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晋王朝掘墓的神秘家族,三世纪末埋葬西晋,四世纪末埋葬东晋

新波聊历史 2024-10-14 07:42:40
南朝的北伐(6)主笔:闲乐生朱晖

东晋门阀间的战火才稍稍熄灭一些,曾经覆灭东汉的道教势力又再度为乱,而就在这次大乱中,我们的主人公刘裕终于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传奇般的逆袭之路。

原来,当时“愚者敬之如神”的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以道术得宠于晋孝武帝与会稽王父子,因而一路升官至辅国将军、新安(今安徽歙县)太守。王恭与桓玄等人起兵后,孙泰认识到晋祚将终,于是也想趁机浑水摸鱼,图谋大事。

所谓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因历代教主多称天师),开创者乃东汉末年在四川传道的张道陵张天师,后来张道陵之孙张鲁投靠了曹操,天师道遂广泛流行于大江南北。北方十六国中的成汉,就是一个由巴氐流民与巴蜀天师道共同创建的政权。东晋高层中也不乏其信奉者,除了晋孝武帝与会稽王父子(注1),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殷仲堪(注2)、桓玄(注3),以及王谢高门、吴姓大族之中都有大量天师道的信徒。当然,民间道教是互助体与麻醉剂,士族道教则更多表现为一种神仙家养生术,二者的运作模式是不一样的。

另外,孙泰利用天师道来搞事情也是他的家族传统,他所在的琅琊孙氏,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其中西晋时还有一位侍中、辅国将军孙秀,就曾凭借道术成为了另一位天师道忠实信徒琅琊王司马伦的谋主。二人还拜道士为将军,感巫鬼而惑众(注4),杀贾后、废太子而掀起八王之乱,并在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之后被乱兵所杀。可以讲西晋就是死在了他的手上。

如今,孙泰作为孙秀的同族后辈,再一次以讨伐王恭为名发动变乱,他“收合兵众,聚货钜亿,三吴之人多从之”。江南之地,民间普遍崇奉的并非有组织的道教,而是旧俗相沿的巫觋,追随孙泰的恐怕多是笃信巫觋的农民,不过巫觋近于道术,孙泰利用了民间旧俗,所以能够诳惑而起(注5)。葛洪《抱朴子·道意》也提到,当时江南“诸妖道百余种,皆杀生血食”。事实上,到了刘宋文帝时,仍有吴兴女巫严道育自称天师,在建康宫中依附太子行巫蛊之术而乱政。

最后,还是会稽的地方官察觉到孙泰的阴谋,上报给了司马道子,司马道子觉得关键时刻还是除掉此子为妙,于是派司马元显将孙泰和他六个儿子诱骗到京师,然后将他们全给斩杀了。只有孙泰的侄子孙恩带着一百多铁杆信徒逃入海岛,发誓报仇。如果说西晋实际是死在孙秀手里,那么东晋也可以讲是死在了这位孙恩手里。只不过,孙秀走得是士族道教的上层路线,而孙恩走得是民间道教的下层路线。

然而,司马道子当时并没有拿这小子当回事儿,要说孙泰“私合义兵,得数千人”,可能还有点威胁,这孙恩才一百多人还能掀起啥浪花?

当然,司马道子之所以疏忽了孙恩,也是因为目前荆州三杰虽已退兵,但藩镇危机仍然如剑在悬,如不尽快解决,朝廷恐怕还是不得安枕。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司马元显(这年才18岁),更是年轻气盛,提出要“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以加强朝廷直辖武装力量的建设,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东晋王朝百年来地方威压中央的不利局面。

所谓“东土诸郡”,其实就是东晋王朝可直接控制的江东三吴之地,这里没有强大的藩镇势力,是朝廷的根基所在。但问题是,这一带虽然物资富庶、人口充足,却遍地是豪强士族的庄园,每个庄园内都有成千上万的“僮客”,也就是依附于庄园主而为他们耕种土地、生产劳动的雇农雇工们。西晋沦亡后多战乱,大量北来难民被俘或被迫自卖为奴,而其中有很多被朝廷下令放免为佃客的人(其实这样劳动积极性更高),就是诏令中所谓“免奴为客者”。

由此可见,司马元显的策略相当简单粗暴:就是直接从三吴庄园主那里抢人,然后宣称他们是自愿来给朝廷当兵的(乐属),这一招空手套白狼,看似高明,其实等于捅了一个大大的马蜂窝。

首先,三吴庄园主们肯定不答应,夺走他们的依附民,这就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不跟你朝廷玩儿命才怪。陈寅恪就指出,后来响应孙恩作乱的陆瓌,出于吴四姓中的陆氏;谢鍼,出于会稽四姓之一的谢氏;丘尪出于吴兴著姓丘氏,沈穆夫出于吴兴著姓沈氏,他们都是士族(注6)。由此可见孙恩此次起兵,并不仅仅是农民起义,更有三吴南方士族与建康侨姓士族争夺统治权的性质在。事实上,东晋初拥有封爵者的49人中,只有13人为南士,反映侨姓族与吴姓士族利益分配的不平衡(注7)。另外周一良统计东晋各种重要官职南北人就任情况,亦指出北人任尚书令者22人,南人才4人;北人任中书监令者20人,南人才1人且未就;北人任刺史者245人,南人才34人(注8)。另外侨姓士族这些年来还一直在扩建庄园,蚕食三吴本地士族的土地,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三吴士族忍很久了,现在不过是趁着孙恩起义大爆发一下。

所以司马元显还是年轻啊,想当年,晋元帝司马睿亦曾试图通过征发豪族僮客组成帝室军队(免中州良民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又“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结果也立刻遭到江南地方社会的抵抗,最终琅琊王氏的王敦进京“清君侧”,几乎所有人都是笑着看司马睿如何倒霉的。另外六十年前荆州刺史庾翼北伐“发所统六州奴及车牛驴马”,也导致“百姓嗟怒”,北伐不成反而家族权位大降。司马元显作为司马睿的好曾孙,看来是没有好好温习历史啊!

其次,这政策“僮客”们也不可能会答应。他们虽然要向庄园主交纳很高的田租,但至少还算是半自由人,而且不受国家徭役的侵扰(注9)。但魏晋时的朝廷军户那就几乎是任由国家摆布的官奴了。晋朝的士兵其实有三种,一种是用钱或实际利益招募的募兵,比如北府军等流民军就是标准的募兵;一种是豪强大族的私人武装,叫做部曲或私兵;第三种就是司马元显所征召的这种世袭兵户,其子子孙孙都是朝廷的“兵家子”,社会地位跟奴婢并列(注10),号称“辱及累世”。所谓“乐属”,所谓自愿,完完全全就是司马元显在自说自话,自欺欺人,鬼才会信。

总之,司马元显的政策其实就是在折腾百姓,再加上有的地方官浑水摸鱼,企图把不是奴隶出身的佃客和自耕农也一并征发,从中勒索好处(注11)。这就叫官逼民反,于是“东土嚣然苦之”,只差一个带头人振臂一呼,星火燎原了!

而那位已在舟山群岛上卧薪尝胆了一年多的天师道新任教主孙恩,正好有着点燃火星的一切必备条件。首先,孙恩所在的琅琊孙氏属于低级士族,他们与三吴庄园主们有着一定的阶级感情与共同利益。其次,琅琊孙氏世奉天师道,而天师道在魏晋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信徒遍及东南,上至会稽王父子与王谢豪门,下至贩夫走卒僮客百姓,大家都对孙泰这位道教首领怀抱着崇拜、敬畏或同情之心。更重要的是,孙恩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报仇时机的来临,于是在隆安三年(399)十月,他率领着自己区区一百多死忠信徒冲上大陆,并迅速掀起了一场席卷南方大地、埋葬大晋王朝的超级大风暴!

孙恩等人上岸后,首先出其不意的攻入了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杀死了上虞县令。然后,就凭着这一点小胜,孙恩居然就跑去攻打东晋第一大郡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了。这山阴不仅是东南首府,亦是当今摄政王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封国、司马朝廷的根基所在,看来孙恩其志不小,一起步就拉仇恨、冲高调,比当年陈胜吴广还要自信满满哪!

注1:陈寅恪考证指出,孝武帝及会稽王司马道子等兄弟数人,皆长育于天师道环境中。简文帝字道万,其子又名道生、道子,俱足证其与天师道的关系。详细可参阅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十篇《孙恩、卢循之乱》,200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第143-145页。

注2:《晋书·殷仲堪传》:“仲堪少奉天师道,又精心事神,不吝财贿。”

注3:桓玄字敬道,小名灵宝。“灵宝”应得名于东晋初年葛玄所著《灵宝经》,该道教宗派亦称“灵宝派”。周一良就指出:“桓玄打倒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署太尉,命令沙门向王者致敬,与王谧往复辩论……。元兴二年自称楚王后,下令《沙汰僧众教》,指摘当时佛教积弊,‘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之秽黩。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此类抑制佛教之措施,固有利于维护王权及政府之利益,恐亦与桓玄之信奉天师道颇有关系。”参阅周一良:《灵宝》,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札记》,第106-107页。

注4:详细可参阅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200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第56-58页。陈寅恪还指出,琅琊孙氏所在的琅琊郡,为于吉、宫崇(东汉顺帝时,宫崇曾向朝廷进献其师于吉之神书《太平清领书》)的本土,实天师道的发源地。

注5: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00页。

注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十篇《孙恩、卢循之乱》,200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第145页。

注7: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33页。

注8: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1-54页。

注9:东晋后期由于政治腐败,人口又大多被门阀豪族们抢占,国家编户被迫要分担的徭役的很重的,晋孝武帝时大臣范宁就曾上疏说:“今之劳扰,殆无三日休停,至有残刑翦发,要求复除(自残肢体以求免役),生儿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妻娶。岂不怨结人鬼,感伤和气。”(《晋书·范宁传》)

注10:《梁书·武帝纪》载梁武帝诏书:“诏以兵、驺(养马的小吏)、奴、婢,男年登六十六,女年登六十,免为平民。”

注11:《魏书·桓玄传》载《桓玄讨司马元显檄文》:“(司马元显)苦发乐属,枉滥者众,驱逐徙拨,死叛殆尽。”

0 阅读:341

新波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