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古出新·长安新风——张山笔下诗意山水鉴赏

文化视野 2022-02-08 20:05:37

张山、字新志,斋号、涵虚堂。幼承家严,涉足书坛画苑。小学,初临父亲印格描红《多宝塔》。70年代初,参加陈仓书法研究班,师从李子青开始临习欧阳詢《九城宫醴泉铭》直至90年代初。20多年,对欧体楷书的学习与研究从未间断,直到1995年,站立着悬写五尺对开《九城宫醴泉铭》十八年级条屏之后。相继对柳公权、颜真卿等唐代大家楷书作品展开研究。进而,对魏晋时期的魏碑不覌的楷书作品:《张猛龙碑》、《张黑女墓誌》、《元君墓誌》、《杨大眼造像》、《爨寳子》等等楷书名作广泛研究学习,从中获得对楷书书法艺的运笔、造型、间架、结构、特性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从而,为日后行书、草书、篆书的健康良好的发,打开了新的天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雄浑如山气恢宏

——张山先生书画艺术赏析

文/张书省

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余小补:山不在大,有魂则灵;山不在深,有实乃红。此三句联系一起,其实是我对一位名 日张山的书法大家的真实写照。张山先生不仅书法超人,且诗作、画作、治印、摄影尽皆旁通,其身上颇有点仙气、灵气、文气 和大气。

初识张山先生,即被他那种仙风道骨般气质所吸引,浓密的黑发,披下来又天然有点髦曲,泼墨般簇拥着,配之以浓眉密 须,秀气的双眼皮下是一双会笑的眼睛,如果你在庙宇寺院碰到他,真会以为他是一位高僧或道长。而张山的书法,似乎也带着 一些这种仙风道骨的气质,敦厚、朴实、遒劲、有力,框架疏密有度,若即若离,密处如岩如石,疏处呼应天成,一笔一画皆自 有讲究,自成一体。书法之形,虽系表象,却是给人第一印象的瞬间,如老人之慈祥,如美人之妩媚,许多时候,这第一印象的 震撼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久挥不去。有人重里而轻表,重里是对的,但轻表就偏颇了。有人看似信笔涂来一挥而就,其实那是烂 熟于心之后袒露于形,所以令人叫绝。有人洋洋洒洒,飞龙走蛇,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似有点火候欠到。形于表而浸于里, 敦于表而厚于中,我以为张山先生书法表里如一,很是厚朴拙美,让人读之有兴,嚼之有味。

张山先生在部队的大熔炉里熏陶锻冶了26年,这种几乎半个人生的戎马俚彳忽造就了他强烈的事业心和正义感。军人以服从命 令为天职更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所以他不仅在多年的省书协秘书长的位置上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敬业奉献,而且自己书法的内 容皆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时代精神为主调,那些趋时而浮靡的东西他绝不去迎合,那些伤害人民利益的话语他听了会蚕眉倒竖, 颇令人肃然起敬。于是,他伴随国家命运时代精神的大作常应运而生。汶川地震,他吟出百句长诗《青山有情大爱无边》,诗 曰"地球颠动惊汶川,天崩地裂江湖翻。桥毁路阻水电断,楼塌房倒人未还”,起句即直切主题,畅抒情感,"大震未平余震 连,总理指挥在前沿。废墟堆里揪心泪,心系同胞手相牵。一方有难八方援,路路大军速入川。患难与共不畏险,争分夺秒克 时艰……”其铿锵震撼,落地有声,情深意切,直入肺腑,一个华夏赤子忧国忧民之心袒然昭显。组诗《圣火点燃世人情》更以 "东方巨龙初梦醒,改革春潮沐复兴。雅典古风通京城,奥运拉开新征程"的磅礴气势,一声大吼,一气呵成。"和谐共处地球 村,戊子感恩中国人”,虽然“感恩”二字似乎换成"仰瞧"会更好些,但大师之作,往往不拘小节、瑕不掩瑜,诗人兼书家的 张山先生又以八尺对开八条屏的书联入选"北京奥林匹克之旅书画展",引起行内和观众一片惊喜。书家诗人张山先生之气质气 魄气节气象于此即可观窥全豹。

张山先生在奥运会上也获得了展示书法诗作的机缘。他创作的《青山依旧在 山高水又长》八尺整张中国山水画,是应文化部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特邀的作品,画面以中国国家中央公园的秦岭山水为背景,气势恢宏,气象博大,画面秀美而深稳,色彩明朗而绚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张山之画,是文人之画,是书家之画,别具一格,耐人寻味,更有他的扇面画以盈尺之幅凝缩山水,定格花草,清丽娟秀,玲珑剔透,颇令人爱不释手。张山先生还能治印、摄影、著文,虽担任省书协副主 席,仍兼任秘书长之身份,事务庞杂,上下应酬,但他举重若轻,左右捭阖,还抽空对青少年一代做培训辅导工作。人问,何以如此多才又丰硕?答日,勤奋也,博学也,豪爽也,人缘也,一个大气正气文气的好人也。虽然艺术至其巅峰是触类旁通一马平川,但究其本还在人品。人生之末,乃人品之竞也。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