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何要将袁崇焕割上三千刀?叛国只是借口,真正罪名无法公开

趣史談过去 2024-08-06 11:51:29

公元1630年,明朝兵部尚书袁崇焕被绑在西市,刽子手在他身上割了3543刀,持续了半天,直到他的血肉流尽才停止。

袁崇焕被凌迟那天,近万人聚集在他行刑的路边,不断对他咒骂着“汉奸”“卖国贼”等,他身上被割下的肉被百姓洗劫一空。

袁崇焕在关外建立起一条绵延数百里的防线,把满清八旗拦在了山海关外,为抵御外敌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又是什么让他落得个凄惨下场,让君臣离心,百姓唾弃不已呢?

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35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邵武知县。在任期间,袁崇焕干得最厉害的一件事是不顾安危,爬上房梁给老百姓救火。喜欢和退伍将士讨论军事问题。

天启二年,袁崇焕被提拔入兵部,由于当时朝中大臣非常认可袁崇焕的才能,于是他被破格提拔并督兵关外,一直到天启六年时任辽东巡抚,此后一直在关外与清军作战。

宁远,这个位于辽宁西部的边陲小城,在袁崇焕的带领下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宁远,想要摧毁这座屏障。但等待他们的是袁崇焕精心准备的“鸿门宴”。不管八旗骑兵多么勇猛,却始终无法攻破城门。

可能努尔哈赤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纵横战场几十年后,他会在这里遭受如此惨败。

宁远之战的大胜,沉重打击了后金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震慑了觊觎明朝的敌人。袁崇焕,凭此一战成名,也让他成为明朝最后的希望。

后袁崇焕因病请辞,直到崇祯皇帝即位后,才再次被任用。为了宽慰崇祯帝,袁崇焕在面见他时,曾许下“五年平辽”的军令状。

他虽然表现得信心十足,但内心却对此担忧不已,因为他也知道此刻明朝的国运衰落,再加上对明军力量的削弱,都不能让明军直接对上清军,需要苦心经营,才有可能获胜。

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与左都督毛文龙意见不合,被袁崇焕设计杀害。消息传回京城后,引起崇祯帝的愤怒。不过当时,还需要袁崇焕稳定辽东局势,虽然没对他进行什么惩处,却给他敲响了警钟。

由于对袁崇焕的过分依赖,一旦袁崇焕将来私下与后金谈判,背叛明朝,这后果是明朝承担不起的。这件事也为崇祯杀害袁崇焕埋下了种子。

后来,在复辽过程中,皇太极选择绕过袁崇焕,直接向北京派兵。袁崇焕不得不返回京救援,但他未经通报,擅自兵临城下。

此外,他以前还卖粮给蒙古人。虽然他的意图是稳定蒙古人,防止他们叛逃,但蒙古人和后金之间也有交易往来。袁崇焕留下了卖粮给敌国的口实。

虽然袁崇焕认为能打胜仗才是关键,他凭借出色的指挥击退了敌人,但却被敌人的离间术陷害,说他的胜利是与敌军勾结的结果,目的是让明朝放松警惕。

崇祯皇帝立马将袁崇焕囚禁起来,明朝内部官员也再次弹劾他,指责他与其他官员合谋背叛国家。

事实上,崇祯皇帝此时已经对袁崇焕失去了信任,最终做出了凌迟处死袁崇焕的决定。

据《明史》记载,袁崇焕被杀的罪名为:主和议、擅杀大帅、谋叛。任何罪行都是灭九族的大罪行,这表明崇祯想要处死袁崇焕的决心有多大。

袁崇焕最终没在五年的时间里平定辽西,还让皇太极打进了北京。在内忧外患下,崇祯的精神也几度崩溃,一步错,步步错。落得个“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的下场。

参考资料:

《明史》

1 阅读:621
评论列表
  • 2024-09-03 15:13

    崇祯不会杀人,袁崇焕杀的晚了。

  • 2024-08-17 07:53

    欺君之罪

  • 2024-08-31 07:55

    得了吧 一个书生 纸上谈兵 上任就杀毛文龙 自断一壁 让满清无后顾之忧 姑息养奸

趣史談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