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暴跌背后:是市场规律,还是另有隐情?农民盼望止跌企稳

清风挽明月 2024-09-29 19:38:42

今年年初以来,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看看前年,在一些地区9月下旬时,玉米价格能卖到1.4~1.5元/斤左右,在10~12月份期间,基层市场玉米价格能达到1.55~1.60元/斤。而到了今年,上半年,玉米价格还能卖到1.10~1.20元/斤,但新玉米上市后,市场价格就跌到了1元/斤以下。到了9月下旬,随着多地玉米开始收获上市,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干玉米粒的价格普遍不足1元/斤,湿玉米棒价格也较低。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收益大幅缩水:玉米价格暴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民的卖粮收入锐减。以亩产1200斤为例,在2021~ 2022年玉米价格较高时能达到1.4~1.5元/斤,那一亩地玉米总收益能有1680~1800 元。而今年干玉米粒的价格普遍不足1元/斤,按照0.9元/斤计算,一亩地的总收益仅为1080元,相比之前的高价位年份,收益减少了600 左右,这几乎是种植夏玉米区域农户一亩地的种植成本。

成本回收困难:农民种植玉米需要投入种子、农药、化肥、灌溉以及机耕机收等费用。在玉米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原本就不算高的收入变得更加微薄,甚至难以覆盖前期的投入成本。比如一些地区农民种植一亩玉米的种子、农药、化肥成本约为230元,灌溉机耕机收成本约250元,再加上其他一些隐性成本,在当前的低价下,农民很可能面临亏损。

玉米价格暴跌的原因

市场供应过剩,新粮上市冲击:当前正处于新玉米陆续上市的阶段,新粮的大量涌入市场,直接增加了玉米的供应量。比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主要玉米产区,随着收获期的到来,玉米的上市量不断增加。陈粮库存积压:去年的玉米价格相对较低,导致不少农户存在惜售心理,使得陈粮库存积压。而今年新玉米上市后,农户为了腾出储存空间,不得不将去年的陈粮出售,新旧玉米叠加,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多。进口玉米增加:国际市场上玉米供应充足,且价格相对较低,我国进口玉米的数量有所增加。海关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在某些月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也对国内玉米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需求端持续疲软,饲料需求下降:养殖业是玉米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但今年以来,养殖业的发展并不景气。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养殖户的补栏意愿不强,导致对饲料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了对玉米的需求。深加工需求不足: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不高,对玉米的采购量有限。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下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企业的库存还处于较高水平,需要时间来消化。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玉米的出口和进口都受到了限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产业,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也导致了玉米市场的供需失衡。汇率波动:汇率的波动也对玉米价格产生了影响。人民币的升值使得进口玉米的成本降低,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而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汇率波动则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影响了玉米的外销。

是否存在资本阴谋操作的可能性

资本炒作的迹象,期货市场的波动:在期货市场上,玉米期货价格的波动较大,这可能是资本炒作的结果。一些投机资本通过大量买入或卖出玉米期货合约,影响市场的预期,从而导致现货价格的波动。市场信息的混乱:在玉米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混乱的信息,一些自媒体或所谓的 “专家” 发布不实的消息,误导了农户和投资者,这背后可能存在资本运作的痕迹。例如,一些人夸大了玉米的供应短缺或需求增长的情况,导致市场情绪的波动。

缺乏确凿证据,监管力度加强: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想要大规模地操纵玉米价格并非易事。市场供需基本面主导:尽管存在一些资本炒作的迹象,但从整体来看,玉米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全球玉米产量的增加、需求的减少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玉米价格的下跌。

玉米价格暴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玉米种植户和相关从业者来说,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种植和经营策略;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继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0 阅读:0

清风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