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实施倒计时,人大已审议增加地方债限额!中央不兜底,自己还

慕容子归鸿 2024-11-09 05:34:52

说到债务问题,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

从政府,到个人,几乎所有主体都在欠债。

如果20年前,提到我国,那还是一个储蓄大国,那么现在,我国恐怕再讲储蓄大国就不合时宜了。

10月12日,财政部召开发布会时就提到了化债的问题,到了本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化债的事项将会正式落地。

地方债务到底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到地方债务问题,无非就是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类。

啥意思呢?

所谓的显性债务就是政府自己欠的债,主体是政府。

而隐性债务则是各地的城投公司欠的债。

虽然从法律的角度上说,这些城投债理所应当要由公司偿还,但实质上大家都清楚,这些城投公司本质上还是国资背景,因此公司还和政府还没有特别本质的区别。

而眼下,两类债务叠加在一起,地方根本就还不上。

比如前几年,贵州就发文称,凭借自身的能力已经无力化解债务,这应该是地方政府最早的针对化债困难而主动发声的案例。

事实上,地方债务问题何止是贵州一省?全国各地,有几个省份没有债务问题呢?

随着地方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如果没有合理的措施来化解地方债务,那么爆雷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今年10月之后,政策已经非常明晰,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解决地方债务问题。

化债的途径

其实化债的途径,不用想,也可以很明白,无非就是三条路。

第一条路,赚钱还债,这是解决债务的根本之道。

说白了,政府的资金来源无非是税款,只要地方经济足够好,能够收来足够多的税,又或者各地的城投公司能够改善经营,产生盈利。

那么,债务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这个方法也是最最困难的,没有之一。

一方面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很多地方的增速甚至还赶不上债务的利息;

另一方面,众多城投公司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运营,盈利能力非常有限,不但没办法直接贡献太多的利润,反而很多时候还需要地方财政拨款才能维持运转。

由此可见,地方债,想要依靠地方自身的能力去偿还,且不说一定无法实现,起码在短期内是没多大的可能性。

所以,想要化债,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就是必走的道路了。

第二条路:中央发债置换地方债务。

这条路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操作。

说到底,就是中央发行国债,帮助地方来置换各种隐性或显性的债务,所谓的置换,含义也很简单,中央借新债,来帮地方还旧债。

这样,起码从明面上看,地方的债务问题就解决了可以轻装上阵。

第三条路:地方发债置换债务。

这条路,同样是借新还旧,同时,通过扩大债务上限,顺带手把城投公司的隐性债务一并给解决了,这样债权就转换了,原来是城投公司还钱,现在变成了地方政府还钱。

这样,隐性债务也就变成了显性债务。

但是,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都有一个很显著的问题,那就是债务上限的问题。

事实上,任何国家,各级政府,对于债务上限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如果这个提法在国内你没听过,那么在美国,你一定很熟悉。

美国过去这些年动不动就联邦政府停摆了,为什么会停摆呢?

就是财政拿不出钱来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也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

怎么办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债务上限,这样,联邦政府就可以借钱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同样的,在我国也存在一个所谓的债务上限。

例如2023年,我国地方债的限额是42.2万亿,也就是说,按照规定,2023年,地方可以发债的规模就这42万亿,多的没有。

如果借了42万亿还不够怎么办呢?不好意思,这个债务上限没有变化,那就没办法了,来年再说。

事实上,这42万亿的债务规模,大部分是用以解决显性债务的,因为每年政府要直接还账的钱是不能动的;

如果还不上,那就成了债务违约,这个问题就大了,想想看,连政府都还不上钱,那么金融体系不是要崩盘了,市场上还有什么是信用的呢?

那么2023年的地方债一共发了多少呢?40.7万亿,也就是说距离42.2万亿只剩下大概1.5万亿的规模。

而这1.5万亿就是地方能够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额度,可以想象,这点钱杯水车薪。

算清楚这个账,我们也就明白了,此次的化债举措,说到底就是提高债务上限,说白了就是允许各级政府能够多借一些钱用于还债。

地方的债,中央未必要负责

事实上,化债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地方政府自己去填补窟窿。

如果说地方债务的严重程度,刚才提到的贵州,明确表示依靠自身力量已经无法化债,这只能说明贵州政府算是会哭的孩子,至于有没有奶吃,那是另一回事。

其实贵州只是公开讲了这个问题,更多的省份的债务问题不比贵州轻松多少,甚至还有很多省份的债务规模远超贵州,只不过没说出来罢了。

其实贵州说了这个问题也很长一段时间了,中央对此也没有给予更多的直接支持,更多的只是政策空间的放松,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地方去解决问题。

为啥中央不肯直接出手帮地方政府解决问题呢?

原因也很简单。

想想看,如果地方有债务还不上了,中央立刻就出手解决,那么未来地方都不用做财政预算了,管他三七二十一,想怎么花怎么花,反正不够钱用,有中央兜底。

这个事得有多大?

假如中央承诺给地方政府兜底,那么地方就可以随意妄为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央也负担不起,从而导致金融崩盘。

尽管中央也希望地方能够尽快化解债务问题,但直接兜底无疑是不可能的。

因为只有地方政府有偿债的压力,才会节制,才能抑制借债的冲动。

从另一个方面说,真正化债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借新还旧,借新还旧并不解决问题,仅仅只是延长了债务爆发的时间点,迟早有一天还是要还的。

所以,只有想办法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提高各地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所以,中央不去兜底,地方自己想办法,就可以倒逼地方政府仔细思考未来,思考如何让地方经济繁荣增长。

其实说了半天,还是借钱还债,债务只是延期,并没有真正解决,那么这些化债的手段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避免债务违约。

其实刚刚又说到,地方政府或者城投公司的债,通过置换的手段,至少可以避免债务违约?

债务违约的危害显而易见,一方面是金融体系要形成规模庞大的呆坏账,另一方面是社会整体的信用崩塌。

延长还款周期。

很显然,现在中央和地方急于化债,是因为很多债务已经快到期了,到期就要一次性还本付息。

这个额度就非常庞大了,虽然债务置换无法根本解决债务问题,但至少可以延长时间,在短期内降低地方的压力。

最后是减少利息支出。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地方债的利率水平要明显低于企业债,所以如果隐性债务继续由城投公司负责,那么利息水平要高很多。

但是如果把隐性债务转化成为显性债务,主体就由公司转化为政府,这样利息水平可以下降很多。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化债已经是必行之举,因为各级地方政府压力山大,但是化债归化债,底线又不能随意触碰,所以,只能通过债务置换的手段来给化债寻找最后的净土。

参考资料:

加力!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将推出(人民网)

悬念揭晓!化债非中央下场“兜底”,增加地方债务限额置换隐债,市场聚焦专项债“虚实”(财联社)

化债正式实施,人大已审议增加地方债限额!中央不兜底,自己还

官宣!国务院拟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隐性债务(第一财经)

0 阅读:69

慕容子归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