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丝绸之路悲剧:赢得了地中海,却断送了地中海的丝路

维达说 2024-06-04 13:50:41

从欧洲诞生希腊文字的公元前700年到近代,两千年的时间里,伊比利亚半岛从来没有成为欧洲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但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葡萄牙与西班牙这两个既不够“富”,也不够“强”的国家,却能够领跑欧洲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原因就是在肇始于15世纪大航海时代的竞争中先声夺人。那么大航海时代为何会发生?什么说奥斯曼帝国推进了大航海时代?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

大航海时代又名探索时代或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船队出现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的时代。为什么要寻找新航路?因为旧的商贸路线被堵塞了。欧洲商队无法在原有的商贸路线上赚取利润了。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印度或欧洲,又把西方的金银珠宝、药物香料、奇禽异兽、竹布等商品运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

后来随着海上航行技术的进步,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海上丝绸之路也活跃起来。贸易路线从欧洲出发的话,一般始于埃及或叙利亚-伊拉克,利用印度洋上的季风特性,欧洲或西亚阿拉伯的商人在每年的4月到6月间,从苏伊士或巴士拉出发,船只经由红海或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再顺着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通过马六甲海峡后进入中国海。大约6个月后,也就是在10月到12月间,印度洋上的东北季风又会将航船带回其始发地。

来自奥斯曼帝国的“铁幕”

可以说,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处在贸易路线中间的西亚一直是东西方商路的重要节点,而当地的阿拉伯穆斯林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控制着通往东方的各条商路。亚历山大、阿勒颇与大马士革被称为当时的“铁幕”。从东方采购到的丝绸、瓷器、香料不得不遭受沿途关卡的层层盘剥。

而这种情况进入15世纪后格外严重,劫掠、盘剥和高昂的税费,甚至是盗匪的骚扰让欧洲商人苦不堪言,而受到扶持土耳其商人,一直充当着欧洲市场的供应商(三道贩子),进一步压缩了欧洲商人的利润,不但使得商品价格高企,而且最后也造成了无利可图的困境,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便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此后奥斯曼帝国通过不断武力征伐,占有了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的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至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达苏丹与也门,巅峰时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面积达530万平方公里,拥有1400万人口。

要知道,同时期的西班牙仅有500万人,英格兰也仅有250万人。于是奥斯曼帝国就成了15-19世纪这数百年间唯一能够冲击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甚至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是掌控了地中海,当时地中海强权的代表威尼斯共和国为争取这些商路的控制权,与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八次战争,最终也没有打开通向东方的大门。

大航海时代颠覆西方格局

奥斯曼帝国犹如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横亘在亚欧非大陆的中枢地带,这种状态持续了600年之久,令欧洲人商人无比绝望,于是欧洲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绕过西亚通往东方的新商路。特别是自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东方的中国描绘成一个遍地是珍宝和黄金的文明古国,大大勾起了欧洲人对东方、对中国的向往和渴望。

欧洲在1689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是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什么事一旦起了念想,心就放不下,欧洲人对远东中国的念想就是如此。再加上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已经普遍使用,使航海不致迷失方向。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适合远洋航行的多桅多帆大船,如克拉克帆船与卡拉维尔帆船,地圆学说也在欧洲很流行,绘制航海地图的技术也较先进。

于是在有贸易需求、有殖民动因,还有航海技术的加持下,从15世纪开始,一批批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家从欧洲起航,向东方寻梦。此时,处在物质文明极盛期的中国,是西方人眼中遍地黄金珠玉的聚宝盆,瓷器、丝绸、香料等中国制造承载了无数欧洲人发财致富的梦想。

比如自1595年起,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到1602年,为避免彼此过度竞争而导致的内卷,就合并组成了著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然,在西方人迈向远东的脚步越来越近时,对中国的威胁也是越来越近。在整个大航海时代,欧洲的中心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西欧,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劣势变成了优势,成为南下探索大西洋的前哨。

此后随着西欧国家在海外大张旗鼓的贸易和殖民,巨量的财富涌入欧洲,支撑了欧洲诞生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而奥斯曼帝国所把持的丝绸之路则因为缺乏欧洲市场,逐渐萎缩,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扩张时占有了太多不同宗教、不同民族和不同政治结构的领地,再加上帝国本身缺乏技术、经济及法律、制度方面的同化力,并不能将如许多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的族群融合成一个政治实体,因此奥斯曼帝国虽大却是碎片化的。

所以当俄罗斯帝国崛起时,在俄罗斯和奥地利帝国的双重打击下,奥斯曼在南欧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不断萎缩,特别是到了18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国力下降,对内已缺乏足够力量维持有效控制,对外也已无力抵御法国、英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的威胁和挑战,帝国开始走向瓦解,于是便有了“西亚病夫”的耻辱称号。

对此不禁让人感概,奥斯曼帝国看似赢得了地中海,实则断送了地中海在欧洲的商业地位;看似控制了欧亚非枢纽,稳坐丝路财富,却在大航海时代的新航路开辟中被抛弃。看来凡是均不可过犹不及,否则就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现在的国际局势何尝不是如此呢!

上期回顾:俄罗斯的海洋梦:扩张西伯利亚强占外东北,一切为了太平洋出海口

备注:本文是《西亚中东合集》的第43章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抄袭必究!另文中配图除特别注明外均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作者删除,谢谢!

5 阅读: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