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原名震旦公学,由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在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其间曾受到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大量资助。“震旦”,本来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东晋帛尸黎密罗译《佛说灌顶经》第六卷云:“闫浮国里有震旦”。“震”在八卦中含有东方之意,而“旦”则有着太阳之意,“震旦”一词便是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意思。1905年,法国天主教协会企图把震旦公学变成天主教会学校,引发学生退学事件,退校学生在沪召开会议,另行成立复旦公学,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中的“复旦”一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句。“旦复旦兮”,就是“日复一日”或“一天又一天”。全句的意思就是:“日月光明照耀,日复一日永无停息。”表达了地球自转、天体运行的客观事实,又指时光轮转,有永恒的意思;“复旦”二字同时含有“恢复震旦公学”的意思,也有复兴中华的意思,从方位上也暗示了“复旦”的所在地为中国上海。
前身是老外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