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黄皮肤大叔参军,却被战友轻视嘲笑,结果他狙杀367个敌人

雅轩看历史 2023-03-03 18:26:03

在外贝加尔湖畔的边疆区蒙戈图耶这个偏远寂寞的地方,矗立着一座从很久之前便建立起来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一段简单的名字——谢苗·诺莫科诺夫。

当我们翻开他生前留下的照片时就会发现,这是一位单眼皮小眼睛、头发杂乱,嘴里总是叼着个烟斗的中年男人,从外貌上看,他和我们身边几乎任何一位上了年纪的农村老汉一模一样。

可是再一看他的荣誉,就会震惊地发现,他竟佩戴有苏联至高的列宁勋章、红旗勋章以及两枚红星勋章,这是什么概念?

这位其貌不扬的老汉究竟是何人?如果他是苏联人为何被葬于此处?他曾参加过战争?参加过哪场战争,又为何获得如此荣誉?

1902年8月21日,谢苗·诺莫科诺夫出生于外贝加尔边疆区斯列坚斯克区捷零村,这是一个苦寒而偏僻的地方,几乎廖无人烟,在当时归属于沙俄的统治下。

当地的居民被俄国称为“通古斯族”,实际上这是包含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在内的一个统称,而谢苗详细说来正是鄂温克族人,这一民族又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和许多天寒地冻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样,他们也是从遥远的祖上就一直以渔猎为生的族群,始终在艰难的自然条件努力生存,而这也培养了他们强健的体格和丰富过人的射击、生存技能,如同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一样,武力充沛。

谢苗生在一个普通、贫寒的家庭中,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他在长到10岁时就开始外出学习打猎以负担生活,本族的族人们都以矫健善射而闻名,但这种天赋在谢苗的身上似乎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他在短短几年间便从一个新手蜕变为了一名精锐的老猎人,其枪法出神入化,任何猎物只要落入他的视野内便绝无生还的可能,由此,他在尚未成年的时候就被族人们称为“Глаз коршуна”,意为“鹰眼”。

到了1917年11月,俄国骤然爆发剧变,在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下,俄国从此变成了苏联,整个国家焕然一新。

而谢苗也同样受到惠及,得到机会加入了一间国家创建的农场,成为了一名木匠,生活条件比之过去要好得多了,他也在不久后娶妻及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庭,还一口气生了足足9个孩子。

谢苗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虽然不富贵但却安稳幸福,他完全愿意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但命运却无意令其平淡,想要挥手送他成为传奇。

1941年6月,在二战的的阴云笼罩下,纳粹德国终于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集齐了三个集团师五百多万人正式进攻苏联,苏联随而反击,被后世称作“伟大的卫国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可从来不分贵贱,为了后方的妻子儿女们能够安然无恙,不计其数的普通人走上战场,开始了保卫家园的征程,谢苗亦在其中。

他可真是超高龄参军,时年已经41岁的他在战争初期就报名加入了苏联红军,当时他的两鬓都已经有些许白发了,加上他外貌黝黑、身材矮小,所以毫不受到重视,所以直接被分配到了炊事班,成了个做饭的伙夫。

谢苗对这个安排并不满意,但是即便经过一番争取,上级的确把他从厨房调到了战斗部队,不过他的身份则不断在卫生员、派发员之间流转,要么负责派发军装、要么负责运送伤员。

这样的生活甚至让谢苗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开始思考自己参军的决定是否错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似乎并没有合格的作战能力,不愿意拖战友们的后腿。

但是命运既然指引着他来到了这里,必然会在不久后的将来给他一个辉煌的机会。

1941年8月,谢苗仍然在卫生员的岗位上奔波,前线战火连天,他和其他同志们不断往返,将那些奄奄一息的人抢救回来。

而就在这一天,他趴在前线的战壕里,匍匐前进,想要将不远处一名尚有呼吸的战友拖回来,但忽然间看到远处一个德国士兵似乎注意到了自己,正转移枪口想要朝这边来一梭子。

谢苗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凭借肌肉记忆,就地一个翻滚,从旁边死去战友手里拽了一条步枪,然后反手对着敌方就是一枪。

那个德国士兵头部中弹,当场毙命。

当时谢苗身边救助队的一干人等,根本没有谁看见了那个隐蔽的敌人,而谢苗早在很多年前,就以精锐无比的视力在家乡扬名,据说他甚至可以在百米开外看清猎物的微小细节,那么大的一个人怎能逃过他的“鹰眼?”

但若不是他的视力和精准枪法,以那个敌人所处的位置,可能会让这支医疗队全军覆没。

所以在回到营地后,谢苗得到了战友们的交口称赞,消息在营地中不胫而走、广为人知,到了1942年1月,上级在得知后,当即将他调入了狙击排。

至此,谢苗·诺莫科诺夫,以及无数纳粹德军的命运将被完全改写。

狙击手这个职位几乎是为谢苗量身打造的,他不需要冲入纷飞的战火之中,但凭借自己的一双鹰眼和弹无虚发射击本领,那一颗颗子弹便犹如索命的死神。

当时,初入狙击排的谢苗自然也没有任何优待,他唯一被发配到的,就是一把苏军最为常见的莫辛纳甘步枪,这种枪射程稳定性都不错,但作为狙击枪就有些寒碜了,甚至连狙击镜都没有,完全需要依赖肉眼瞄准。

在此后的时间里,谢苗扛着自己的枪跟着部队东奔西走,在一个个战场间来回穿梭,到了地方就找个高点隐蔽处把枪一架,目光能及之处,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那些德国士兵在他看来如同人肉靶子,一声枪响则必有一人倒地。

1941年10月,德国第10军遭到苏联第38集团军的包围,德军高层火速调集周围大批量坦克部队前往支援,双方逐渐在瓦尔代高地附近开始碰撞,而谢苗所在的部队正驻扎在这里。

他在这段时间里每天都会登上制高点架枪观察敌情,很快他便发现,有一群德国军官在很远的一个偏僻处聚集,似乎是在商议要事。

虽然那距离相当远,但谢苗有足够信心可以将他们全部击毙,但他没有开枪——因为他可以看清那些人身上的军衔,一股莫名的感觉让他认为,如果再耐心等等,可能会有更大的鱼上钩。

直到几个小时以后,当对面那群人忽然散开后站好,另一个他从未见过的人出现了,其他所有军官都举起了手敬礼,谢苗当即意识到不对,他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立即开枪——枪响——正中眉心——对方马上倒地。

完成击杀的谢苗大摇大摆回了营地,对此事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当大战结束后,上级领导在一名德军战俘的口中,震惊地听到:当初谢苗击杀的那个军官,竟然是一位少将!

但至此,谢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要知道,当时德军正处于战斗力最强的状态,谢苗所处的西北战线面对的更是极猛的芬兰军队,他从1942年1月才开始转为游动狙击手,然而到了同年7月,他的战绩是:击毙敌军151人。

这份战绩何其惊人,几乎达到了每日击杀一人的地步,而且在实际作战中,他还曾:顶着敌人集中的炮火,用8发子弹打掉了8个火力点,在必死的环境下孤身救出了一个营长、三位战士;

同时在没有战斗的时候他又当起了教官,培训出了15名精英狙击手,他的学生们共计歼敌153人。

因此,谢苗被斯大林同志亲自批准授予列宁勋章,这是苏联公民的最高荣誉之一,而且是第一版,总共只放法过700余枚。

之后,一张照片开始在苏联的军队中大面积流传开来:这是一张双人合照,画面上是一位干瘦的战士和一位微胖的军官,他们一个叫谢苗,一个叫朱可夫。

谢苗最大的特色就是酷爱抽烟,而且一直用烟斗抽,以至于狙击的时候嘴里都要叼个烟斗,而同时,他也有一个习惯,每击毙一个敌人,就在烟斗柄上用小刀钻一个孔,而当时那柄上已经密密麻麻,因此他也被称为“烟斗战神。”

而谢苗在获得列宁勋章后被朱可夫元帅接见时,嘴里依然叼着烟斗,并且神态自若,甚至有些轻松,所以两人合照后,在军中引起了一波轰动。

同时,苏联国内名气最大的《祖国报》、《消息报》等刊物都陆续登载宣传了谢苗的事迹,不过这样的名气也让他迎来了危机。

纳粹德国在了解情况后,将谢苗直接列入了高级悬赏对象,多次派出精锐的狙击小队针对性想要取他的性命,但都被他一一全部击毙。

在最后一次狙杀行动中,德军所派出的狙击手,是身负击杀200名苏联士兵的王牌,但在几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对抗之后,谢苗以牵绳拉动板机的隐蔽战术成功将对方斩于马下。

截至到1945年结束和德国方面的战斗为止,弹无虚发的谢苗共计消灭敌军367名、培养出精英狙击手99名,军衔已经升到大士,相当于准尉,并荣获红旗勋章。

要知道,狙击手往往都很隐蔽,如果想要消灭他们,一般都会用重火力直接覆盖,而在这么久的战斗中,谢苗经历过无数这样的时刻,但他却总共只受了8次轻伤,果真如同一只矫健的飞鹰。

而战争到这里尚未结束,日本的关东军此时仍然盘踞在中国的东北境内,1945年8月,谢苗及部队接到命令,穿越大草原、翻过大兴安岭,一路进入远东地区,参加了帮助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作战。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在苏联红军的英勇之下,关东军一触即溃,整个作战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而谢苗依然带领团队共击狙杀了85名日寇,由此再拿下两枚红星勋章。

而当战火彻底平息后,谢苗随即退伍,一路背着行囊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了妻子孩子苦苦等待自己的那间农场,即便杀死那名德军少将时,他也未曾如此开心。

他的一生中,被德军恐惧地称作“针叶林中的萨满祭司”,最远狙击距离的记录甩开其他狙击手一倍多,高达1000米,又为祖国培育出了精锐的150名狙击手,为抗击纳粹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后,他愉悦且平静地在家乡度过了自己的余生,直至1973年去世,享年71岁,而他的名字和故事,将永远地在世上流传,以证明他的万夫不挡之勇,和保家卫国的信念。

3 阅读:63
评论列表
  • YM 2
    2023-03-22 17:25

    一个中国面孔的俄罗斯人。神迹。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