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屋,有些门是关不上的
说那时候(指六七十年代)风气好,没有现在的这么多的套路,这个我深信不疑。
因为,我经历过“那时候”。
但是,说那时候好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高度,我个人觉得,不是事实,有点过了。
我知道,我这么说,会有人来抬杠的,会有人来喷的。
但是,我不喜欢抬杠,更不喜欢喷人,我喜欢实事求是,喜欢实话实说。
下面全部是我的大实话,并且,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大实话,请朋友们看一下,我是不是在胡言乱语。
一,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
拾金不昧优良传统、美德
从我记事起,在我们农村老家那边儿,就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
“你掉的,我拾的,拿个铜钱再给你。”
并且,这几乎是一句“儿歌”,就是流传在我们这些五六岁、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们口中的一句顺口溜。
我一九六五年生人,有记忆的时候,应该就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有掉(丢)东西的,也有拾东西的,并且,拾到的东西,还不能白白就还给你,你要给点报酬(铜钱)才还给你。
并且,这是得到大家认可的,要不也不会被编成“儿歌”传唱。
所以,那时候,也并不像有些朋友认为的那样,是“路不拾遗”。
二,“夜不闭户”,是说夜间睡觉不用关门,是形容不怕偷抢的意思吧?实则不然
这老房子根本没有门
说那时候夜不闭户,在我们农村老家那边儿,还真有这样的人家。
我记得,其中有些户是根本就没有门,他们家的那个门,就是用布门帘当门用的,这样的门,其实是想关门也关不了。
也有有门而不关的,但却不是不怕偷不怕抢,实则是他们几家,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人家,根本没有可供人偷抢的东西。
说到偷这个话题,实际上,那时候是真存在小偷小摸的。
比如,生产队里看瓜棚
我们农村老家那边儿的村子,靠一条小河,所以,我们那里不缺水。
生产队里年年在靠近小河两边的地里种瓜。
种一些甜瓜呀西瓜呀……等一些好吃的瓜果(那时候这些东西可真是美味)。
我们那儿有个土语名词叫“瓜屋子”。
就是在瓜地边上,用木棍撑一个临时屋子,让种瓜人住在里面用的。
种瓜人住在里面干什么呢?
一是干活方便,二是看护瓜田,防止有人去偷瓜。
这又说明一个问题,那时候,肯定是有偷东西的人的。
如果没有,就不用多此一举地搭这个瓜屋子了。
三,“看坡的”,也是我们农村老家那边儿的一个名词
秋天的庄稼地
在我们农村老家那边儿,每到秋天,坡里的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生产队里都要组织部分责任心强的社员,去坡里看护庄稼,以防人偷。
这些人员,就叫“看坡的”。
这些看坡的,都是俩人一组,吃完晚饭到坡里的庄稼地边上转悠、巡逻、看护庄稼。
一组管一大片,东坡、西坡、南坡、北坡,各负其责,并且轮流上岗。
谁的“地盘”出现被偷被盗的问题,谁负责,负责就是罚工分。
所以,看坡的都很认真负责。
我说这些,是想再次说明,那时候,是确实有偷盗这现象的。
并且,我们村里,就曾有人被看坡的抓住了,还挨了批斗……
四,批斗大会上的偷盗犯
这也是看护庄稼的“人”
那时候,在我们农村老家那边儿,春季和冬季,都会以全公社为单位,召开两次“万人”批斗大会。
大会上挨批斗的,就是那些违法犯罪分子,比如,放火犯,流氓犯,偷盗犯……等等。
这也座实了偷盗在那时候,是确实存在的。
有一年,我们村里就抓住了一个偷盗犯。
是个家庭妇女,论辈分的话,我称她婶子。
这位婶子的男人有病,干不了活,家里全靠她一人干活挣工分养活着。
那年秋天玉米快要熟的时候,她夜间去偷生产队里的玉米,被看坡人抓住了。
据她交代(是哭着交代的)说,她们家的孩子已经吃了五六天的野菜了,实在不行了才这么做的……
但这不是偷盗的理由,那时候大家都缺粮食,你不能因为这就去偷呀?
所以,还是被批斗了。
……
上述种种,全是事实发生的事儿,并且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儿。
所以,我觉得,说那时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有点言过其实。
当然,我也知道,好风气和不好的风气,在任何时代都会有,都会存在。
但说说,仅此而已,并不是什么罪过,喷人者口出脏活的乱扣帽子,就未免有点堵人口舌之嫌了。
说说而已,没有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