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徐晃字公明,今山西洪洞东北人,他是曹军五子良将之一,还有“无敌将”之称。在多年的征战中,屡立战功,有不少的传奇故事。
(一)智勇兼备,常打胜仗徐晃原是杨奉手下的骑都尉,曹操把杨奉打败后,徐晃投到了曹操的帐下。
在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乘胜追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袁部的易城守将韩范投隆曹操后又反悔,曹操大怒派徐晃去攻城。
徐晃不是不管青红皂白立马行动,而是针对城破后要杀不少人这事劝曹操,说道,袁谭和袁尚还没有被消灭,一些城池还在他们手中,袁部的那些守将还在观望耶。
如果我们攻破易城大肆烧杀抢掠的话,那些城池的守将就会更怕更恨,就会拼命进行反抗。如果我们想法和平招降韩范,那些城池就会顺势主动归附。足智多谋的曹操一听,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个破敌的“和平方式”。
徐晃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向韩范陈述了负隅顽抗的利害,详细说明主动投隆后曹军的宽大政策。结果韩范主动打开了城门。接着他奉曹操之令,巧取了毛城,攻占了三屯,并跟随大军在南皮击败了袁谭,平原诸郡得到了稳定。
(二)不循私情,战胜关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徐晃协助曹仁与关羽作战。八月份连续下了十多天暴雨,汉水泛滥,淹没了两岸的房屋和农田。于禁部被淹打了败仗,关羽乘势包围了樊城和襄阳,战场上魏军处于了十分被动的局面。当时汉献帝在许昌,离此地不远,曹操被吓得打算迁都,因司马懿等人劝谏才罢手。
在宛城驻守的徐晃避其蜀军的锋芒,暂时转移到阳陵坡以待时机,才开始采取行动。为了迷惑蜀军,他一面假装做出要切断蜀军后路的样子,一面偷偷挖掘直通蜀军驻地偃城的沟堑,上当的蜀军仓皇撤退后,他乘势占领了偃城。增援部队来后,他接着继续扩大战果,直到取得了最终的胜得。
《三国演义》根据这段史实,来了一段生动细致的描叙。说的是关羽所率人马主要驻守在围头,有一些驻守在四冢。 徐晃施行的是声东击西之计,公开扬言要攻取头屯,暗地里派兵猛攻四冢。关羽得知四冢危急,便坐不住了,亲自率领五千人马出营作战。
关羽和徐晃原本是同乡而且关系很好,两军对垒时两人远远的聊了一会后,徐晃高声叫道,取关云长首级者赏千金!关羽问道,我们是同乡,交情这么好,你为啥这么说呢?徐晃说,这是国家之事,不能以私废公。
此战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巩固了曹魏的南部疆土,对于稳定后方起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曹操面对吴蜀结盟,处于被动的局面。这次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关羽,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动摇了吴蜀联盟,使曹操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曹操称赞徐晃的功劳,可与孙武的破楚入郢之战比肩。
(三)治军严明,曹操夸奖徐晃之所以常打胜仗,除他本人智勇兼备外,还与他治军严明有关。就说保樊城胜关羽那次吧,击败关羽后,曹操得意地到各营巡查。那时不少营寨的士兵都跑出来近距离接触一下曹丞相等平时难见的大官们。唯有徐晃部将士在营寨内排列得整整齐齐伫立不动,等待下达号令。曹操看到后赞叹不已,夸道,徐大将军真有西汉名将周亚夫的风度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徐晃治军的确有一套吧!
徐晃一生十分勤俭节约,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病逝前还明确要求丧事从简。平时打仗有了战功,很少去邀功请赏。因此在曹军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得不到赏的是徐晃。
每次作战用兵前,徐晃都要事先派出侦察兵到前方去侦察。遇敌接触后,总是先做出打不赢的样子,然后再奋勇杀敌,把敌人彻底消灭。将士们一天都很忙,连吃饭都匆匆的。他说,我遇到了明主,就应当一心一意地为明主建功产业,不能暗地里去争自己的名利。
徐晃把为国而战当作了自己终生的事业,为之努力拼搏。徐晃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算得上中国古代的一名优秀战将。
【作者简介】赵心放,重庆市人,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