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不是“想不开”这么简单,别再搞错了!

白影梅的笔记 2024-08-04 09:48:35
“不过是抑郁症,想开点不就好了?” “你这么阳光的人,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 “抑郁嘛,心病而已,吃药哪管什么用。”…… 这些话,抑郁症患者或许常常能听到,并不陌生,作为患者,想要澄清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作为旁观者,想要给予关怀,又担心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那么,让我们一聊一聊关于抑郁症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抑郁症 = 想不开 将抑郁症简单地认为是“想不开”,这是对这一疾病极大的误解,抑郁症并非仅仅是心情低落或意志不坚,它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更是大脑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患者面临的不只是情绪上的困扰,还可能伴随着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像是出现睡眠障碍,要么难以入睡,要么睡不安稳;食欲也会发生改变,可能会暴饮暴食,也可能完全没有胃口;体重会上下波动,不是突然增重就是急剧减轻;精力也会大幅减退,总是感到疲惫不堪,提不起精神,而且,抑郁症和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是一味地劝慰抑郁症患者“想开点”,通常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误区二:抑郁症患者不会笑 “抑郁症病人不会笑”这种观念是极其片面,实际上,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患者在面对外人的时候,可能会一直保持着微笑,甚至还会展现出满满的正能量,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煎熬,这种被称为“微笑型抑郁”的情况,患者或许是出于很多原因,比如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或者负担,从而选择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正因为如此,这类患者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也很容易让人们对他们产生误解,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去判断他真实的心理状态。 除此之外,抑郁症还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表现出来,比如经常感到胃痛、心慌、头痛等等,患者会因为这些症状频繁地去看医生,但是却查不出具体的病因,这无疑又给他们增添了更多的困扰。 误区三:吃药对抑郁症无效 认为“心病还须心药医”,从而否定抗抑郁药物的疗效,是对现代医学的误解,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这些药物可不是什么能让人瞬间开心起来的“神奇药丸”,但它们确实能够助力患者减轻症状,让你不再那么痛苦难熬,而且,在抑郁症状得到缓解之后,再结合心理治疗,能够进一步协助患者处理内心的冲突,改善人际关系,以及调节负面的情绪。 误区四:抑郁症需终身服药 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很多患者担心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事实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是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之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用量,甚至停止用药的,这里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患者要和医生保持紧密的沟通,并且按照要求定期进行复诊,医生会依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恢复情况以及身体对药物的反应等诸多因素,来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法。 了解了这些常见的误区,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防治抑郁症。 认识风险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均可能影响抑郁症的发病,我们无法完全控制遗传和大脑病变,但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来降低风险。 培养健康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培养兴趣爱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积极应对负面事件: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学会放下过度担忧,发掘自身资源,正面应对。同时,掌握一些心理自助技巧,如冥想、正念练习等,也能有效缓解压力。 消除病耻感: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非个人弱点或缺陷,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并勇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社会也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和误解,营造一个包容、关爱的环境,让患者能够毫无顾虑地接受治疗。 治疗抑郁症,绝非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就能完全解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比如学会恰当地表达自身情绪,不让负面情感在内心积压;积极结交知心朋友,在心灵交流中获取温暖与支持;用心培养兴趣爱好,为生活增添色彩与乐趣。特别是在亲友的陪伴下,逐步地参与体育锻炼,寻觅到自己喜爱并且能够持之以恒的运动项目,这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更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大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0 阅读:0

白影梅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