及人应有权近距离见证本国历史文物。“有多少埃及人能去伦敦或纽约?”

丹德拉神庙黄道带浮雕

标记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

这个浮雕,以黄道十二宫为背景,标记了“夏至点”在十二宫的位置,还标记了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

1799年1月24日,德赛将军路易·皮埃尔·艾梅·沙特尔和多米尼克·维万特·德农在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战役中发现了这个黄道带浮雕。

1820年10月初,塞巴斯蒂安·路易斯·索利尼尔派让·巴蒂斯特·莱洛兰前往埃及,让他把这个浮雕带回法国。于是,丹德拉神庙黄道带浮雕于1821年4月至5月从丹德拉神庙取走,1821年7月18日离开亚历山大,1821月9日抵达法国马赛,1822年1月抵达巴黎,最终被路易十八购买。1822年6月29日至1823年11月10日在卢浮宫展出,1823年底被送往皇家图书馆,1919年返回卢浮宫。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