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知道为啥出现了一篇很火的报道,说的是一个哈佛女孩刘亦婷。本来不熟悉,准备划走算了,结果,每天都刷到,概率太大了。就点进去看了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个叫刘亦婷的女孩就是20多年前的全民偶像,鸡娃届的天花板,通过鸡娃方式送出国门,送进哈佛大学的女孩啊。
刘亦婷是谁?而近期之所以火,原因既然是因为一篇报道,对这个曾经的全民偶像来了一个逆转。媒体的报道的题目是:“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
这个标题就很反转,意思就是说,当年的鸡娃届的天花板,在美国也只不过混成了一个美国普通的中产。可能我们对那个时代的鸡娃不了解,所以也就没有关注。看了有关刘亦婷的相关报道,据说,当时很火。20多年前,直接出国留学哈佛大学。成为了鸡娃届的翘楚,要放现在也是相当炸裂的。据说,当时那个电话都不普及的年代,有个媒体还特意为刘亦婷的妈妈开通了4条专线。太多的家长来咨询这个鸡娃成功的妈妈育儿经验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也有各种书信来咨询学习经验。
《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当时问问题最多的,就是问,刘亦婷的妈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啊;小孩资质平庸,怎么才能考取好大学啊;小学成绩不好要怎么改啊;放现在那起码就是千万级别的粉丝博主啊。后来,刘亦婷的妈妈也回答烦了,干脆就出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
这本书问世之后,风头直接盖过了当时的《哈利波特》。书中写的啥呢,很明显啊,就是写的自己的育儿经验,是怎么培养出直接上哈佛的孩子的。我们中国式的家长,除了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更多的还是想让自己家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所以,这个教育的相关话题之所以这么火也是有原因的。所有家长都有一颗不甘的心啊。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我家的孩子不行。
刘亦婷妈妈的这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出,给了广大的鸡娃的妈妈一个导航仪一样的存在。这本书卖的啥,其实就是给了广大家长一个希望而已。让广大的鸡娃的家长觉得,只要按照这本书这样操作,肯定也可以让自己的娃达到一样的效果。其实,殊不知,家长们都太肤浅了。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赚钱的法宝,你觉得你会分享出来吗?自己躲着赚钱会不会更爽。不过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而实质是什么呢?
《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内容这本书里都记录的些啥呢?有人拜读过这本书,放在现在,估计也是一本爽文一样的网文存在。看过的人感叹,这与现在的鸡娃手段出入很大。
1,这本书里写到自己培养刘亦婷是从小的饮食就开始的。精确到克的营养配比,让自己的孩子在饮食上保持均衡。按照现在的普通家庭,基本上都是可以做到的,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2,孩子没有隐私权
书中写道,为了维持好亲子关系,让刘亦婷从小就写日记。写完日记了,还要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母亲。方便亲子关系的互动,和了解彼此。虽然已经过去20年,这要是放在当今的网络上来说,不得被那些教育博主给喷飞的节奏。
3,锻炼意志
刘亦婷的妈妈是怎么样来给孩子锻炼意志的呢?书中说,为了锻炼孩子的坚韧的意志,每天徒手拿冰块15分钟。魔鬼式样的锻炼,成就了孩子坚韧的意志。[酷拽][酷拽][酷拽]
4,预防早恋
书中还写到了针对女孩子预防早恋的做法。刘亦婷妈妈做法堪称教科书级别。从小不给他们家孩子穿漂亮的衣服,其次就是看见街上的疯子,就警告孩子说,看,这些早恋的最后都疯了。
经过这些严格的训练,所以,孩子最后终于考取了哈佛大学,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的榜样。而就这种培养方式,放在当时,能有多少家庭能够承担的起呢?
实质内核是什么:而关于刘亦婷是如何考取的哈佛大学,真实情况是因为他们家有这样的渠道。刘亦婷能够进入哈佛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拿到了一个美国人的推荐信,此推荐信是她进入哈佛大学的关键。书中是一点都不会提到的,所以,那些跟着鸡娃的人,现在看来都是只看的到表面,不了解实质的人啊。
为了获得进入哈佛大学的推荐信,刘亦婷在那个美国人家里住了一段时间。这个美国人叫拉里.西姆丝。是当时的一个美国议员,同时也是中美合作组织新上任的领导。他当时就是负责交换生的,就是在中国选一些学生和美国那边的学生进行交换学习的。这个消息渠道让刘亦婷的父母得知了,最后,让自己家的娃在这个美国议员家呆了一段时间,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推荐信。
这进入哈佛的最关键的其实就是这个推荐信。并不是说这个孩子是神童,能力有多强悍,重要的是父母的关系和渠道。而且人家刘亦婷的家长出书的时候,这些关键点会在书中告诉读者吗?不会的,因为这个条件,普通人家都没有,说了起不到作用。出书就是为了让普通人家有希望,希望通过读书达到自己的梦想。如果说了,直接梦想破灭了,鬼还买书了。
就如励志故事里面常讲的比尔盖茨的励志故事。总强调,别人大学没读完就创业的伟大事件,而去忽略比尔盖茨的资源。比尔盖茨的外公是国家银行行长,妈妈和IBM公司有关系,所以,当他创业的时候,是可以获得到IBM的订单的。普通人都喜欢听容易实现成功的励志经验,不喜欢看到即使你多努力也达不到的高度。可这些都是现实。
这件事的总结归因谬论导致人们把成功或者失败归因于某个个体,并且低估了环境和机会所起的作用。
光环效应诱使人们仅凭某个人的极少数显著特征就形成了对他的整体印象。
幸存者偏差让我们只关注成功呢案例而忽略失败案例,并因此认为成功源于冒险。
这件事并不能说明孩子当时有多成功,也不能说明人家刘亦婷不成功。起码不会比普通人差,不然,人家美国议员也不会出推荐信。主要在于当时的媒体的宣传不像现在这样的多面性和快速。以前的那个年代,都是公知说啥就是啥的。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初中时候,英语老师还天天讲国外的人都多守信用,多文明,日本人多爱干净,多懂礼貌。现在也都一一给破解了。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信息差导致的。
鸡娃还行的通吗?当时的这个鸡娃的天花板,其实是一个针对中国娃娃的一个骗局,把自己的孩子逼疯,那些无知的家长满意,自己没本事把希望放在自己家孩子身上的蠢货。而,现在的鸡娃行为,也是受到很多网友的攻击的。这场闹剧事隔20年又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现在的网络也可以各抒己见了,不会再被误导了。
很多看过那本书的人说,自己当父母之后,才能感觉到刘亦婷的妈妈真是一个营销天才,从销售角度讲是个金牌销售,把自己手上的一把不算好的牌打出了惊人的效果。自己资源也不算丰厚,也没有过度鸡娃,就给娃铺好路了。
无独有偶,还记得之前还有一个富二代,直播聊自己如何通过努力上国外名校,还鼓励大家说,你们也可以。结果被扒出来,她爸爸给学校捐了一大笔钱。
最后,感觉没必要贬低也没必要赞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当初就是把她捧的太高了,占用了太多的公共资源,而她没有选择回来报效祖国,所以大家才意难平吧!
不管如何,鸡娃这个情况从20年前到如今,一直是家长们的痛点。谁家不想自己的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谁家又不想自己的娃能出人头地了。只要有一点火苗,有一点希望,家长们都会奋不顾身的尝试。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该尝试的尝试了,该相信的神话也都逐渐破灭了。20年前的大多数的思想还是觉得出国就是天花板,到现在这个年代,广大的家长和学生都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出国不再是天堂级别的存在。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也让更多的国人认识到国家强盛才是我们立身的根本。
即使我们现在还在鸡娃,可是目标肯定是不一样的了。绝大多数的小孩,目标现在肯定不会定在出国建设其它国家为理想,不会觉得去哈佛深造就是鸡娃的天花板了。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家长,可能更多的是希望,有能力报效国家,没有实力的承欢膝下。已经从根本上跟20年前不一样了。20年前的事情也没必要纠结了,都是时代的产物。
与君共勉!!!
想想萝莉岛,当年还是太纯洁了啊[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