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人生有大道,捷径都是死路一条

斯威国学 2024-03-24 14:35:24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假如我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人生大道上行走,一定小心不要走偏。介,微也。介然,微小也。介然有知,就是微有所知,稍有知识。施,邪、斜行。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大道是平直的,广阔的,而人却偏偏喜欢抄小道,走所谓的捷径。夷,平坦。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纲常混乱,农田荒芜,仓库空虚,而人主却衣着华丽,配带锋利的宝剑,挑剔饮食,花销无度。这样的人是大盗,走的不是人道啊!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本章讲到的是怎样的人生是大道,怎样的人生是走偏的。 一讲到古代哪个王朝覆灭,都是在某某王的残暴统治下,民不聊生,反抗的力量积蓄起来,最终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比如说夏朝,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到处网罗美女,日夜饮酒作乐。据说他还造了一个酒池,大到可以航船。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享受,夏桀还强迫民众无偿劳役,拼命压榨百姓。这种状态,不正是老子所说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嘛!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当对抗的力量积攒足够,人君的所做所为,便是自掘坟墓,让对抗的力量填埋自己。夏桀最终被商汤打败。商朝末年也出现和夏朝一样的局面,商纣王又被周武王打败。 历史告诉我们,当人君不走大道反而走捷径的时候,毁灭的是自己和整个国家,当做领导的不走大道改走捷径的时候,毁灭的是自己和整个团队,当父母不走大道抄小道的时候,影响的整个家庭。 有道是一步错,步步错,人生第一步没有走在人生大道上,未来离大道只会越来越远。只是人生初期还不太显现。小时候父母种下的各种种子会生根,发芽,长大,形成顽固的认知。那些未来残暴的君王小时候闹腾,在老国王,老王后看来,孩子这么小,顺着他意就行了,要什么,给他什么就是了,想要打人,打就是了,他可是未来的一国之君!结果,这些种子长成空心的参天大树,狂风暴雨一来,顷刻倒塌。 有前车之鉴,周文王诚心向姜太公请教怎么治理国家,太公说,要爱民。文王问,怎么爱民?太公说,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意思就是给百姓多多的好处,让百姓各自成就自己的事业,使百姓安居乐业,不滥杀无辜,多给人民实惠。使人民安乐,心情愉悦。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妈妈教,不是自己挣来的钱,不能要,自己挣来的钱,花着踏实。妈妈教,家里没有的东西,去拿过来。妈妈教,别人打你,我们学会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妈妈教,别人打你,你就还回去。妈妈教的方式不同,孩子走上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路。 当你发现有人走偏了,你告诉他,你前面有个大坑,不能再往前走了!他死活不会信,因为从小受父母影响,形成的信念太强大,他认为自己走的就是对的。即使掉坑里,他还认为是这个坑的不对,不是自己的问题。有多少大臣拼命死谏,都没能让君王回头的事数不胜数。即使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有多少次都想杀了魏征。 孩子小的时候,三观没有成型,调整起来比较容易,十几岁就开始有点难度。我见过有的人二十多岁名牌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家啃老,啃到三十多岁,不工作,不谈恋爱,天天玩游戏,父母都抑郁了。也有人四五十岁进去的,欠一大笔债的,夫妻闹离婚的,一个人抄小道走捷径,走到那个时候怎么办?人生路已经走了一大半,再想改变,难上加难。更何况有多少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走捷径呢!所以说,从小帮助孩子走上人生大道,要放在父母工作的首要位置。一个人走上大道,就理所当然不会再往小道上走。而且走在平坦的人生大道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坎坷,做事也顺利。上一章讲到人这一生在做四件大事,元享利贞。 《易经》乾卦中说,元享利贞。元就是起始,一个人诞生了,就叫做一元既始,万象更新。对于刚出生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有的映象都是新的,没见过,必须要发生认知,不断地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映象来叠加标记,以促使自己对感官所接受到的映象有充分的理解。所以说,元者善之长也。小孩子生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育德。享就是享通,怎么亨通?就要嘉之会也。就是本章所讲的开其兑,以德为基础,打开情感通路,不断地学习正向积极的知识。这样,你就可以有利了。利是人际关系的基本保证,人需要互惠互利,而不是凡事只考虑自己。以仁义当中的义为基础,所以叫利者义之和也。贞就是始终坚持元亨利,当一个人有仁德,有知识,人际关系又好,贞者事之干也,你干事情就一帆风顺了。元亨利贞就是走在亨通的人生大道上所要做的四件大事。 任何一个当家长的或者是当领导的人,最怕的就是孩子、员工走着走着就走偏了,而且确实有人走偏。人为什么会走偏?两种可能,一是孩子自身受外界的影响,脱离了父母的大道。二是父母本身就没有走在仁德的大道上,孩子受父母的影响,脱离了仁德的大道。这是需要我们非常注意的地方,用老子话来讲就是唯施是畏。要感到畏惧,小心翼翼地走人生路,不要抄小路,走捷径。 人生的道路有且仅有一条,就是先德后才。大道虽好,却要知道如何走上去,捷径布满陷阱,坎坷不断,却充满诱惑。所以,很多父母更愿意走捷径。把刚刚会说话的孩子送去早教开发智力,梦想着孩子可以有一个超强的大脑,赢在起跑线上。可是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已经输了。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正向德育的培养者。父母抄小道,把自己的责任甩给了早教园中的老师,孩子稍微大一些,就放进幼儿园,再后来就交给学校的老师,而现在的老师也不具备德育的功能。教书育人,现在的老师主要的功能是教书,并非育人。 盗夸是什么样的人?以物为中心,以自我感受为中心,总想着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不管法律,不管别人的死活,只顾自己享受。如果我们家长说自家孩子很自私,这就要检讨自己,这是我们把孩子从小往这方向去培养了,导致孩子孩子以物为中心,以自我感受为基准。是不是父母让孩子除了学习,就是吃好,玩好,喝好,用好,穿好的?孩子走偏了,长大只会剥削父母,剥削他人,因为他其他的方法不会。老子说,这不是人生大道,是邪路。 每个人的大脑好比电脑,每个电脑必有操作系统,没有这个操作系统,安装上的各种软件都是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我们的三观,是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孩子就算学了琴棋书画,一堆知识,伦理纲常如果是废的,心中的田地一片荒芜,所学知识也就用不上。而且,没有培养出正向积极的三观,孩子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就像前面讲的,孩子受外界影响,脱离父母大道。孩子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群体,用群体的三观,当成自己的操作系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自己没有文化,就搬到学堂附近,让好的环境去影响孟子。孩子跟一群混混呆得时间久了,为了证明自己是这个团队的成员,也会用混混的三观,行为随之改变,很难干预调整过来。 另一种情况是就是孤立自己,不敢加入某一个群体,怕自己受影响。这样的孩子群体适应力差,缺少安全感,显得不合群。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走偏了,就要审视自己,是不是正走在仁德的大道上?当孩子令自己不满意的时候,要知道,这是培养孩子的回旋镖打回到自己的身上了。无论孩子让自己满意不满意,都是自己培养的结果。如果父母不去培养孩子的伦理道德,或者家长自己本身就不重视伦理道德,孩子自然也就无法学习到。 人生只有一次,无法回头,且行且珍惜。
2 阅读:27

斯威国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