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少朋友对楼市的信仰遭遇了严峻挑战。曾经坚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如今看来似乎不再那么牢不可破。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也开始出现了下跌的趋势。专家们的分析和预测,似乎也越来越难以说服大众。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一旦放开,房价必定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但现实情况是,即使广州和深圳放宽了限购,市场的反弹也只是昙花一现,房价能否真正回升,仍然是个未知数。
对于那些在最近三年内购房的人来说,他们可能真的买在了高点。许多城市的房价已经回落到了2016至2017年的水平,而那些在2021年入市的人,他们的财富损失可能相当于过去八年的积累,加上这几年的利息支出。
对于80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从小城市出发,通过努力学习,考入好的大学,读研,最终进入大公司工作。他们辛苦攒钱,支付首付,买房,却没想到自己成了被割的韭菜。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他们,在社会的熔炉中逐渐失去了光环,开始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而那些更早入市的人,虽然在楼市上涨中获得了红利,但在中年失业时却发现,自己的努力似乎抵不过时代的一次偶然机会。
现在,许多人已经不再急需购房,房子的刚性需求正在减弱。年轻人对于结婚和生子的意愿也在降低,这使得住房这类大宗商品的需求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小城市的房价可能会继续下跌,而大城市由于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吸引力,房价或许还能保持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如果房价持续下跌,对于大多数将财富投入房产的中国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这不仅会增加他们的债务负担,还会进一步压缩他们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因此,政府的救市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救市政策不再是简单的放水刺激,而是更加精准和有选择性。例如,35个城市的收储政策,实际上是对2015年货币化安置政策的再次运用,但这次是小范围的。一线城市放开限购,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购买力,但这也可能意味着牺牲了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大规模的货币化拆迁和基建投资的机会已经不大。即使是财政直接发钱,也需要考虑收益和回报。这次的救市,给人的感觉是,不再是所有人都能受益,而是会有一部分人被选择性地放弃。这不仅是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也是对财富观念的一次重大考验。通过这次震荡,人们可能会对财富持有更加谨慎和理智的态度。
房价高对大家都不好(炒房客除外),最终买单的都是老百姓。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所谓的房价都是虚数,要有人买你的房才行。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都不知道你转手要卖给谁,卖给有钱人?他们都很多房等着卖呢。就算他们有改善需求,一般也会优先考虑买一手新房,而不是二手房。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有人说土地贵,房价都跌了土地不跌吗?不肯卖?你爱卖不卖,不卖拉倒,别以为大家不知道,卖地是来钱最快的,也是最好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毕竟买房是大宗商品大额支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急的是卖房的人,手里没人的人。对于买房的人不用急,手里有钱不用怕,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