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缩水2000亿,李宁遭遇「中年危机」?

懂财先生 2024-04-14 07:23:40

截至4月8日收盘,李宁市值约为人民币483.22亿元,安踏市值约为人民币2310.67亿元,相当于4.8个李宁。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当安踏、特步、361度正以“双位数”增速狂奔时,李宁却“熄火”了。

李宁23年净利润31.8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1.6%,是四大国产运动品牌中唯一一家负增长的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踏、361度、特步的净利润分别大幅增长34.9%、28.7%、11.75%。

李宁的营收增速亦低于同业,23年营业收入275.98亿元,仅同比增长7%,而其他三家品牌均在10%以上。

业绩失速映射在二级市场,2023全年,李宁股价大幅下挫68.19%。2024开年至今,其股价继续下跌3.57%。截至4月8日收盘,李宁市值距高点缩水2000亿,约为人民币483.22亿元,安踏市值约为人民币2310.67亿元,相当于4.8个李宁。

曾经,李宁稳居国产运动品牌一哥宝座,市占率一度超越阿迪达斯,并抓住了国潮风口。

但现如今,35岁的李宁正遭遇“中年危机”——严重程度甚至于创始人李宁考虑联手高瓴、TPG、PAG等私募机构将上市公司私有化。

时移势易,李宁为何跑输时代?

01 | 单品牌「乏力」

九年前,李宁重新出山挽救危局,正式提出“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战略。同年,丁世忠刚化解完库存危机,将“多品牌”战略写进了安踏2015年度财报。

尔后,路线之争持续。

“多品牌”一方认为,单一品牌的天花板明显,像Nike一样成功的企业是极少数。

“单品牌”一方则反击,多品牌运营分散了公司资源,即便是阿迪达斯也曾遭遇并购失败,安踏只不过是幸运儿。

到2023年,业绩分野,单品牌战略增长乏力显露,争论逐渐停止。

2023财报显示,李宁营收仅同比增长7%。同为主品牌的安踏、特步分别增长了9.3%、7.4%,并且旗下的子品牌增长迅猛。

安踏旗下的FILA重回增长正轨,营收251.03亿元,同比增长16.6%,营收规模已接近李宁,迪桑特、可隆等其他品牌亦大幅增长57.7%。

同在晋江的特步借鉴“安踏经验”,也启动了多品牌战略。2023年,旗下盖世威、帕拉丁等时尚运动品牌的营收同比增长14.3%。专业运动板块,索康尼业绩继续爆发,连续两年引领业务营收几乎翻倍增长。

事实上,李宁曾是最早开启多品牌战略的国产运动品牌。

早在2002年,李宁就拿到Kappa在中国大陆5年的代理权。2008年,李宁又斥资10亿与意大利品牌Lotto签下20年的特许经营合约。但后来都以失败告终。

相比之下,安踏、特步却搞得风生水起。安踏2009年收购FILA后,将品牌重新定位,推进清库存策略,使之涅槃重生。亚玛芬体育也实现了二次崛起,始祖鸟、萨洛蒙如今受到中产追捧,目前市值约530亿元,高于李宁。

特步2019年引入索康尼、迈乐,定位专业高端跑鞋,如今索康尼的商业逻辑被验证,已实现盈利。

从单品牌到多品牌,再到单品牌,李宁经营战略反复横跳,以及战略转型失利,要归咎于管理层动荡和品牌定位的摇摆。

李宁最初的定位是专业运动。基于此,李宁变革产品线,建立起跑步、篮球、足球、网球、健身五大专业运动品类部门,并大举收购其他运动品牌。

2010年,李宁喊出“高端、国际化、年轻化”的口号,再次变革,并将90后作为目标客群,改变品牌Logo。结果次年,业绩大幅下滑,原行政总裁张志勇引咎离职。

金珍君上台后,高端化、多品牌战略迅速按下暂停键。但其渠道改革过于激进,李宁“失血”严重,只得固守主品牌阵地。

直到创始人李宁回归,公司才逐渐稳定,但战略已经明确转变为单品牌战略。

后来的国潮风口中,李宁也只是基于主品牌推出了中国李宁、李宁1990系列等品类,以及收购的Clarks、Haglöfs火柴棍等公司也被放在上市公司表外。

李宁CEO钱炜表示,专业运动是“树干”,潮流和时尚是树干上的“树枝”。李宁会坚持做“树干”。兜兜转转,李宁又回到了起点。

有意思的是,李宁是业内首家聘请IBM、贝恩等咨询机构的企业,其23年支付的管理咨询费约1.25亿元。但显然,“外脑”们并未解决李宁的战略、定位和管理问题。

02|涨价与反噬

比战略失误更严重的是,李宁正在失去消费者。

李宁曾经是国潮的最大受益者,风口带来的收益也让其再一次做起了高端化的梦。

李宁一方面推出高端品类中国李宁,以及轻奢品类李宁1990系列。淘宝数据显示,李宁1990系列的一双女士笃行BOA运动跑鞋售价为1490元,一件男士金牌针织外套高达1990元。

另一方面力推主品牌涨价。据国盛证券统计,过去三年,赤兔系列涨价了200元,超轻系列涨价了100元,烈骏系列涨价幅度更是达到400元。

线下店员告诉懂财帝,新出品的跑鞋配置更高,测试数据更优秀。

但《每日人物》采访的一位专业跑友表示,他在尝试了李宁旗下899元和1699元两款跑鞋后,明显感受到1699元的跑鞋较轻、舒适,而899元的跑鞋的脚面舒适感不够,跑步速度起不来。

在他看来,不看重时尚元素与品牌调性的前提下,李宁的中低端产品吸引力有限,高端产品则定价偏高。

另外,从财务数据来看,李宁的研发费用占比并不高,23年为2.2%,同比提升了0.1%。相比之下,安踏、特步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2.6%、2.8%,分别提升了0.2%、0.5%。

消费者对价格极度敏感,李宁涨价后,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吐槽道“我把李宁当国货,李宁把我当冤大头”,纷纷倒向其他品牌。

消费者不买账,李宁遭到反噬,其新品线下零售流水仅实现10%-20%的低增长,并且公司毛利率并未提升,库存压力反而加重。

23年,安踏、特步毛利率分别提升2.4%、1.3%,李宁则原地踏步,毛利率保持为48.4%。

同时期,李宁存货规模增长2.68%,达到24.93亿元,而安踏存货规模大幅减少15.08%,特步也减少了21.57%。

李宁的存货周转速度也在变慢,平均存货周转期增长了5天,上升至63天。与之对比,安踏下降了15天,特步保持稳定。

压力积聚在下游,渠道端的“窜货乱价”问题在2023Q3集中爆发。

李宁渠道商为了减少库存回笼现金,不得不以低于直销渠道和电商渠道的价格进行销售。这直接导致李宁去年三季度全渠道零售流水低于预期,Q3财报发布次日,股价大跌20%。

其实,这并不是李宁第一次被高端化和涨价反噬。

2010年时,李宁乘着奥运风潮称霸国内,贸然大举向高端化进击。其将主力价格带从250-300元拉高到了400元附近,鞋服提价8%-18%不等。

最终的结果是,李宁丢失了三四线城市等低线市场的份额,业绩持续下滑,跌入至暗时刻。

而如今,李宁似乎仍停留在“涨价=高端化”的思维定式之中。随着国潮风口的褪去,李宁再度进入低谷期。

03|渠道变革「剑拔弩张」

中国有近700座城市,超过1300座县城。运动品牌要想渗透到14亿人,渠道建设至关重要。

安踏的策略是以DTC直营模式为主,电商渠道次之,经销商渠道为辅。截至2023年末,DTC模式、电商渠道营收占比分别为56.1%、32.8%,经销商渠道仅占比11.1%。

李宁秉承多渠道策略,但过去几年的扩张重心仍然放在经销商渠道。2018年至2022年,其他运动品牌全力转型DTC模式之时,李宁经销商营收占比仍提升了1.8个百分点。

隐患也就此埋下。2023年,李宁产品销售不畅,经销商库房中存货挤压,不得不打折销售,也就引发了上文的“窜货乱价”问题,直接冲击到了李宁的业绩和股价。

双方矛盾激化,李宁大幅收缩扩张速度,去年上半年净关店数量达到155家。财报中称,关闭的均为低效店铺。

2023全年,李宁旗下净增加65家门店,意味着下半年新开设了220家门店。但整体来看,经销商门店还是减少了123家,DTC门店增加了68家。

李宁的“削藩”意图明显。但这并非易事,毕竟公司有一半的命系在经销商手中。

并且11年前,金珍君引领的渠道变革曾导致李宁“大出血”,2012-2014年间,累计亏损额超过30亿元。

11年后,同是职业经理人,优衣库出身的钱炜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竞争更加激烈,他引领的渠道变革能否成功?不仅仅要看外部,或许也要看李宁内部。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点赞」「在看」与 「分享」,你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0 阅读:0

懂财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