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

半浮生 2024-04-28 15:37:08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作者介绍

费孝通,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社会变革的实际,深入探讨中国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问题、边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发表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论著,为推动社会变革,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随记

看完这本书,突然联想到了之前一个有很意思的话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走到哪里就要种到哪里,这简直就像刻在基因里的事,像呼吸一样自然。确实如此,不管是城市中种满各类植物的阳台,还是远走海外也要开辟出来的后院菜园,亦或者近几年衍生的土地领养种植的商机。对于中国人来讲,土地永远蕴含着不一样的深情。

《乡土中国》的开篇就有提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能够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中国古代本身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的,一家几口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是依托泥土而得以繁衍生息;再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传承的优良品质大多也是从土地中得来,踏实,勤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步一个脚印。我想这也是同时能解释中国人走到哪就想种到哪的原因。中国人是从泥土中成长出来的,汲取泥土的养分,扎根于泥土,即使瓦房变高楼,泥泞变为柏油马路,也无法改变骨子里的传承。

再讲到农村社会关系这部分,提到了“差序格局”。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面泛开的涟漪一般,由中心(自己)伸展开去,一圈又一圈,按照距离自己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这是由于传统乡土社会的血源性和地缘性带来的 。由于封闭性较强的关系,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就会形成特定的行为规范,社会共识。人们会遵守相互认可的共同理念,习俗和礼仪,使得整个区域内的关系网维持稳定长久。

但当现如今流动性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打破空间甚至时间,人们不再只能看到一种既定的生活模式,当下人可以去寻求一种自己喜欢或者说自己适合的生活节奏,继续适应着这个世界存在。过去的稳定被打破却又以一种新的形式运作。这种说法应该成为一个探究原因的路径而不该成为原理或者定式。这是地缘局限带来的而不是人们自己的选择的,就比如当今我们能和自己步调一致的朋友谈天说地,但是面对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可能沉默寡言。

一切事物都存在“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但整体的眼光应该是整体的,活态的,而非片面的,静止的。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微信公众号:半浮生旅馆

0 阅读:2

半浮生

简介:想要一个小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