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被4个地级市超越?

刘晓博说财经 2024-10-20 13:20:45

原创 刘博团队

资金总量,也就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不仅比GDP指标更客观,不纳入考核、由央行统计,而且能更能真实地反映城市的实力和财力。

GDP,相当于一个城市一年创造的财富增量,资金总量,相当于这座城市历年积累的以现金形态留存的财富。打个比方,若把GDP看成一个人的年薪,那资金总量就是他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

今年8月末,主要城市资金总量排行榜上,我们惊讶地看到,四大地级市苏州的资金总量为53663亿元,佛山28692亿元,青岛的资金总量为28256亿元,无锡28096亿元,东莞27519亿元;

青岛的资金总量,正在和排名第二、三、四的三个地级市纠缠不清,且被排名第一的地级市苏州,远远地抛在后面。

在很多青岛人的心中,青岛是仅次于北京、天津的北方第三城,其目标是超越天津,剑指北方第二城。

从资金总量来看,青岛在北方城市中,只能排到第六,省会城市西安、郑州、济南的排名都超过了青岛。

全国前四大地级市,苏州、无锡的资金总量已超过了青岛,佛山、东莞的资金总量紧随青岛之后、大有赶超青岛之势。

青岛,是否即将被四大地级市全面超越呢?

01

我们还是从数据出发,进行一系列对比。

先看城市的经济和人口数据。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苏州6、青岛13、无锡14、佛山17、东莞24;

2023年全国城市资金总量排名:苏州8、佛山17、无锡19、青岛20、东莞2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个税排名:苏州>青岛>无锡>东莞>佛山

常住人口和小学生在校人数排名:苏州>东莞>青岛>佛山>无锡

经济指标和人口指标总量上,苏州均排五个城市第一,青岛有三个(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个税)第二,两个(常住人口、小学生人数)第三,但是在最重要的关键指标(资金总量)上,排名第四。

无锡则有四个指标排名第三,东莞和佛山各有单项指标进入第二,剩下的分列四五名。

再看近五年城市各项指标的增速。

除了小学生人数增速排名第一外,青岛在GDP、资金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个指标增速上,都是垫底的。

再来看下五个城市的科创情况。

从投入来讲,佛山、青岛的科研投入不高,科研投入强度没有超过3%。

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当年授权量,苏州第一,青岛第二,东莞第三,佛山和无锡不相上下。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东莞>苏州>青岛>佛山>无锡。

上市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苏州和无锡的数量最多,排名第一第二,佛山最少,青岛和东莞瓜分第三、第四。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寡排序为苏州、佛山、东莞、青岛、无锡。

简单小结一下。

近五年来,和四大地级市相比,青岛三大经济指标(GDP、资金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失速,小学生人数增速尚可。

在总量方面,2023年末,青岛的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个税被苏州超越,常住人口、小学生人数被苏州和东莞超越,资金总量被苏州、佛山、无锡超越,今年8月末青岛的资金总量又以微弱优势超越无锡。

在科创上,青岛的亮点在于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每年的新增授权量,有一定优势,但是科创投入强度、龙头企业和后备企业数量上,青岛还比较靠后。

02

下面是5个城市GDP含金量和GDP含税量数据。

GDP的含金量就是用该城市某时点的资金总量除以GDP,得出每1块钱GDP对应的资金总量。

GDP含金量最高的城市是东莞,每年创造1块钱的财富增量,它账上财富存量就有2.28元。

其次是苏州(2.17元)、佛山(2.07元),青岛的GDP含金量最低,仅为1.72元。

再看GDP的含税量,用城市的税收总额除以GDP,得出每1块钱GDP对应的税收收入。

东莞(17%)、苏州(16.2%)的GDP含税率比较高,也就是每100元GDP产生了17元、16.2元的税收。

从GDP含金量、含税量可以看出,城市经济的每一个齿轮——出口、投资、消费、科技、金融等咬合程度是否紧密,经济运行是否形成了实质性的流动能量。

观察显示,要达到经济和居民财富同步有效增长,一般要具备两大特点,一是营商环境良好,二是民营经济发达。

而以青岛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国营经济的占比过重。

有人总结青岛的产业结构主要分为四部分:

一是国资背景轻工业企业(海尔、海信、青啤等)

二是国资背景重工业(青岛港、石油、化工等)

三是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服装、玩具等)

四是中小型贸易、金融等服务业

在这种产业结构下,青岛难以提供更多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就业岗位,比如金融和互联网产业等。

而四大地级市,虽然发展上各有自己的掣肘和难题,但是他们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都是一线城市都市圈里的核心成员,发展前景更为明朗。

比如苏州的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制造,这种新兴产业的特点就是产业链集群发展,能够形成规模优势,别人较难复制,也很难让产业转移搬迁。

还有无锡的汽车制造、东莞的电子和装备制造、佛山的家具、陶瓷、家电等。

像苏州紧靠上海,无锡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一员,佛山抱紧广州,东莞更是被三个一线城市广深港包围,抱团发展的优势更加显著。

总的来讲,在都市圈时代,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就是靠近核心城市、拥有一定产业护城河的城市。

而单打独斗、产业落伍的城市,发展很容易掉队。

03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青岛想要继续超车,其实也有一些好牌可打。

不管是单看还是放在山东来对比,青岛的城市规格是很高的。

在国家定位中,青岛不仅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同时还是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

在2016年国务院对青岛总规的批复中,青岛城市定位从以往的“中国东部沿海较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明确了“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方向。

青岛利用好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自然资源,将滨海度假旅游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发展,提升山东青岛的整体文旅形象,大有可为。

去年,山东国土空间规划2035获国务院批复,其中明确:

以青岛为核心,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以青岛为中心,协同潍坊、日照等城市联动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创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打造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

双核发展的山东,唯青岛占据较大的出海港口,所以要致力于对外开放,强化与国际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海洋科技、高端制造业和国际物流等关键领域。

同时,青岛要扩展自己的发展腹地,争取更大的腾挪空间,改变自己陆路交通末梢的格局,让自己变成真正的门户枢纽。

总的来讲,未来的青岛,首先要保证不被排名第二、三、四的地级市超越,然后,才有资格在北方乃至全国争取更高的地位。

0 阅读:5

刘晓博说财经

简介: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