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碑,似烫手山芋,怎么处理成难题

冲锋的号角 2024-08-06 03:13:05

村子不大,成分不复杂,就两姓。但600多年以来,村中大事都由吴、史两姓家人商议解决。这并非空穴来风,毫无依据,而是由明代石碑记载和传承下来的。

2024年6月份,一块明代石碑在一个小山村中的池塘边横空出现。经靖江王陵文物专家鉴定为明代记事石碑,引起了两大家族的极大关注。

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动情表态说,这是一块历史价值极高的明代石碑,是研究明代军事卫所制度和屯田制的依据,应该把它运往博物馆保护。

是送往靖江王陵保护?还是留在村中保护?吴、史两大家族持不同意见。

给靖江王陵博物馆当作镇馆之宝,馆长答应拓印一款一模一样的石碑,并可以出资金立在村中保护起来。

村里面有史姓老者坚决不同意,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坚决不能给别人。

有人极力主张给出去,让靖江王陵宣传本村历史,带动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是留在村中,这块明代石碑还是没人管,仍然躺在脏兮兮的泥巴里,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恐怕风化的更快。

这两种方法还真谈不上,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主张把真迹留在村里的理由,给了靖江王陵,村中就没有真实的古迹。以后即使旅游发展,游客只愿意看真实的古迹。而不愿意到村中来考究历史。

如果真迹还在村中,那游客更愿意来村里,可以带动旅游发展造福本村。

愿意将石碑送给靖江王陵博物馆的人主张,文物放在靖江王陵,可以妥善地保管起来,有科学的保管方法,有恒定的温度和环境,保存几百年上千年都不会被风化。

而且游客看到真迹之后,更有去实地探访和旅游的想法,可以更好地带动本村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们带来福利。

为了得到这块石碑,馆长兴奋的描述了本村旅游前景,估计话里也有水分,他说靖江王林每年接待朱氏后人1万人左右,如果真迹留在靖江王陵,他可以引流游客到我们村旅游。

还可以组织文物馆的人员撰写本村发展历史和明朝军卫所制度相关资料文献,上报国家进行旅游开发。

但这些理由同样让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你能落实吗?馆长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有可能得到真迹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这也是村民顾虑所在。

毋庸置疑,自然是老祖宗留下的文物,作为后人把他妥善保管好是我们的责任。

无论怎样处理,都让我们处于两难的境地。而且在这块石碑的保存上,两姓家族各持不同观点,更没有有眼光的村民主张,甚至拿出资金保护石碑。

石碑仍然没落在池塘边的泥土中,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

0 阅读:0

冲锋的号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