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红彦没有军级,本来不该参加授衔,毛主席:上将名单必须要有他

英叡谈历史 2023-02-24 07:25:03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我军决定对全体有军职的军队干部进行授军衔,这也是我军首次授衔仪式,被称为“五五授衔”。

照理说,毛泽东这位人人敬仰的领袖应该是“大元帅军衔”的不二人选,但毛泽东觉得有了这个军衔,不能更好地深入人民,穿着元帅制服工作也不太方便,这个军衔他就不要了。他还提议,以后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一律不授予军衔。

因此在“五五授衔”中,所有被安排去地方工作的军人都没有被授予军衔。但有一人却成了例外,毛主席直接点名,一定要授予阎红彦这个上将军衔。

究竟是为何毛主席要为这个没有爬过雪山,吃过草皮,在解放战争中也没有赫赫功勋的阎红彦破例授衔呢?

阎红彦

从地主苦工到共产党将领

阎红彦,1909年生人,出生于陕西瓦窑堡的一个贫农家庭。他的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因此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只上过半年私塾。

为了讨口饭吃,他被送去给地主家当苦力。但在地主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忍饥挨饿,还经常遭到毒打。阎红彦受不了这样的侮辱,撂下一句宁愿饿死也不愿留在这里便离开了地主家。

1924年,陕西的一个军阀在安定县征兵,为了生存,阎红彦报名参军。身强力壮又头脑机灵的阎红彦很快在部队里受到了重视,连长李象九让阎红彦在自己身边当勤务兵。

而李象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他的真实身份则是一名共产党员。当时军阀扩充,李象九想借机暗地发展一批新的革命人士。李象九的出现,可以说是阎红彦的“引路人”,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与李象九的相处中,阎红彦慢慢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在他的耳濡目染中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他知道了原来有这么一个专为底层农民着想的革命组织,思想得到极大升华。1924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李象九

就这样,在李象九的指引下,阎红彦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为了不暴露身份,李象九和阎红彦只能在私底下打击压迫农民的土豪、乡绅,但在一次行动中,他们还是不幸暴露了。

冯玉祥发现队伍中隐藏着共产党时非常愤怒,他下令对部队开展“大清查”,誓要抓住“叛徒”。随后,在陕北便爆发了武装起义,史称“清涧起义”,这次也是第一次在西北地区发动的武装反抗军阀起义。

阎红彦追随李象九全程参与了这次起义,表现非凡。在这次起义中,阎红彦接到了逮捕反动县长张友之的命令,他凭着自己的革命精神,巧妙地完成了任务,成了部队里的“大英雄”。

但由于起义人数不敌军阀,清涧起义失利了。阎红彦坚决不肯交出枪械,孤身逃到山西绛州。

1931年,阎红彦受中共陕北特委的命令,来到山西建立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部队。他在山西发动人民,与其他党员一起建立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山西建立工农武装的大功臣。

面对山西军阀对共产党的“赶尽杀绝”,阎红彦带着军队冲破层层封锁,在黄河东岸的辛关一带,所有队友顺利乘着皮筏渡江,阎红彦也因此被选为大队长。

晋西游击队进入陕以后,阎红彦马上与陕北特委、地方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发动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这支骁勇善战的游击队在玉家湾一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敌军几支加强骑兵队伍,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

经此一役,晋西游击队成了当地的“大英雄”部队,阎红彦的名字也就此打响。在这段日子里,阎红彦凭借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出色军事指挥能力,带领晋西游击队在田间地头、崇山峻岭中打了不少胜仗,也吸引了不少有志之士加入他们,壮大了游击队伍。

他们把敌人打得闻风丧胆,抱头鼠窜,这也让国民党对他怀恨在心。残忍的敌军竟对他无辜的家人下手,他的父亲被抓,兄弟姐妹也被害得分居各地,躲避国民党的抓捕。但即使这样,阎红彦也没有动摇自己对革命的决心。继续带着部队横扫敌军,威风雄雄。

莫斯科之行

1934年,是阎红彦人生中浓重的一笔。这一年,从未出过国的阎红彦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去到了莫斯科。

原来,当时因为敌军的封锁,我们党失去了与苏联共产国际方面的联系。怎么办呢?需要有一个人成为中共与共产国际的“人体桥梁”。

当阎红彦听说这个消息时十分震惊。他当时一心扑在打仗上,何况只上过半年私塾的他看外语简直是“鬼画符”,怎能让他一个人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呢?

可阎红彦知道,党中央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是对他的重视和相信。他不能辜负党中央对自己的信任,于是他勇敢无畏地踏上了去往海外的路。

也就是因为这段海外经历,阎红彦错过了红军的长征时期,就在他离开后不久,敌军对红军展开了围追堵截,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红军不得已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他虽然没有跟着部队走过雪山、吃过草皮,但他去海外所受的苦、为红军做出的贡献,可一点也不少。

刚未出境时,阎红彦所到之处就遭到了敌军的封锁,这让他不得不隐藏身份,到处躲避搜查,才化险为夷抵达了苏联。

参加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阎红彦接到了最重要的任务:将新的密电码带回国内。可面对国军重重封锁,要把写着密电的笔记本从苏联带回国内难如登天,搞不好还会泄露密电,无奈之下,阎红彦决定用把密电牢牢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带回国内。

阎红彦

阎红彦看着由英文字母组成的一个个密电码,顿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因此他加倍努力,每日废寝忘食地背密电,直到滚瓜烂熟,能默写得一字不落,他这才放心回国。

回国之路更是“道阻且长”,困难重重。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排查时,为了不被发现,阎红彦把自己打扮成出国经商的富商,这才躲过一劫。

旅途虽然十分劳累,但一切辛苦在阎红彦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都消散了。在他的家乡瓦窑堡,他迫不及待地将密电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也是对阎红彦的劳苦功高赞不绝口。

毛主席

有了阎红彦冒死带回来的密电,中共中央才得以跟共产国际重新建立联系。这个“人体桥梁”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

不久后,他开始组织黄河游击师,并担任总指挥。1936年,这个师被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的第30军,阎红彦担任了30军的军长。

阎红彦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的副总指挥。后来邯郸之战、豫北之战、鲁南之战,都是他亲自指挥的。尤其在刘邓两军向大别山进军的过程中,他更是靠自己的力量,为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充足的粮棉,使刘邓两军度过了难关。

阎红彦也参加过淮海战役,剿灭黄百韬兵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阎红彦在三纵被编入第三军以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并参加了许多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刚正不阿的阎红彦,因为拒绝了帮高岗作伪证,遭到了高岗的记恨。

高岗为了打击报复他,在工作中一直想方设法压制他,阎红彦却没有因此沉寂、丧失斗志,只是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他知道正义总有一天会到来。

后来高岗的真面目被揭穿,毛泽东和周恩来肯定了阎红彦的眼光,称赞阎红彦这位好同志对高岗的看法是正确的。

没了高岗的压制,阎红彦继续活跃在战场上。他所指挥的三纵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还活捉了国民党三师的师长赵锡田。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三纵部队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或许是为了报复三纵,国民党集中了一个师的部队向着三纵猛扑,还派出了大炮、飞机在三纵所在的地区轮番轰炸,想要把三纵“赶尽杀绝”。

但在阎红彦的正确部署下,部队殊死与敌人搏斗,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攻克了许多敌人的据点。

作战中,阎红彦丝毫不敢松懈,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其余时间都在关心作战局势如何。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12月15日,敌军全军覆没,三纵还活捉了旅长黄维,立了大功。

但让阎红彦被授予上将军衔不止是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辉煌的荣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因为陕北红军。

破例授衔

毛主席在决定授衔时,特意强调一定要授予陕北红军军衔。一提到陕北,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里的“红色”因子。陕北红军作为革命时期一支独立的武装,是红军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而由陕北红军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更是作为红军三大主力的落脚点,为革命事业立下重要的功劳。在陕北更是诞生了不少革命佳话,因此从各方面来说,陕北红军的革命地位非常高。

军衔的授予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平衡。不仅要平衡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陕甘宁四个系统,还要平衡走完长征路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这四支独立部队。要平均地从各个系统、不同部队里选出授衔的人选,这样才利于部队团结。

所以才要从陕北红军从选出一个优秀代表来,那么选谁呢?目光所及能配得上这份荣誉有四个人:刘志丹、谢子长、贺晋年,阎红彦。

刘志丹,是创立陕北工农革命军功不可没的人物,国民党军队曾数次派兵包围陕北红军,但在刘志丹的英明指挥下,陕北红军次次都顺利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经过刘志丹和其他同志们的不懈工作,陕北红军建立起了西北地区一个最重要的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也被称作陕北根据地。后来陕北红军改编,刘志丹任26师和27师的参谋长。

刘志丹

谢子长则是陕北红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他也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由此看来,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就像刘志丹和谢子长二人一手带大的孩子,有了两位鞠躬尽瘁的创建人,这个“孩子”才得以茁壮成长。

谢子长多次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或许是天妒英才,谢子长在长期跟随部队征战的过程中负伤,但负责的他仍然坚持工作,不久后便病倒在战场上,年仅38岁。

整风运动结束后,刘志丹担任第28军军长,很快他就带领着28军东征,向组织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可惜刘志丹在一次进军晋西北的作战中,不幸中弹,因重伤而死。

谢子长

失去这两位优秀的创始人是陕北红军是一道“伤痕”,也是我党的一大遗憾。

而贺晋年也是陕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刘志丹和谢子长陨落后,贺晋年便顶了上来。可贺晋年因为跟高岗关系密切,在高岗“东窗事发”后,他虽然清清白白,但也难免受到牵连。这也导致他不能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样一来,唯一合适的人选便是阎红彦了。那么阎红彦有没有资格被授予这个上将军衔呢?

要知道,作为第一次授军衔的“五五授衔”,被授予的将领都是足够优秀、足够忠诚,经过党中央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

能被授予首先要满足几个标准:

领导级别必须要是在红军时期达到师级以上的。而阎红彦在红军时期担任过三十军的军长,明显符合这个条件;必须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级以上领导或新四军师级以上领导,或者规模相当的根据地领导。阎红彦在抗日战争时期则是担任129师留守处主任,还当过警备三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兵团以上干部。解放战争爆发后,阎红彦在一九四五年九月调至晋冀豫解放区,曾任三纵副总司令、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建国初必须担任总军部八大部的重要职务,如国防司令等。1949年,阎红彦上任三兵团政治部主任。

如此来看,阎红彦是每条标准都符合的“优等生”,是授衔的不二人选啊!不凑巧的是,阎红彦当时已经被调去当了四川省副省长。按照地方工作人员不能授予军衔的原则,阎红彦理应是不能被授衔的。

这下,陕北红军竟无一人能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毛泽东看到这份授衔名单,他是非常不满意的,这也让他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毛泽东的本意是为了减少授衔的工作量,并且觉得“大元帅”的军衔有些碍于他做人民工作,于是主动推辞了“大元帅”的军衔。

并且提议地方工作人员都不授予军衔,这样也能让将领们更好地开展工作,不摆什么架子。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都主动推辞了授衔。但毛主席也没想到,这会让阎红彦错失此次授衔的机会,于是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为阎红彦破一次例。

中央军委经过讨论后,决定为阎红彦授予中将军衔。但毛主席仍不满意,他认为既然已经破例,那么就要授予阎红彦上将军衔,这是忠诚与党和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好同志应得的,也是陕北红军应得的!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强力推举下,1955年9月27日,阎红彦被正式授予陆军上将军衔。还荣获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授衔结束后,这位特例“上将”依旧扎根地方,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他先后在四川、重庆担任省委书记和市委第一书记,随后调去了云南。

在彩云之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阎红彦做出了不少的政绩,云南百姓也十分爱戴他。他从农民中出身,自然也把心与农民系在一起。这里,阎红彦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1967年,阎红彦在云南去世。当地的百姓还自发举行了追悼会,哀悼这位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回首阎红彦的人生,穷苦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将自己的汗水和鲜血都挥洒在了大西北的辽阔大地上,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

这条革命道路他走的足够远,足够长,伟大的革命创造精神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这位开国上将,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0 阅读:39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