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朱棣的都知道朱棣一生的挚爱是原配徐氏,朱棣四子五女中有三子四女都是徐皇后所生,如此便可见朱棣对徐皇后的宠爱程度;很多人认为徐皇后与朱棣是“先婚后爱”,但实际上徐皇后与朱棣算的上是青梅竹马,二人在婚前便已经有感情基础了。
徐氏作为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嫡长女,自幼便得到父母悉心的教养,不仅饱读诗书,读书过目不忘,有“女诸生”之称,更能通晓战事,披甲上阵。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明朝的皇后大多出身都不是很高,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是一富商的女儿、红巾军起义首领郭子兴的义女;再比如建文帝的皇后马氏,是正五品光禄寺卿马全的女儿;再比如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是正三品指挥使张麟的女儿。
而徐皇后不同,父亲徐达跟随太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洪武三年被封魏国公,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可以说徐皇后是名副其实功勋之家出身,当然这跟明朝初期太祖皇帝要与功臣之家联姻有关系。
比如皇太子朱标的太子妃常氏,便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仅次于徐达的开国功臣,只可惜洪武二年便病逝了;若非常氏与太子朱标都在朱元璋之前病逝,常氏便是当之无愧的皇后。
正是因为朱元璋重视徐达,而且听说徐达长女才德俱佳,所以便将徐达召来为皇四子朱棣与徐氏定下婚约。在朱棣与徐氏大婚之前,徐氏被召入宫伺候在马皇后身边三年的时间,而朱棣作为马皇后所生的儿子,自然便有机会与徐氏朝夕相处,二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少年伉俪。洪武九年,徐氏15岁时嫁给朱棣为燕王妃。
因为徐氏为人处世十分得体,而得到太祖与婆婆马皇后的喜爱。
而朱棣更是宠爱发妻,朱棣的前七个孩子全部都是徐氏所生。
洪武十三年徐氏跟随夫君朱棣一起前往北平就藩,在朱棣处理诸多藩王事务时,徐氏作为朱棣的贤内助,处理好燕王府的事务,让朱棣没有后顾之忧。
建文元年,面对建文帝的咄咄逼人,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徐氏作为燕王妃“夫唱妇随”,在朱棣离开北平南下的时候,徐氏便同世子朱高炽等人一起坚守北平。
可以说北平能够安然无恙,徐氏功不可没。
建文四年,朱棣在南京称帝,将徐氏尊为皇后。
在皇后之位上,徐氏不仅管理好偌大的后宫,更是朱棣处理朝政的谋士,朱棣对发妻很是感激与尊重。只可惜徐氏在永乐五年便病逝了,失去发妻后,朱棣在没有册立皇后,皇后之位一直虚空着。如此便可看得出,朱棣对徐氏的情深义重。
那么徐皇后病逝后,朱棣仍旧在位17年的时间,究竟是谁代行皇后之职管理后宫呢?
恭献贤妃权氏恭献贤妃权氏是在洪武二十四年出生,比朱棣小了31岁,是在徐皇后病逝后很受朱棣宠爱的妃嫔。权贤妃是朝鲜人,经过在朝鲜选秀后来到了朱棣的后宫。
其实从元朝开始朝鲜便向中国朝廷进献美女,到了明朝取代元朝后,仍旧是如此。朱棣登基后便多次下诏派人前往朝鲜挑选秀女充实自己的后宫,永乐六年徐皇后病逝次年权贤妃入宫,在朝鲜经过一番甄选后,朝鲜使臣将权贤妃送到朱棣的后宫。
权贤妃肤色白皙,而且姿容美丽,尤其善于吹箫,朱棣对其很是怜爱。
永乐七年二月便被册封为贤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两位贵妃:张贵妃与王贵妃。
或许是爱屋及乌,永乐八年二月,权贤妃的族人柳廷显作为朝鲜使臣来到大明,朱棣给了柳廷显不少赏赐。朱棣原本想将权贤妃的同母胞兄权永均留在京城做自己的近侍,但是考虑到权贤妃的母亲在朝鲜无人照顾,便让权永均回到了朝鲜。
而这年十月二十四日权贤妃却突然死在了跟随朱棣北伐的路上,看到爱妃去世朱棣很是伤心,暂时将权贤妃葬在了山东峄县,甚至想要将权贤妃与徐皇后合葬;不过朱棣至死都没有将葬在山东峄县的权贤妃迁葬入长陵。
因为妹妹去世,权永均便暂时留在了京城,到永乐九年三月才重新回到朝鲜,将权贤妃去世的消息告知朝鲜太宗。在权永均回到朝鲜的次月,权贤妃的叔父前往京城祭奠权贤妃。
权贤妃病逝时才22岁,为何会突然去世呢?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在徐皇后病逝后,朱棣的后宫便无人管理,权贤妃入宫后深得朱棣宠爱,朱棣便想要权贤妃掌管六宫。但是朱棣如此重视宠爱权贤妃,被朝鲜的贡女吕氏(吕婕妤)嫉妒。
一开始并没有人怀疑权贤妃的死因,以为权贤妃就是正常病逝的。
但是有一次吕婕妤的侍女与权贤妃的侍女吵了起来,在两位侍女的口中得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信息。原来吕婕妤对权贤妃掌管六宫很是不满,曾直接对权贤妃说:生有子女的徐皇后都已经病逝了,你管理后宫才几个月,竟然这般无礼!
再加上吕婕妤嫉妒权贤妃,所以便串通宦官金得等人,将权贤妃毒死了。
朱棣得知后,便将吕婕妤、吕婕妤的宫人以及宦官等都诛杀。
权贤妃仅在朱棣身边两年的时间便去世了,实在是可惜;若非权贤妃去世如此早的话,为朱棣生儿育女,被封贵妃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也是极有可能的。不过权贤妃能够刚入宫不久,便能有管理六宫之权,确实很不简单;可见权贤妃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达理。
正因为权贤妃在自己最得宠的时候突然去世,让朱棣至死缅怀,朱棣到了晚年仍旧对权贤妃念念不忘。也正因为权贤妃的缘故,权贤妃的兄长权永均在朝鲜也得到了厚待;永乐二十二年十二月权永均病逝,此时朱棣也已经病逝,由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
仁宗皇帝自然很清楚父亲朱棣对权贤妃家人的重视,所以便派人前往祭奠权永均。
权贤妃虽在朱棣身边的时间很短,但确实实实在在曾管理过六宫事务。
昭献贵妃王氏贵妃王氏是江苏苏州人,在朱棣登基初期以良家女的身份入宫。因为朱棣作为燕王时藩地在北平,所以朱棣后宫的妃嫔大多都是北方人,而王氏因为从小在苏州长大,温婉柔情,处事极为得体,德行也很不错,非常擅长体察朱棣的心意。
妃有贤德,事上及仁孝皇后恭谨始终
朱棣不仅宠爱王氏,而且还让王氏帮助徐皇后一起处理六宫事务,徐皇后也很喜欢王氏。
王氏并没有因为得宠而恃宠生娇,反而对待朱棣与徐皇后很是谦恭有礼,对待后宫诸人也是非常和蔼,是一位颇为贤德之人。可以说朱棣不仅宠爱王氏,而且确实也看重王氏。
永乐七年二月,王氏被正式册封为昭容,他的父亲也被晋为光禄寺少卿;同年王氏被正式晋封为贵妃。此时徐皇后已经病逝快两年的时间,王氏代行皇后之责,统管六宫事务。
在徐皇后病逝后,王氏不仅仅开始统管六宫事务,而且还代替徐皇后承担起协调皇上与诸位皇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朱棣的都知道,徐皇后所生嫡长子朱高炽在朱棣还是燕王时便被封为世子,在朱棣登基后被封为皇太子;是未来的皇帝。
但是朱棣最喜欢的儿子并非朱高炽,而是嫡次子朱高煦。
朱高煦是朱棣三个嫡子中最像朱棣的一个,而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战功,在朝中武将中威望极高。为此朱高煦也是有了觊觎皇太子之位之心,而朱棣到了晚年不仅身体不好,经常卧病在床,而且脾气很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火。
不仅太子、诸位藩王担心被斥责,就连宫人也担心被朱棣责罚,而王氏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委婉地从中协调。
所以不管是太子朱高炽、诸王还是宫人,都对王氏很依赖。
如此便可看出王氏的得宠程度,也可以看得出在徐皇后病逝后,王氏在一定程度上担起了朱棣妻子的角色。然而王氏并未与朱棣“白头到老”,在永乐十八年便病逝了。
王贵妃病逝,朱棣很是伤心,为王贵妃辍朝五日,并赐予其谥号“昭献”,其葬礼的规格跟明太祖朱元璋宠爱的孙贵妃是一样的。
孙贵妃是朱元璋后宫中仅次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存在,深得朱元璋的宠爱,而且因为贤德辅佐马皇后一起处理后宫事务。只可惜洪武五年便病逝了,能够同太祖的孙贵妃同等的丧仪规格,便可见朱棣对王贵妃的重视程度。
而王贵妃确实也担得起这样重视,毕竟从徐皇后病逝后,王贵妃统管六宫13年的时间,所没有被封皇后,却有皇后的实权。朱棣还亲自为王贵妃撰写《大斋瑞应录》的序文,称赞王贵妃的德行,称赞其“至仁盛德”。
皇太子朱高炽对庶母王氏也是很尊重,为了报答庶母对自己平日的庇护,让僧侣为庶母祈福,并为庶母做序文,表达自己对庶母去世的不舍以及自己对庶母的感激之情。
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炽,对王贵妃的评价都极高。王贵妃能得如此,也算是无憾了;不过对王贵妃而言,最大的遗憾便是没有为朱棣生下一儿半女。
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明成祖对王贵妃非常宠爱,想要将王贵妃立为皇后,王贵妃去世后,明成祖非常伤心,以至病风丧心,在王贵妃病逝后,朱棣做了很多错事,用刑残酷。
或许王贵妃能再多活几年的话,真能被封为皇后;但历史不能假设,在王贵妃病逝后朱棣的所作所为,便可看得出王贵妃对朱棣的影响有多大。
昭懿贵妃张氏除了徐皇后、权贤妃与王贵妃妃,朱棣的后宫还有一位与徐皇后同样出身显赫的妃嫔。
此人便是昭懿贵妃张氏
而张氏之所以能入宫还被封为贵妃,全是因为其父、兄的缘故,父与兄皆被封公爵。
张贵妃的父亲张玉是“靖难第一功臣”,只可惜在靖难之役中,建文二年十二月便战死沙场,而且还是为了救朱棣而死。朱棣感激张玉的救命之恩,在登基后将其追封为荣国公。
其实张贵妃的父亲张玉一开始在元朝做官,并且做到了枢密知院一职;
后归顺明朝,多次跟随明军一起北上征伐北元,凭战功做到了燕王左护卫指挥佥事,成为燕王朱棣麾下大将。在朱棣靖难时,帮助朱棣直接夺取北平九门,凭战功被擢升为都指挥佥事,并且在建文帝的南军挥师北上时担任燕军的前锋,不仅大败老将耿炳文,而且还先后两次打败李景隆。
只可惜,为了救朱棣死在了东昌之战的战场上。
张玉死后,由其长子张辅继承父亲的职位。当然张辅能直接继承父亲的职位,并非只是因为父亲张玉战死沙场的缘故,张辅作为张玉的长子,在朱棣靖难之役开始便跟随父亲一起上战场杀敌立功,任指挥同知一职。
继承父亲职位后的张辅,便跟随朱棣一起参与了夹河之战、灵壁之战等靖难之役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立下不少战功。建文四年六月张辅跟随燕军一起进入南京城,同时被擢升为都指挥同知。三个月后朱棣大封靖难功臣,张辅被封为信安伯,爵位世袭罔替。
永乐三年,朱棣询问靖难功臣功劳最大的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二人,朝中诸臣对封赏靖难功臣是否有异议?二人向朱棣提出了张辅:希望皇上能够不要因为张辅是国舅,就少给了他赏赐。
可见张辅的妹妹张氏,在永乐三年便已经入宫成为朱棣的妃嫔。朱棣之所以会让张氏入宫,就是因为感激张玉,更是感激张玉父子对自己忠心耿耿。
朱棣觉得二人说的有道理,便在十一月下诏将张辅晋封为新城侯,年俸增加了500石。
永乐四年,张辅跟随成国公朱能一起南下南征安南,本来一开始张辅任右副将,但是朱能在南征的路上病逝,朱棣便让张辅直接接任主帅。而张辅也没有让朱棣失望,接连告捷,并且在永乐五年凯旋而归,将安南改为交趾。而张辅也靠此战,被封为英国公。
从永乐七年到永乐十三年,张辅先后三次奉命前去征讨安南的叛乱,威慑西南。
之后又跟随朱棣一起,参与了成祖第三次到第五次北征;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张辅进位太师。
虽然张辅的妹妹张氏入宫后,并未为朱棣生下一儿半女,但是有一位如此战功赫赫、位极人臣的兄长在,还有父亲张玉对朱棣的救命之恩,朱棣便会善待张氏。
朱棣对张氏算不得盛宠,毕竟朱棣一生宠爱的除了徐皇后外,便是王贵妃、权贤妃,至于张氏朱棣更多的给的是名分,永乐七年二月,张氏被封为贵妃。
正内治于宫闱,必有协宣之职,眷言贤淑......不忘图史之规,惟乃令猷宜膺显册,特封尔为贵妃。
从朱棣对张氏的册封文中可以看出,张氏的性情淑慎,端庄柔嘉,可以承担得起“协宣之职”。也就是说徐皇后病逝后,张贵妃便成为后宫中地位最尊重的女人,实际上的皇后,代行皇后之职,统管六宫。
只是历史中关于张贵妃的记载非常少,就连去世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根据史料推测,张贵妃应该在册封为贵妃不久便病逝了。
昭献贵妃王氏是在永乐七年二月被晋封为昭容,但是王氏在昭容的位置上不久便被直接晋封为贵妃。王氏本身就得宠,而且在徐皇后在时便协助徐皇后处理六宫事务。只是在徐皇后病逝后,张贵妃因为出身的缘故,在后宫的地位最高,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后宫之主”。
若非张贵妃突然病逝,王氏又怎么会如此之快被晋封为贵妃呢?
另外永乐八年朱棣最宠爱的权贤妃也病逝,在权贤妃病逝后,王贵妃便开始综理宫务。可见从权贤妃病逝后,王贵妃便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若非张贵妃病逝的话,王氏又如何能取代张氏的地位呢?
张贵妃病逝后,被追谥为昭懿贵妃。
结语在徐皇后病逝前,朱棣从未对后宫妃嫔进行册封,可见朱棣对徐皇后的钟情;徐皇后病逝后,永乐七年二月朱棣才大封后宫。而且从这次册封后妃中,便可见朱棣对这三位妃嫔的重视或者是宠爱:
权贤妃入宫次年便被封为贤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昭懿贵妃张氏;
张氏则是直接册封为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最高;
张贵妃与权贤妃一起管理六宫,此次册封妃嫔,王氏只是被封为昭容。不过很快也是在这一年王氏便被直接晋封为贵妃,地位直接反超深受宠爱的权贤妃。并且在权贤妃去世后,王贵妃成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妃嫔,并管理六宫,一直到去世。
权贤妃、张贵妃与王贵妃,是徐皇后病逝后,朱棣身边最重要的三位妃嫔。
徐达追封的是中山王,常遇春才是追封的开平王
朱棣的荣国公是道衍和尚
太子妃在当家
你说别人出身不高就算了,你说马皇后,也是人才,按你的逻辑,朱元璋出身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