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臂痛”病因未必在肩臂,也许病因在这里。

宋国政 2024-04-02 05:06:44

《素问·调经论》中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依赖经隧的通达,气血才能得以运行畅通,气血若因为经隧不通而不和,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产生,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经遂的畅通”。

在我们人体当中,也有一个部位号称“百病之源”,那就是颈椎。颈椎上擎头颅面首,下连肩背腰腹,如同经隧,七骨相垒,内行神经、血管、脊髓,外束肌肉筋膜。若颈椎椎周软组织病变、椎体错位、骨质增生、间盘损害等病理因素刺激、卡压或损害内行的神经、血管、脊髓等,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据统计,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等近百种疾病,都与上述颈椎病理因素有关。

“百病之源在颈椎”这句话绝无夸大之意,躺在床上玩手机,瘫在沙发看电视,久坐桌前看电脑,这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大军加入了“颈椎病”的队伍。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颈椎以第四颈椎为中间,可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在此前博文中所讨论的颈源性头痛、颈源性眩晕等病证,其根本病因多在上颈椎;而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其根本病因多在下颈椎。

根据国内最新版专家共识(2018年)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其中其他型涵盖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今天我们只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多为单侧,但亦可为双侧,常发生于C4-C7,好发节段依次是C5/6、C6/7和C4/5。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以长期伏案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症状

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颈部活动时可有弹响感。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性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患侧上肢自觉沉重感、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

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患侧背部的肌肉可有压痛,椎间孔部可有压痛并可使上肢疼痛加重。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域感觉改变、肌力减弱、肌肉压痛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

臂丛牵拉试验:一手扶持颈部做对抗,另一手将患肢外展,反向牵拉,若有患侧上肢放射痛或麻木者为阳性。

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头略后仰或偏向患侧,用手向下压迫头部,患侧上肢出现放射痛者为阳性。

临床研究发现,侧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病变、椎旁软组织病变等对臂丛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和炎症刺激,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麻木产生的主要原因。

臂丛是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周围神经聚合和分离的丛状网络,也是周围神经系统中最复杂的结构。由C5-T1神经的前支组成,从近至远分“根、干、股、束、支”。

干:C5、C6神经合成上干;C7神经形成中干;C8、T1神经合成下干;

束:上干(C5、C6)参与形成外侧束、后束;中干(C7)参与形成外侧束、后束;下干(C8、T1)参与形成内侧束、后束。

近端神经:肩胛背神经起源于C5神经根,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胸长神经起源于C5、C6、C7神经根,支配前锯肌;肩胛上神经起源于臂丛上干,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

远端神经:外侧束发出分支形成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并参与形成正中神经,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指屈肌、拇短展肌;后束发出分支形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继而成为桡神经,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内侧束发出分支参与形成正中神经,继而形成尺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小鱼际肌、骨间肌。

简而言之,臂丛近端神经主要支配肩部结构,远端神经主要支配手臂结构。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同节段椎间盘出现问题,常引起下位神经根的受压。比如:C4/5椎间盘突出多压迫C5神经根;C5/6椎间盘突出多压迫C6神经根;C6/7椎间盘突出多压迫C7神经根。结合臂丛神经解剖支配区域,当C5神经根受损时,其疼痛麻木区域主要为三角肌分布区;C6神经根病变,可沿三角肌部及前臂桡侧向拇指放射;C7神经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后方向中指放射;C7和T1神经根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内侧向无名指、小指放射。

结合临床病例,我们来作进一步分析。

张某,男,50岁,因“左肩部疼痛半年”来诊。患者约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以三角肌后侧为著,夜卧时加重,晨起后稍减轻,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功能障碍,略感颈项部僵硬,曾经当地某三甲医院行肩关节核磁共振,示:“左肩冈上肌腱局部信号增高、左肩胛下肌隐窝少量积液、左肩锁关节退行性病变”,并以“肩周炎”收治入院,入院后行肩周针刀、神经阻滞、针灸、药物、理疗等综合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后来我科就诊。

来诊后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6棘突左侧关节突关节处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及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左小圆肌肌腹处压痛(+)。颈椎核磁共振:C4/5、C5/6椎间盘突出。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影像综合分析,患者左肩关节功能活动无明显障碍,疼痛部位位于三角肌区域主要为腋神经支配,腋神经发自C5神经根,C4/5椎间盘突出可卡压刺激C5神经根,而诱发三角肌区域的疼痛。小圆肌为腋神经所支配,小圆肌肌腹处压痛也与腋神经刺激导致的肌肉继发性痉挛有着直接关系。核磁共振提示存在C4/5、C5/6椎间盘突出,且C4-6棘突左侧关节突关节处压痛明显,该患者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入院后予以颈椎相应节段及左侧小圆肌阳性点小针刀松解并配合整脊手法,术后肩痛症状明显减轻,再辅以针灸、理疗等辅助治疗,治疗一周余,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治疗

颈椎椎周软组织病变和关节错位,改变了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直接或间接地刺激相关神经根,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小针刀松解局部病变软组织,手法纠正骨错位,消除肌紧张、肌痉挛,减轻椎管内压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消失,使颈段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得到有效恢复,对神经根的刺激得以解除,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极其复杂,单一的手术治疗或保守疗法都无法解决所有的颈椎病症状。小针刀疗法的出现,为颈椎病的治疗,开劈了一条新途径。随着临床的深入开展,小针刀治疗颈椎病,从最初的棘间韧带、黄韧带、关节突关节、横突尖等深层相对高风险的松解操作,逐渐向更安全的整体松解、肌腹肌筋膜等浅层松解术式转变,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除了需要娴熟掌握小针刀的手术技巧外,更需要全面、深入、细致地把握颈椎病的解剖、影像、体格检查及鉴别诊断,才能在更安全的基础上,取得更优良的治疗效果。

0 阅读:0

宋国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