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刘少奇接班毛泽东成为国家主席,但他的脸上为何没有笑容

英叡谈历史 2023-02-24 08:24:0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何等的荣耀。

但在1959年,刘少奇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国家主席后,脸上非但没有露出任何的笑容,反而十分严肃,令许多人都十分不解。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这事。

关于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后越发严肃,不苟言笑,需要从当时的背景环境说起。

毛主席退休

早在1957年,毛主席就明确表示,自己的五年任期满后,将不再出任国家主席。

开始时还有人劝说毛主席再考虑考虑,后来由于毛主席态度坚决,大家才正式开始着手准备毛主席之后的国家主席人选。

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若是毛主席不再出任国家主席,应当由身为副主席的朱老总来当。而且在最初的后备人选上,主席的候选人就是朱德。

只是朱老总自己却和毛主席一样,坚决表态,表示自己并不适合出任这个职位。一来是由于朱老总的年纪偏大,比毛主席还要年长。

国家主席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不论是国内的事务还是国外的事务对接,都需要极大的精力。朱老总的年纪偏大后,担心会因为自己的身体耽误国家的事项。

同时,朱老总则是推荐了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而这个选项,其实在党中央,也一直都是备选方案。

在此之前,刘少奇前后就有三次在毛主席不在时,代为主持过相关职务。

第一次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当时中国人民在共同的努力下,终于赶走了土地上的侵略者。

全国人民都无比渴求着国家能早日恢复稳定,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但蒋介石集团却似乎另有打算。

为了欺骗人民大众,为了做好内战的准备。蒋介石特地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会谈,商议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很多人都劝说毛主席不要去,这就是蒋介石设的局,去了重庆很可能会有危险。

只是毛主席思虑再三后决定,还是得去。因为不论希望多么渺小,不论危险有多么大,只要有可能让国家避免内战,让百姓们能早日恢复安宁,让国家早点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他就要为国家,为人民去冒一次这个险。

毛主席在出发之前,也做好了最万全的准备。为今后的斗争工作保留火种和希望,毛主席特地安排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的职务。

这就能保证自己不在的时候,党中央能继续如常运作。军事上则由朱德和彭德怀两位老总来牵头,政务上则由彭真、陈云两位同志为后备力量。

第二次则是在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后。同年12月,毛主席离开北京,亲自前往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确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得到认可和帮助。

那一次出访,毛主席在苏联待了4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国内不论是土地改革的推进,还是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解放进程,都是统一由刘少奇来总领各项事务。

最后一次,则是在1953年,毛主席因为身体需要疗养,离开北京前往了杭州。

但是正值国家起草宪法的关键时期,依旧还是又刘少奇在北京代理主席职务,依旧出色的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务。

也正是这三次代理主席的履历,让刘少奇成为了朱老总之后的最佳人选。

但对于刘少奇个人而言,可能多少还是觉得自己是比不上朱德朱老总的,国家主席的位置,还是应该是更有威望的朱老总来担任,更加合适。

而现场的结果,却是由资历更浅的自己,坐上了国家主席的位置,若是自己表现得太多高兴,是否会被人误认为是对朱老总的不尊重。

这也是选举当天,刘少奇的脸上,没有露出笑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严峻的形式

更让刘少奇无法露出笑容的原因,则是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困境,十分的严峻。

首先是国内的情况。全国性粮食短缺正是在这一年开始的,一方面由于自然原因,全国粮食欠收情况严重。

另外一方面,由于为了支持国家的工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也对粮食产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他上任后,首当其冲就是考虑老百姓的吃饭、穿衣和住房的问题,这是压在他肩头的万钧重任。

而由于粮食的不足,国家的生育人口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当时国家科技和基础建设并不完善,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任何地方都需要人手。说白了,当时的国家,需要人口红利来支撑国家的发展。

但老百姓没饭吃,哪里还敢生孩子。此外,当时国家的经济情况更是处于低谷之中。

在1959年的时候,国家的财政赤字足足有81亿之多,这个数字在当时以分、毫来作为计算单位的年代来看,已经是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了。

要如何解决国家的财政亏空,让国家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去,也成为了刘少奇心头萦绕的重大问题。

而这些,仅仅只是国内问题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整个国家各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如潮水般的涌到了刘少奇这里。

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新中国成立了十年了,但人民们依旧生活困难,依旧还有人饿死,刘少奇不仅心疼,更在反思,更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无比的沉重。

除去这些,身为国家主席,还要肩负起国家的外交事宜。新中国当时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处境,也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陷入了极端了困境中。

首先是以美国等对于新中国的敌视和排挤。作为全球第一个能在战场上让美国军队颜面扫地的国家。在这之后,美国对于中国的丑化,防备,打压,从来就没有停止。

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在整个亚洲地区布局,不论是从东面的日本韩国,南面的越南菲律宾泰国,西面的印度,巴基斯坦。都是美国拉拢扶持的对象、

只要能限制中国,美国都可以出钱出力,丰富这些国家的武装力量,挑唆这些国家和新中国起冲突。

更为艰难的则是,当时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不好的走向。

苏联想要在我国境内布置军队被我国拒绝后,以及关于意识形态方面,两国之间发生了严重的认识分歧。

苏联想要将新中国驯化为他们对抗美国和西方阵营炮灰计划的破灭,苏联在我国进入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撤走了所有的援助者,并要求我国提前偿还所有贷款。

而这一切困难的征兆,都在刘少奇当上主席的时候,在诸多事宜中凸显出来了。

如何去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面对美国及其伙伴的施压,又该如何处理中苏关系的转变,都需要新上任的国家主席,确认好方向。

在刘少奇的心中,不论是国内的难关,还是国际上的困境。都是他这个国家主席需要面对,需要带领中国人民去解决的事情。

丈夫只手补天裂,燃烧一身肝胆豪情!在当上国家主席的那一刻,刘少奇的内心,更多是责任,是担当,是自己的使命!

那一刻,他想得更多,是国家的发展前景。至于个人的荣辱,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

怎么能把个人的“升官”放到国家重任的前面,因为自己个人当上了国家主席就满脸笑容去庆贺,而忘记了国家依旧处于艰难之中。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从刘少奇的人生经历,和他对自己的定位说起了。俯首甘为孺子牛,把自己放在为全国人民服务的位置上,正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刘少奇的经历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刘少奇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中国革命事业。组织工人运动,参与大革命。

1930年,他作为中方代表,前往苏联,参加赤色会议,当选执行局委员,积累了不少外交对接接洽的经验。

长征时期,刘少奇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为党的转移和保留革命力量,做出了贡献。之后,他坚持贯彻中央指示,深入敌后,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并成功领导和开创华北根据地。

在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作为政治委员,联合陈毅将新四军带出困境,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再次完善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的工作转向后方。在1947年,他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方略。

在电视剧《亮剑》中有一个场景,李云龙部因为攻坚损失严重,从赵刚那里“打借条”拉走了一批刚刚完成革命教育的俘虏。

其中有一个细节,便是赵刚在做这些俘虏思想工作的时候,问这些战俘,他们的家里,是否分了田。

分了田,看到了生活希望的战俘们自然明白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是他们这样的穷苦人民改变命运的正确选择。

而这项打破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刘少奇亲自起草了相关法令,并全力完成推行。

不论是解放区百姓的生活提升,还是为前线争取更多战士归心,刘少奇的土地改革运动,为全国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长期从事提升人民生活工作的刘少奇,经历建国十年的风风雨雨。他深知国家的发展,有太多历史弊病需要解决,百姓的生活,还是太难太难了。

刘少奇始终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从工农结合中走出来,是人民中走出来的党。我们应该为人民,尤其是工人和农民做好服务。

为此,他以身作则。在接见掏大粪的劳动模范时传祥的那一刻,他称呼对方为“老时”,表示时传祥掏大粪是为人民服务,自己这个国家主席也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工作本质是一样的嘛,都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好。”

成为主席的刘少奇不仅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为了能了解一线的具体情况,刘少奇亲自走访农村,要亲眼看看普通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1961年,他考察湖南的过程中,他这位国家主席,是亲自走在农村的路上查看田间情况,睡铺着稻草的木板床,吃着和老百姓一样的清汤寡水。

当他向农民们询问生活状态时,当地的工作人员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完全得不到真实的反馈。

刘少奇内心焦急,他亲自为这些工作人员倒茶,而后对大家深深鞠躬,表示希望能听到大家最真实的反馈。

这些工作人员见刘少奇这位国家主席如此真诚,大家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都说了出来。说当时的伙食一是不好吃,大锅饭无法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最重要的是吃不饱,许多农民和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需要体力,这分量根本不够。而且不从事农作劳动的人得到的分量一样,这样谁都不想出力干活了。

得到了真实的反馈,刘少奇改革了这项措施,很快就在全国取消了。

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期间,亲自做了调查研究之后,做出了多项改革政策加以改进。这些新推出的政策,核心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善百姓的生活,帮助百姓们走出困境。

不仅是国内问题在逐步得到改善。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后,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和周边邻国的关系,先后出访周边诸多国家。

到朝鲜巩固友谊,到缅甸、柬埔寨发展新朋友,和西面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坦诚交流,获得共识。尤其是和巴基斯坦的长期友谊,正是在这段时间打下的基础。

也正是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打破了美国在我国西面建立包围网,避免了美国势力对我国西藏地区施压,造成威胁。

人民的历史,由人民书写。刘少奇的工作成绩,他的功过是非,自在人民心中。

对于刘少奇,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他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故事。

112 阅读:46066
评论列表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