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要想和睦,处理好“中国式”家庭关系,看这3个典故就够了

人间史名人录 2023-12-22 11:03:09

孩子怒吼一声:“谁让你生我的”。

父母拍桌大吼:“我是你爹(妈),你就得听我的”。

婆媳两人都为自己叫屈:“我是怎么对你的,你又是怎么对我的。”

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处理好了,那这个家庭一定和谐美满。

想处理好这3种关系,看看这三个典故就够了。

孩子对父母要理解苦心:孟母三迁

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知好歹懂感恩。

孟母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妇,她的儿子叫孟轲,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一说“孟子”,应该中国人都知道。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不过,孟子的童年过得并不好,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

孟母平日里仅仅依靠纺织麻布来谋生,虽是一介农妇,却也想把孩子培养成才。为此孟母三次搬家,只为了让孩子有好的成长环境。

可以想象,那个年代,孤儿寡母,搬家三次,绝非易事。

汉《列女传·邹孟轲母》记载: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退进。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意思是说,最开始,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丧事,送葬的队伍就会吹吹打打地从他家门口经过。

孟子天性好学,没多久就学会了开始跟着=送葬的队伍吹喇叭,跟附近的孩子一块玩送葬的游戏。

孟母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赶紧搬到城里住,这次住在了屠宰场的旁边。

孟子每天看到屠宰场杀猪,时间久了,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

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

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聪慧,就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了大思想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环境,不怕折腾,三次搬家,她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孩子,这也正是一个单亲妈妈的伟大之处。

时过境迁,千万年过去,人生代代无穷已,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未改变的。

现代,像孟母这样的中国父母何其之多。

如今有多少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不惜倾家荡产,卖掉舒适的豪宅,花几倍的价格,去名校附近买“学区房”。

我们暂且不谈这种行为是否理智,但它包含的满满的爱,和孟母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这个月,上海市民黄先生,全家为了让孩子入读知名小学,花费近1300万元置换一套符合入学条件的二手房。

为了这套房,黄先生家还背上了上百万的贷款,结果却发现房子的入学资格已于2021年被使用过,根据政策,孩子无法正常入学。

无奈之下,黄先生向媒体求助,言辞中,黄先生甚少谈及钱财,一直在说孩子无法入学的问题。

这种中国式父母的“全力供养”、“全力托举”,放在任何国家都少见。

如今,网上舆论全是一面倒地批判“中国式父母”,向往西式父母的放养教育,实在让人痛心。

父母对孩子要以身作则:曾参杀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她儿子哭着要跟妈妈一起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孩子说:“你乖乖回去,等妈妈回家了,给你杀猪吃猪肉。”

等妻子回来了,曾子抓住猪要把它杀了吃肉,妻子连忙制止他说:“我是哄孩子的。”

曾子却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听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说完,曾子马上杀了猪给孩子煮肉吃。

孩子的人生第一课,都是父母教的。最初的小宝宝什么都不懂,说话、行动都是模仿来的,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如果父母本身品行不行,那孩子也会不学好。

为什么要拿“曾参杀猪”杀猪这个典故来说,因为很多父母都会犯这个错,随意地给孩子承诺,最后却不兑现,有些父母甚至直接不承认做出过承诺。

最常见的就是,“等你考第一名了,给你买手机”,结果孩子兴高采烈的当真的,父母事后又反悔。

前两年,相信大家都被这样一则新闻刷屏过,“女孩因买手机问题,当街殴打妈妈”。

事实的真相是,女儿自己打工已经赚了4000元,希望妈妈再填2000块钱买手机。妈妈本身同意,到了地方,又反悔,导致女儿情绪失控。

不知事件后续如何发展,但这对母女的关系怕是不会好了。

诚信守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父母自身要言传身教,不要出尔反尔,要让孩子明白承诺的重要性。

如今孩子连“一诺千金”的道理都不懂,以后出了社会又如何与人共事。

婆媳关系:卧冰求鲤

儿媳要以德报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侍奉长辈。

晋《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王祥的母亲早年去世,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位继母,名叫朱氏。朱氏对王祥不太好,总是对他则冷眼相待,让他干些苦差事。

王祥虽然受了不少委屈,但是他从小就懂得孝顺,他不仅对自己的父亲恭敬有礼,也对自己的继母尊重有加,他常常帮助继母做家务。

有一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河水结冰,百姓们都缩在家里取暖。王祥的父亲和继母都生了重病,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王祥每天都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他们煮药送汤,还要出去买些药材和食物。他忙得不可开交,却从不抱怨,只是心疼父母的病情。

一天,王祥给继母送了一碗热汤,继母喝了一口,就皱起了眉头,说:“这汤太淡了,没有味道,我不想喝,我想吃鲤鱼。”

王祥没有多说,思索片刻跟继母承诺,一定会带回来鲤鱼给她吃。

到了河边,看着厚厚的冰层,王祥心里一阵发怵。

想来想去,王祥决定用自己的身体融冰。

王祥想定了主意,就脱下了外衣,赤身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希望能够捕到鲤鱼。

他的身体很快就感到了刺骨的寒冷,皮肤很快被冰划伤,血液一点一点凝固了。随着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他只剩下一些模糊的意识。

就就在王祥快要失去生命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他的身体下面的冰层突然裂开了,一条大鲤鱼跳了出来,落在了他的鱼网里。

王祥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抓住鱼网,把鲤鱼拖了上来。他看着肥硕的鲤鱼,心里充满了喜悦,他的继母终于能够吃到鱼了。

他被过路的人发现,对方万分惊讶,连忙去搀扶着摇摇欲坠的王祥,听了王祥的故事,路人感动的热泪盈眶,把他送回家。继母也很感动,从此开始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不久,王祥的故事就被传颂开来,一直流传至今。

王祥以德报怨,为继母尽孝心的故事,其实现代不也比比皆是吗?

“婆媳关系”不就是典型吗?

最近炒作的“婆婆住院,媳妇给吃泡面”虽然是炒作,但是也能侧面反映出如今婆媳关系的大趋势。

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你对婆婆付出真心,全心全意地待她,应该还是能真心换来真心的,时间长了,她也会把你当女儿疼爱。

总结

“中国式家庭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想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其实就4个字:互相尊重。

不要把姿态放的太高或太低,跟家庭成员也要平等交流,不要把孩子当成孩子,觉得他什么都不懂;不要把儿媳当成外人,对她总隔着一层;不要把父母当成权威,完全言听计从。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需要得到尊重。



0 阅读:42

人间史名人录

简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