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的涂二爷在安国现场收购了一棵极品野山参,卖家是放山挖参的老人,成交价为2000两白银。
当时是清朝末年,普通人的月收入大约也就1两白银。这一棵极品野山参,够普通人挣几辈子的。所以,那位胳膊腿都不行了的挖参老人算是幸运的,能够用一棵极品野山参为自己的放山生涯划上一个完满句号。
以后再不需要进山遭罪,回关里老家享清福去也!
然而,不是所有关东山里的挖参人都能够拥有这份运气。
在清末民国,无数闯关东而来的山东人拎着一根索拨罗棍,一头扎进莽莽长白山,憧憬着一夕暴富还乡。
然而“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四品可遇,五品难寻”,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圆梦,最终化身“冬狗子”……
01
自清后期放开东北封禁以来,无数在关里过不下去的山东人、河北人蜂拥而至,这就是历史上的“闯关东”!
闯关东人所从事的行业,一般是与家庭有关——通常拖家带口来到东北的,基本都是开荒种地,因为这种生产方式可以与家庭相兼容。
而如果是孤身一人的,则很少有选择开荒种地。
一般孔武有力的进山当木把(伐木工),胆子奇大的是吃排饭(放木排、挑垛),擅长打打杀杀的给富人家当炮手(护院),心狠手辣的就是吃打食(当胡-子)……
以上四个行当虽然来钱快,但显然都不是普通人能染指的,比如当木把就需要能抡动8斤重的阔刃铁斧,细胳膊细腿的想都不要想!
只有一个行当门槛最低,那就是放山挖参。
人参素有“百草之王”美誉,而长白山的野山参则更是人参当中的极品,乃东北三宝之首。根据宋代《太平御览》,早在东汉时期就已有人在长白山采挖野山参。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辽参”都是与“党参”相提并论。而从明清两朝开始,长白山的人参成为了宫廷贡品,于是“辽参”在风头上自然是压制了“党参”,价格昂贵,尤其是八两以上的野山参,更是可以吊命的宝物,民间甚至是有价无市。
至于那种“人参与萝卜差不多”的说法,其实不可取。一口气吃掉一根萝卜肯定没事,但一口气吃掉一根人参——哪怕不是野山参,而是人工种植的大年份林下参,那鼻血都得撺得老高……
02
开边闯关东第一人,被称为“老把头神”的山东莱阳人孙良,就是从事放山挖参。
放山挖参只需要带上一根索拨罗棍(长约一米半的硬木棍,即可拨草,也可防身),背起够吃一个月的干粮,就可以一头扎进苍莽的长白深山老林,直面狼蛇毒虫、虎豹熊罴,真个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挖参的根本性原则就是哪里山深、林密、人迹罕至,就往哪里钻——这大约是废话。
通常放山挖参都是三五人结伴而行,由经验最丰富的当把头,属于项目经理,而其他人则称“边棍”。挖到的野山参卖钱之后,按照人头平分。
在进入山林之前需先拜老把头神——通常就是找一个大树墩子,摆上些许贡品,烧三支香,有条件的还会点一挂鞭。
在进山之后,放山人一字排开,分散相隔十几二十米,使用索拨罗棍将野草拨开,仔细寻找人参的踪迹,这叫做“压山”。
众人在压山的时候,除了发现人参以外,其他时候都不许说话,更不许吃喝,有事情全靠用索拨罗棍敲打树干发信号联系。
据说这是为了避免惊动人参娃娃,实际这应该是要保持精神专注,避免因说话、吃喝而分散注意力,错过发现野山参的机会。此外,在山林当中呼喊会产生回音,可能吸引来山猫野兽。
如果其中某人发现了野山参,则马上蹲下来,使用系有大钱的红线绑在茎叶之上,并在茎叶下面铺一块红布。然后开口喊:“棒槌!”
其他人闻听则马上询问:“几品叶?”
“四品!”
所谓的“品叶”,指的是生出来的复叶的小叶片数量,其中:
生出一枚三片小叶为一品,称“三花”;
生出一枚五片小叶为二品,称“巴掌”;
生出两枚五片小叶为三品,称“二甲子”;
生出三枚五片小叶为四品,称“灯台子”;
生出四枚五片小叶为五品,称“四匹”;
生出五枚五片小叶为六品,称“大宝”。
传说还有七品的,那应该是生长数千年的野山参,不属于世间凡品,大约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享用。
五品叶以上就已经是“大棒槌”,重量超过八两,属于宝物。《大宅门》当中那棵作价2000两白银的,应该就是五品叶的“大棒槌”。
而四品叶的野山参,虽然不属于宝物,但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可以卖一个好价钱——至少能值150块现大洋。
所以众人大喜,一起喊:“快当!快当!”
03
其实挖参人拴红线、铺红布,是有实际意义的。山高林密,众人围拢过来时,如果不拴上醒目的红线,可能会有人不小心踩到,那样可就大不妙了。
此外,铺红布其实也为了方便接住参籽,这可是催生助产的名贵药材。
众人围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拿火”,也就是给发现者点烟。
这既是对发现者表达敬意,也是为了让发现者通过抽烟来平复心情,因为接下来需要由他亲自负责挖参。过于激动的话,有可能把人参挖坏。
此外抽烟也可以驱赶蚊虫小咬。
挖参是一个耐心活,需要使用鹿骨钎子从外围一点点挖,准确判断参须在土中的走向,保证每条参须的完整,否则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一枚四品叶的野山参,可能要挖两个时辰。
在彻底挖出来之后,需使用青苔茅子包裹起来,外敷一层原土,最外面再以桦树皮合围,使用草绳缠为参包子。
待离开之前,还会在附近找一棵大树,将树皮剥掉一块,用刀砍四个豁口,意思是这里发现过四品叶的人参,称“留兆头”。
实际上,发现“灯台子”(四品叶)就已经算是过年了,平时大部分时候都是“巴掌”(二品叶),甚至进山一个月连“三花”(一品叶)都没挖到半根。
常年在深山老林当中钻来钻去,最终大部分挖参人却只混到三顿饱饭而已。
而且这种放山生活对于身体的伤害极大,阴冷、潮湿伤害了腿,常年爬山损坏了膝盖。
所以《大宅门》当中那位卖人参的老人演得非常写实——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04
在各种关于“穷小子挖参结良缘”、“浪荡子挖参衣锦还乡”的传说激励之下,数不尽的山东人闯关东来到东北,走上放山挖参的道路。梦想着挖到五品叶的大棒槌,卖钱之后还乡买房置地,再娶一房屁股大、好生养的美娇娘。
然而大棒槌哪里是那么容易获得,大部分人放山一辈子,甚至可能连四品叶都很少挖到。
而且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就如同那位老把头神孙良一样。
即使没丢掉性命,也会因为放山挖参没赚到钱,自觉无颜面对父老,就一个人在关东的大山里讨生活,放山狩猎,以山洞或者是马架子为家。寒尽不知年,自忘岁月。
在关东民间管这种人叫做“冬狗子”。
其中的“冬”与“洞”相通,“狗子”意思是耐寒抗冻,皮实(生命力顽强)。
因为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少与人相处,对外界的变化丝毫不知。在1946年的吉林桦甸一带,曾有冬狗子见到外人之后询问:
“张大帅还硬邦吗?”
甚至有的冬狗子已经失去语言能力,变成野人——这在《长白山史话》当中有过记载。
据曹保明先生所言:最后一个东狗子一直活到1980年前后,出现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的露水河林场一带,人们都叫他“大老黑”。
该人几十年未出山,养了一条大狗,平时全靠在山里放山狩猎,与林业工人换必要的生活物资。
他已经忘记了姓名、年岁,只记得少年时从山东寿光来闯关东。
在无数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他躺在山洞当中辗转入睡,梦里可曾出现过山东老家的乡间小路?
现在只剩传说了
我姥爷也去过,跟你说的规矩一样。
跟电诈人员差不多[呲牙笑]
棒槌!
很真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