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拥有最高的建筑、最深的游泳池或最高的酒店,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希望为这座城市再添新地标:世界上最“绿色”的高速公路。
近日,迪拜发布了一条64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的概念设计,该高速公路将把该市的主要交通带之一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路(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Road)改造成一条“绿色脊柱(Green Spine)”,配备自动驾驶太阳能电车和智能交通管理。
城市规划师巴盖里安认为:迪拜正在迅速扩张,预计到2040年其人口将增加近一倍,达到800万,这种增长需要创造力和创新,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而这个“首创项目”将使城市的设计更加“以人为本”。
迪拜的另一个智能自行车基础设施概念设计,称为“The Loop”,是另一个可以使城市通勤更环保的概念。这条 93 公里长的室内自行车超级公路旨在环绕城市,并将种满树木和植物。
智能科技与太阳能
自动太阳能有轨电车只是拟建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一个方面:在有轨电车线路上方,绿地、公园和立交桥网络将增加城市的连通性和步行性,目前步行很难。
该高速公路还将集成智能技术,例如“物联网”(IoT)传感器,以管理交通并优化能源使用。
项目设计计划在轨道中嵌入3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存储系统,为有轨电车线路供电,并为大约130,000个家庭提供清洁能源。
绿地包括公园和社区花园,将为100万棵树提供空间,这也将有助于为城市降温并改善空气质量。
然而,在沙漠城市打造世界上“最环保”的高速公路并不容易。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AE) 已经是世界上人均用水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每人每天消耗约 550 升水(相比之下,美国平均为 310 升,香港为 150 升,欧盟为 144 升)。
其中大部分不用作饮用水,而是用于农业和园林绿化,该国的绿地使用大量的水。例如,迪拜奇迹花园(Dubai Miracle Garden)是一个占地72,000平方米的公园,展示了1.5亿朵鲜花,每天消耗757,000升(200,000美国加仑)的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绿色脊柱”的概念包括“水敏感景观设计”,其中包括适合干旱气候的本地植物和抗旱植物,以及与沸石混合的土壤,沸石是一种有助于保水的吸收性晶体。
这些“被动技术”与智能灌溉技术相辅相成,使用实时数据根据土壤湿度水平、天气预报和植物需求调整浇水计划。
城市乌托邦
这并不是迪拜第一次推出乌托邦式的未来城市设计。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迪拜红树林”的计划,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沿海再生项目” ,去年,还提出了前文中提到的室内自行车“高速公路”The Loop。
与太阳能高速公路一样,这些设计都没有得到证实。但巴盖里安说,将这些概念设计变为现实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困难。
“当分解项目的组成部分时,你会发现从技术、结构或材料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新东西,创新在于这些技术如何“创造性地无缝集成以满足多种需求”。
巴盖里安说,下一步涉及让公共部门实体参与进来,提供“必要的支持、监管框架和基础设施整合,使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成为现实”。
他乐观地认为这将会发生,因为该项目与政府的2040年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而创造性的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大漠中的绿色希望: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
在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条522公里长的塔里木沙漠公路纵贯南北,公路两旁绿意盎然的生态防护林平添了几分生机灵动,犹如给这片大漠沙洲系上了一条绿色腰带。2022年,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对这条沙漠公路进行改造“升级”后,沿林带布设的水井房旁又多了散布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耀眼。
远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局部),水井房边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夺目。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供图
工作人员对光伏发电装置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平稳发电。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供图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光伏板。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供图
零碳示范工程紧锣密鼓施工中。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供图
俯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一座光伏电站。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供图
这项改造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的光伏灌溉治沙工程——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以下简称“零碳示范工程”),在前期将11口水源井接入网电、12口井试点建设光伏电站的基础上,继续对剩余86口水井房进行光伏改造,实现生态防护林抽水灌溉“油改电”,开启“阳光养绿”新模式。
“阳光”抽水灌溉 24小时不断电 109个家庭值守沿途水井房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1995年,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通车后,打通了塔里木盆地南北交通阻隔,使和田地区到乌鲁木齐的路程缩短了500多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定向风的作用下会不断迁移。塔里木沙漠公路也因此被称为“世界最长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但风沙掩埋始终是悬在这条公路头顶的一把利剑。
既然无法阻挡风沙侵袭,就想办法固沙。经过多年努力,2006年4月,2000多万株梭梭、红柳等耐盐碱、耐干旱的植物在沙漠公路两旁筑起了生态防护林。从此,这道“绿色长城”让过路司机“再也不会被风沙迷了双眼”。
随着零碳示范工程的启用,变化还在不断发生。
沿着塔里木沙漠公路行驶,每隔4公里就能看到一座保障灌溉用水的水井房,全程一共109座,每座都有一个家庭值守。每年8个多月的植物生长期内,他们都要守在这里,负责维护4公里范围的防护林。
驻守工人介绍,他们每天的工作从开浇灌总阀门和管道开关开始。除此之外,还要检修滴灌管道、定期施肥除虫。对于他们而言,风吹日晒和漫天沙尘已不新鲜,新鲜的是水井房旁三排光伏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据了解,沙漠公路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3800千瓦,每天发电量1.1万度左右,年发电量约360万度,不仅可以满足沿途水井房每日抽水灌溉全部用电,还可为驻守工人的日常用电提供保障。
“过去靠柴油机发电时,每天白天连续抽水浇灌12个小时,一到晚上就没电可用,驻守工人们不得不守着黑漆漆的沙漠。”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采油气管理区一级主管李剑告诉记者,零碳示范工程启用后,水井房16年来首次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空调、电视、冰箱也逐渐搬进了值守点。
变化不止于此。
值守环境更“静”了。“以前柴油机发电,噪音大得很,说话都要大嗓门。现在,光伏发电设备的动静和一台空调差不多。”驻守工人说。
运维成本更低了。李剑介绍,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年节约柴油机维修费用180万元,减少柴油消耗约1000吨,扣减设备折旧费等,年节约运行成本近400万元。
变化最明显的是碳排放。随着柴油消耗的降低,每年可减少341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抽水浇灌实现了“零排放”,生态防护林每年可吸收约2万吨二氧化碳,可以中和约9万台次过往车辆碳排放。换句话说,整条沙漠公路的运行不会再向大气输出二氧化碳,这便是“零碳”的关键。
量身定制建设方案 延长光伏电站“续航”时间
最低气温有时能降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此时光伏电站不仅要经受巨大的温差考验,还失去了工作“动力”,这对设备稳定且持续运行极为不利。
为应对这一问题,结合光伏发电特点,建设者们为其量身定制了三套建设方案来延长光伏电站的“续航”时间。
方案一是白天晴天的情况下,光伏所发电力给负载供电;光照弱或无日照情况下,启用应急柴油发电机。
方案二在此基础上,加上储能蓄电池,即白天光伏所发多余电量给储能单元充电;光照弱的情况下,储能单元放电满足负载的用电需求;沙尘暴或阴雨天等无日照情况下,启动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给负载供电。
经综合对比分析,方案三因碳排放量的优势成为最佳选择。该方案的储能单元蓄电量更大,可提供7小时电量,光照弱的情况下,可满足浇灌期间最短日照时间的浇灌时长要求和值守工人晚间日常用电需求。在无日照情况下则停止浇灌,从而完全实现碳的零排放。
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零碳示范工程采用“发电—汇流—降压—输电/存储”工艺,将变流器及储能电池合并撬装至工业集装房。该工艺在创造恒温运行环境、提升防尘等级的同时,还能延长关键设备的使用寿命。
光伏电站的“使命”是为邻近水井房提供必要电能。考虑到站点高度分散、规模小、数量多的特殊性,建设者们在工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广泛应用标准化、模块化技术,实现就近供电,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的损耗。
得益于技术路线以及施工方式的优化探索,零碳示范工程从开工到完工仅用了140余天。
板上发电防沙 板下遮阴植绿 走出光伏治沙新路子
零碳示范工程在茫茫沙海为植被浇灌提供“绿色”电力,同时也“播种”着绿色希望。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光伏电站,既要防止桩基周边被掏空,也要防止光伏板被黄沙掩埋。这是流沙侵蚀带来的难题。
“答题思路”在零碳示范工程设计之初就已明确——
充分利用光伏板的“先天优势”,“身高”2.8米左右的光伏板,防风高度是大多数荒漠植被的5至9倍,可以干扰风向、降低风速。因此,不论是就地固沙还是阻截过境流沙,其发挥的作用都远远大于各种沙障。本着“占地面积最小、尽量避开高大树木”的原则,在建设光伏板的同时,建设者们还在光伏板周边一定范围内采用具有较好防沙治沙作用的芦苇草方格,极大减缓了沙丘的推进速度。
沙漠地区地广人稀,水源井用电功率低,光伏装机规模小,可根据沙丘地势、林带分布等灵活布置光伏板,只要保持37至41度的倾角,就能既利于光伏板排沙自清理,又能保证在全年上午9点到下午3点的时段,光伏板前后左右互不遮挡。
光伏板撑起的阴凉区域能降低沙漠土壤中水分蒸发,使苗木生长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植被的生长繁衍又可以减少光伏板周边沙尘,增加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形成良性循环生态模式。
板上发电防沙,板下遮阴植绿,零碳示范工程实现了光伏发电、防沙固沙、沙漠治理的有机结合,为国家荒漠化治理和沙漠公路运行维护提供了“塔里木方案”。近两年来,有了零碳示范工程的“守护”,生态小环境逐步形成: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平均“身高”已超过2米,还有不少野兔、沙狐、飞鸟等在此安家,大漠多了几分生机盎然。
一边是蓄力生长的绿色希望,一边是不断显现的综合效益——
塔克拉玛干摇身一变成了“绿电热土”。截至目前,零碳示范工程已累计发出绿电超600万度,实现了治沙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效。在同一片沙海,总装机规模达130万千瓦的四座光伏电站已在沙漠腹地等扎根,今年累计生产绿电超6亿度,为电力供应迎峰度夏、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一个面积相当于3285个足球场大小、年设计发电量达21亿度的光伏发电项目正慢慢从规划走向现实。
油气资源“喷涌”而出。依托沙漠公路,塔里木32个现代化大中型油气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
零碳示范工程的启用,给“死亡之海”播下绿色希望。当下,这条从茫茫沙漠中走出的绿色低碳之路,仍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
素材来源:CNN、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