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圣女贞德”,镇江女孩与八百壮士,林青霞以扮演过她为荣!

生活起航号 2023-10-26 00:10:02

民国时期,镇江一位名叫杨慧敏的小女孩因其超凡的英勇精神,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她的名字,就像一团永不褪色的烈火,燃烧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1937年,淞沪大战爆发,杨慧敏,这个时候只是一位十几岁的女童子军,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战斗的前线。她冒着敌人的炮火,将一面充满希望和毅力的军旗,献给了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这一行为和那些英勇抵抗外侵的八百勇士的英勇事迹并肩,震惊全世界。美国新闻媒体不吝赞誉,将她喻为“中国的圣女贞德”。

随后,杨慧敏成为了全球闻名的抗日女英雄。她的名字和形象成为了激励人民抗战之志的象征,一度成为国民党首脑蒋介石夫人的宠儿和贵宾。

杨慧敏的名字,它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恒的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01

杨惠敏于1915年3月6日降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湾村的一个简朴家庭。她父亲是那里的润州中学的校工,负责看守守传达室。由于工作的原因,年少的杨惠敏有机会跟着父亲走出乡村,进入城市。这个从乡下来的姑娘,虽然未经世事磨炼,但其机敏前瞻与众不同。她不仅在城市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并且开始学习英语,她的视野和好奇心也随着语言的掌握而扩展。活泼好动的她,心里的世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无限的向往与好奇。

对于年轻的杨惠敏来说,润州中学的环境实在严苛。毕竟,那是一个严格的男子学校,不是女孩子可以轻易混入的地方。然而,青葱岁月的杨惠敏却是一个有些野性而不羁的女子。她从乡下带来的游泳本领令人震惊,她的爬树和跑步技巧并不逊色于那些男生。那些学生们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她一起嬉戏,他们向她传授知识,然而始终没有预料到这个乡村女孩将走向一个伟大的巾帼英雄的未来道路。

杨惠敏身边的,也并非寻常之辈,他们大都在不同的领域成为了中国的名人,如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作家叶灵凤,中国面粉大王杨管北,香港中业学院院长成庆生等。然而,在1929年,润州中学在一种复杂的氛围中自行解散,杨惠敏的父亲也回家种地了。

对于已经走进了大门的杨惠敏,回到乡下已经再无任何吸引力。她决定在上海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她来到了姐姐和姐夫的身边,在上海美的糖果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崭新、充满挑战的人生道路正在杨惠敏面前展开,她的人生还只是刚刚开始。

在1937年的8月13日,被公认为“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爆发。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杨惠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作为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团的一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战争最初阶段,杨惠敏身处前线救护组,她的工作繁重却充满意义。白日里,她在医院内为负伤的士兵提供关怀,写家书,讲故事,修补衣物。而在每日夜晚,她走访商行进行募捐,并努力维持秩序,疏导伤员和同胞有序撤离。杨惠敏的工作表现出人性的伟大,也揭示了国家之崛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

杨惠敏的工作不仅限于此。在1937年的10月,她成为难民服务队的队长,并率领分布在公共租界苏州河畔的童军队员为一千多名难民提供关怀。在这段期间,杨惠敏表现出了她的领导力和对国家的承诺。

在四行仓库维护的关键时刻,谢晋元中校(后升为团长)在遭受日军的强烈进攻之时,为了激励部队士气,他请求送国旗、食品和弹药等物资来仓库。杨惠敏无所畏惧,她脱下外衣,将国旗紧紧裹在腰中,然后通过危险的路线,终于带着国旗成功到达四行仓库,国旗的抵达大大鼓舞了军心,留下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尽管杨惠敏在献旗任务中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她并没有停歇,在来日的战斗中,她又引领童子军战时服务团送出了两面新的国旗。每一面新的国旗的飘扬都伴随着国人的期待和士兵们的信念,而她的名字,也因此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杨慧敏与她护送的中华民国国旗(资料图片)

在1937年10月29日黎明之时,四行仓库层峦叠嶂的天际线被一面巨大的旗帜划开,那是一面高达12公尺,举世皆知的中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对比于上海飘扬的日积月累的犯者旗帜,这面国旗仿佛是一座雄迈的灯塔,在黑暗中闪耀着中国的骄傲和抵抗。

周围地区的居民们被强烈的爱国情怀击中,苏州河畔汇集了无数为看此壮丽景象的群众。一名英国军官率领自己的部队,向这面呈现的中华荣光致以最高的敬意。上海《申报》的头版标题是:“国旗飘扬,民众泪眼,不由自主的脱下帽子、低下头颅。”

当清晨的钟声敲响,杨惠敏,一位从镇江来的少女,在这场升旗仪式的舞台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仪式结束后,谢晋元亲自带杨到楼侧门,将她推向战火纷飞的外界,说道:“请记住我们,勇敢前行,跳入苏州河!”

杨惠敏快速跃入河流,头顶的炮火如雨般劈下。但是擅长游泳的她潜入水底,游向了对面的公共租界。当她抬起头来,看到河岸的人们热烈欢呼,向被早阳照耀的华夏国旗挥手。有人开始大喊“万岁中国!”这句高昂的呐喊瞬间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他们纷纷与之齐声高唱。

杨惠敏,这位平凡的江苏少女,由于这次英勇无畏的付出,成为了全民熟知的英雄人物。她的英勇事迹、照片占据了上海各大报纸的头版,甚至登上了《良友》画报的封面,被称为当代的女英雄。

“八百壮士”的英勇和杨惠敏的英雄主义一时间在全中国引起了强烈回响,他们的事迹深深激励了中国军民,鼓舞了他们的抗战决心。这个被渴望自由的民众高唱的名字,迅速在国际媒体间流传开来。美国的媒体甚至把她赞誉为“东方的圣女贞德”。

上海失陷之后,杨惠敏决定留在上海的国际俘虏营,义无反顾地服务“八百壮士”。不过,当日军发出通缉令后,她被迫乘坐英军游艇逃至浙江金华,并在此与其他难民一同抵达江西南昌,再次奉献自己的力量,投入伤兵的救护服务工作。

杨慧敏(资料图片)

02

在江西,杨惠敏巧遇来自镇江的戴棣龄院长。不久,便在戴院长的陪同下,于1938年3月2日来到汉口。此时,镇江的弘仁医院已被日军飞机炸为一片瓦砾。直到抗战胜利后,戴棣龄方才回到镇江重建弘仁医院。

当杨惠敏抵达汉口码头的时候,码头上挤满了人,欢呼声此起彼伏,杨惠敏问了戴院长才知道这些都是来欢迎她的。原来通过当时报纸、电台、电影的宣传,她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全民偶像了。

1938年,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的影片《八百壮士》问世,由袁牧之扮演谢晋元,著名影星陈波儿扮演杨惠敏,杨惠敏一时风头无两。

在汉口,杨惠敏被安排住在五族街(今中山大道合作路至黄兴路段)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并很快得到了宋美龄的接见。

蒋介石甚至也安排了接见杨惠敏的时间,只是因为她睡觉睡过了头,误了汉口到武昌的轮渡船,才最终没有见成。

在宋美龄的关心下,空军政治部主任蒋坚忍把杨惠敏安排到了空军俱乐部,负责管理图书。

作为国民党宣传抗战的“形象大使”,杨惠敏于1938年8月被指派赴美国纽约华沙镇参加世界青年第二届和平大会。在美国,她在华侨界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极大地宣传了中国抗战。会议结束后,中央财政部又电汇500美元资助她继续旅行,以扩大中国抗战的宣传。杨惠敏此后共接受英、法、德、意、荷等十余国的邀请,约两年内,巡回发表演说达300余次。

结束了“英雄之旅”后,杨惠敏回到重庆,又被国民党多位要员接见,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甚至还安排杨惠敏在相关部门挂名,每月坐领干薪500元。

不久,宋美龄又一次召见杨惠敏,勉励她好好读书,并交待教育部安排。开始时,教育部安排杨惠敏到中央大学旁听,可好景不长,由于天性“太好动”,杨惠敏接受不了这个第一学府的严规,被学校劝退了。

一位美国侨胞帮杨惠敏办好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手续与奖学金,为了凑路费,杨惠敏直接找到财政部长孔祥熙向他申请政府资助。在战时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孔祥熙直接给她批了一张3000美元支票。

当杨惠敏来到香港,正准备转往美国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留学计划落空。杨惠敏只好化装成小商贩,夹在难民中返回大陆。她经广东惠州赴曲江,在曲江县得到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的收容。

该委员会在曲江设有难民接待站,主任为陈志皋,陈志皋问杨惠敏能否接受秘密接运困滞香港的各界爱国人士回内地的任务。此时杨惠敏一心想投身惊险生活,为抗战再做一次贡献,不加考虑的就答应了。

随后,根据陈志皋提供的名单,杨惠敏往返于香港与内地间,营救在港人员,先后被她接回的要员有40余人,如东吴大学教授吴经熊全家以及国府主席林森的亲属等人。

1942年,杨惠敏顺利完成了三批爱国人士的援救工作,赈济委员会对她的出色任务大加嘉奖。也正是在参加护送工作时,杨惠敏认识了“电影皇后”胡蝶,也开始了她“冤狱”的苦难。

杨惠敏和张治中的合影

03

日寇占领香港后,曾极力拉拢胡蝶,要她出来拍摄“中日亲善的电影”,但胡蝶断然拒绝了邀请,想方设法回到内地。

这时,杨惠敏找到了胡蝶,用了各种方法躲过了日寇的盘查,顺利地将她接回了内地。而胡蝶在离港前,带了三十余口箱子,其中包括衣物、首饰、纪念品等等物品。她嘱托杨惠敏代运回内地。可当胡蝶来到桂林时,却从杨惠敏那里得知东西在广东东江遭到土匪抢劫,全部遗失,这些物品价值达几十根金条,而且其中有她多年来置办的各种衣物、戏服,特别是其保存的珍贵资料照片和获得的各种奖项的奖章、奖牌、纪念物,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胡蝶知道后,竟伤心欲绝,一病数日。于是她到了重庆后,就去找杨虎告状,认为杨惠敏盗窃了她的物品。而杨虎则找来军统头子戴笠处理此事。

戴笠本来就是胡蝶的影迷,对她的美貌垂涎三尺,而杨惠敏丢了胡蝶的东西,他正好可以借此查案,从而接近胡蝶,以达到险恶的目的。

于是,杨惠敏被军统特工从湖南株洲押回重庆,接受审问。

不过特务也没对她太过分,一来她是举世闻名的抗日女英雄,又是蒋夫人的红人。于是这个案件一拖再拖,一直没有结果。1943年,杨惠敏案件查清,证明她没有盗窃行为。但戴笠一直没释放杨惠敏。此后杨惠敏分别被关押在息烽、渣滓洞等等地方,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戴笠空难身亡后,杨惠敏才重获自由。

杨慧敏曾被关押在渣滓洞女牢(资料图片)

杨惠敏被关在渣滓洞女牢,成天要么沉默不语,要么仰天长叹,悲愤不已,她事后回忆:“我是天天以泪洗面。流不尽的眼泪!我痛哭,我呼天,我祷告神明,因为,胡蝶把我毁了,她毁了我一生灿烂的前程(我正拟赴美留学)!她杀死了一颗赤忱火热的爱国心,她侮辱了我冒险献旗给八百壮士的壮举,她以小人之心伤害了正人君子的自尊……我恨死这无知的演戏的女人!”

胡蝶(资料图片)

不过根据一些史学家研究,杨惠敏被军统收押,并非是丢失了胡蝶的物品,而是存在一些违纪事件(泄露军事机密,通共嫌疑),但最终查无实据,才被释放。

1946年获释后,杨惠敏曾在江苏镇江老家住了段时日。

04

1949年,大陆解放,杨惠敏去了台湾,定居台北,这一年她34岁。

在台湾,她继续受到国民党高层照顾,而且曾经再获蒋夫人召见。经介绍,她与年过花甲丧偶的台湾大学体育系教授朱重明结合。

1967年杨惠敏出版了回忆录《八百壮士与我》一书。1975年,中国电影公司开拍了影片《八百壮士》,内容大量采用了杨惠敏的回忆,由林青霞扮演杨惠敏。此片正式首映时,年迈的杨惠敏还亲临现场,以示对这段历史的纪念。

1975年,身着童子军服的林青霞与杨惠敏在《八百壮士》的开机仪式上。

1977年10月28日,杨惠敏在台北不幸遇车祸,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从此左半身不能动弹,连吃饭也困难。

林青霞在《八百壮士》中扮演的杨惠敏

1980年2月,病床上的杨惠敏又突发脑溢血中风,神志模糊,从此再没有清醒过来,直到1992年3月9日,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生活起航号

探寻江南历史文化,打造精神家园

156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