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满洲:一个由外国人杜撰,又让其害怕百余年的中国人

邓海春 2021-05-10 14:38:13

1913年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出版作品《傅满洲博士之迷》,在作品中傅满洲被刻画成了一个人见人怕,毛骨悚然的魔鬼人物,他“身材高挑、精瘦、高挑,一对倒竖长眉的细眼向外冒出绿光,像猫一样,动作悄无声息,行踪诡秘,如同撒旦”,同时他还“丧心病狂地要消灭白人,征服全世界。”很明显,他是一个被丑化后的华人形象,就连作者罗默也承认自己是在“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

当时西方正被义和团暴乱引起的黄祸传言闹得人心惶惶,又恰巧在伦敦贫民区发生了一起谋杀事件,于是罗默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为所谓的“大众文化市场”塑造了一个“黄祸”的化身——傅满洲博士,将公众的注意力和憎恶转移向了东方。从此傅满洲便和“黄祸”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西方对亚洲,尤其是中国,进行种族歧视的拟人化形象,并成为了西方各种艺术和娱乐创作频繁使用的素材。

傅满洲这个形象诞生后,罗默借他赚得了满钵金银,但同时也让许多看过罗默的小说的西方人想当然地认为傅满洲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人的化身。而后,傅满洲这个人物又登上了电影大屏幕,画面带来的冲击比文字要来得更加猛烈,凡是受傅满洲影响的西方人,变得更加仇恨畏惧中国人,甚至于在现实中提及中国人都会不自觉流露出打心底的厌恶和害怕的神情。

傅满洲的诞生与“黄祸”言论有莫大的关系,而这令西方人为之颤抖的“黄祸”到底是什么呢?黄祸论是一种在西方成型于19世纪的极端民族主义理论,宣扬的主要内容是黄种人会对白种人产生威胁,白种人应该联合起来对抗黄种人。19世纪,一幅描述德皇威廉二世梦魇的画作,且就被命名为《黄祸》,传遍整个西方世界,画中佛陀坐在中国龙上从大洋彼岸而来,将象征着德、英、法、俄等七个西方国家的天使逼向悬崖,大天使米歇尔转头向身后的天使,用严肃的表情高呼,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一起保卫大家的信仰和家园。

虽然在19世纪才逐渐形成“所谓的恐慌”,但“黄祸”所描述的情况,曾经发生过三次,最早可以追溯到4世纪左右西迁至欧洲,并在欧洲产生影响的匈人,其次便是西突厥与蒙古西征。

大多数观点认为,史上第一次黄祸发生在4世纪到5世纪,中国的汉朝时期。当时匈奴一分为二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在汉王朝的威严下俯首称臣,同意归降,而不服输的北匈奴只能被迫西迁,成为欧洲人眼中从东方来的凶狠匈人。这批西迁到达欧洲的匈人为了获得生存的土地,不断对日耳曼及西罗马帝国发起战争,最后成功迫使日耳曼人南迁,客观上又造成了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未来。

第二次黄祸则发生在唐朝,作为中原之主的唐王朝,生活在它四周的各种游牧民族都是潜在的威胁,其中最让唐王朝担心的,也是最大的威胁即是突厥。不过唐朝最终还是驱逐并灭亡了突厥,最后只剩下部分西突厥人被迫西迁至西亚。这些突厥移民最终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甚至引发了十字军的东征,颠覆了整个东地中海的格局。

第三次黄祸发生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有史料记载,成吉思汗曾先后三次发动大规模的西征运动,其中尤其以第二次西征最为著名,因为在这次西征运动中,他先后攻下莫斯科、波兰、匈牙利和威尼斯等地,最终将蒙古国的版图扩张到了欧洲地区。蒙古大军浩浩荡荡,无人能敌,若不是当时窝阔台大汗去世,西征军队的统帅拔都因汗位继承问题,只好撤军东归,欧洲地区的人民还要再恐慌很长一段时间。

正是这刻在西方人骨子里的,对所谓“黄祸”的恐惧,才会让西方人在听闻义和团起义的信息后,久久地被自己一手捏造的梦魇吓住。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对中国的双标自古有之,且从未改变。在近现代史中,他们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国门,并在中华土地上为非作歹,他们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做压榨中国人民的强盗,却在自己的领土上,用明显具有丑化色彩的“傅满洲”形象鼓吹“黄祸论”,以此遮掩侵略行为的不正当性,并假惺惺地装作受害者的模样,化强盗行径为正当防卫。

其实从“傅满洲”邪恶的东方科学怪人形象来看,不难看出,西方明白中国拥有丰厚的知识财产,但只有将中国贬作邪恶,才能体现自己的自由、民主、繁荣和高贵。这又何尝没有暴露出当时乃至现在,还在鼓吹“黄祸论”的西方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自卑感呢?

2 阅读:692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