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云港赶赴郑州,只为修复二尖瓣瓣周漏,医生微创成功封堵

从彤健见 2024-09-17 14:09:20

“从连云港赶来咱胸科医院治病,终于把我这个麻烦的病看好了,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感谢你们!”9月16日,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七病区,54岁的刘先生对正在查房的病区主任黄琼道谢。

12年前,刘先生因心脏瓣膜病在外院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3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由于休息后可缓解,未进行治疗。

5个月前,刘先生在外地医院检查发现机械二尖瓣瓣周漏伴大量反流,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一周前,刘先生无明显诱因胸闷、心慌再次发作,症状较前加重,活动耐量明显下降。

刘先生在网上搜索查找对比多家相关医院信息,最终慕名前来河南省胸科医院治疗。

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刘先生右心房下径72毫米,左心房左右径90毫米、上下径113毫米,这表明心房明显增大;二尖瓣机械瓣瓣周漏,瓣周8点钟方向、11点方向均见缝隙,大小分别为5.8×2.4毫米,6×3毫米;反流面积约26.4平方厘米。

瓣周漏(perivalvular leakage,PVL)是外科换瓣术后的特有并发症,发生率约5%-15%。发生原因主要是缝线间距过大、缝线撕裂或炎症导致缝线腐蚀断裂等,造成人工瓣环和组织间有残余漏口。

数据显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换瓣术后瓣周漏发生率相对比较高。瓣周漏可以外科术后7天内发生,也可以术后几个月甚至数年发生;轻微瓣周漏可以没有临床症状,加重时可能又会出现换瓣术前的活动后胸闷、胸疼、乏力、头晕等症状。

黄琼介绍说,由于瓣周漏没有自发愈合的可能和倾向,反而会随着时间延长有漏口扩大的危险。如果心脏持续增大,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就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发生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

瓣周漏传统治疗方法是全麻体外循环下外科再次开胸进行瓣周漏修补术或者重新接受换瓣手术。但由于术后心包粘连、胸骨粘连及解剖结构的移位,再次外科手术的风险和死亡率将大大增加,而经导管微创介入封堵技术为瓣周漏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患者无需再次开胸和体外循环,也能通过不开刀介入方法把“漏”堵上,给瓣周漏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即便如此,瓣周漏的介入手术治疗也比一般介入手术的操作要复杂得多,成功率在70%-90%,即使临床评估可以尝试封堵的患者也只能“试封堵”,一切以最终手术结果为准。而且,复杂的介入操作仍然存在一些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脏事件、心脏血管损伤等,发生率约1%-5%左右。

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河南省胸科医院党委书记袁义强带领黄琼、纪淑姣(体外循环)、钟巍(麻醉科)等专家团队仔细研究了刘先生的病情,在确认手术关键点后,二尖瓣瓣周漏封堵手术开始实施。

导丝从股静脉入路,经右心房,穿刺房间隔,把可调弯鞘送到左心房,通过可调弯鞘将导丝送入瓣周漏,先将两个血管塞放入较大的瓣周漏进行封堵,效果立竿见影,二尖瓣反流面积立刻减少了一半,一个血管塞封堵另一个较小的瓣周漏,封堵成功后,反流面积减少至5.7平方厘米。

(瓣周漏被血管塞封堵成功后的影像图)

手术难点体现在,由于做过外科手术,心脏占位且心脏增大明显,其解剖结构和相比正常心脏有变异;而且,由于这两个瓣周漏为不规则月牙形,导丝从相对较大的心房经过,如何能够瞄准毫米级细小不规则的漏口,精确穿过建立轨道且不影响机械瓣正常工作,是很大的挑战,是对耐心、经验和智慧的较量。

术后,刘先生转入CCU ,两小时内即清醒,术后第一天转回普通病房,可自由下床活动,截至目前未再发作胸闷等不适症状,恢复顺利。(供稿:李红)

0 阅读:0

从彤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