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瑜不那么早突然暴死,庞统后来的命运可能就没那么多波折,也不至于被孙权弃用。但历史没有如果。
隐于江陵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准备南迁江陵的刘备在当阳被曹军追击,败逃江夏,十月曹操进占江陵城。
南郡之战后庞统没跟随曹仁北归襄阳,便知庞统是坚决反对投降曹操的。
曹操势力统治江陵共约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原刘表的南郡功曹庞统隐居在了江陵。
曹操亲自在江陵的两三个月时间里,主要精力放在了筹备沿江东征夏口的刘备。
(曹操在江陵时重心在准备讨伐刘备)
由于时间仓促,荆州的投降派已加入其阵营,曹操现在便人才重心工作放在起初不肯为刘表效力的那部分人身上。
于是,不肯效力刘表的名士和洽、刘廙、韩暨、裴潜等,甚至他们有名的朋友,如王粲、司马芝等都被授予了官职。
这够忙了,曹操因为时间关系顾不上去逼庞统为其效力。
等曹操征讨刘备遭遇赤壁之战失败北归后,曹仁掌管南郡的约一年时间,疲于南郡之战,也没功夫去捂暖庞统的心。
(曹仁在江陵时疲于南郡之战)
庞统不回襄阳老家,肯定是因为江陵位于前线,更便于观察时局发展,为自己寻找更合适的发展道路。
庞统的弟弟庞林,也在江陵跟在他身边,应该是他的那些年轻追随者中的一员。
曹仁失败后,在江陵的庞林与襄阳老家的妻子习氏(习祯之妹)从此分居在敌对的势力两边,天各一方。
后来庞林又入了蜀,与习氏和女儿离得更远。但这十几年里,习氏没有再嫁,尽心尽力地养育自己幼小的女儿。
直到夷陵之战,庞林在江北防御的黄权军中,随黄权一起降魏,至此习氏和女儿方才与庞林团聚。
(庞统之弟庞林)
曹丕听说了习氏的事迹,大夸贤惠,赐予床帐、衣服,以表彰她的节义。(裴注《三国志·庞统传》引《襄阳记》)
周瑜的重用209年底,经过约一年的南郡之战,周瑜进入江陵城,成为了南郡太守。
庞统也迎来了他的第一位明主。
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周)瑜垂拱而已。--《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四 职官部六十二引《荆州先德传》
周瑜与曹操、曹仁不同,他花了精力把还没下定决心的庞统“逼”了出来,帮他作了这个决定,仍旧做太守最重要的佐吏郡功曹。
并把重要事务都交给庞统,周瑜自己“垂拱”而治,当个甩手掌柜。
(周瑜非常重用庞统)
周瑜在孙吴的权势之大,事务之多,这是对庞统的相当器重啊!
曹操南下时,庞统既不投降曹操,也不渡江南渡投奔在公安的刘备,本就是对上一辈的汉统思想不感冒,而与周瑜、孙权、鲁肃称帝改朝换代的思想接近。
庞统和周瑜的思想是可以很容易兼容的,并且他在周瑜手下感受到了知遇之恩,所以办事也是尽心尽力。
比如后来刘备和庞统闲聊,刘备问他当初去京县会见孙权的时候,周瑜是不是打算对他下手。庞统回答:是的。(裴注《三国志·庞统传》引《江表传》)
看,这么机密的事情周瑜都让庞统参与了,这就是心腹啊!
周瑜为征讨益州作了周密的计划安排,出征前突然病故。
被周瑜重用的庞统自然深度参与了西征益州的计划,后来刘备带庞统入蜀,就是带上的周瑜全盘的取益州方案。
(刘备)
周瑜统治江陵的时间也差不多一年,与庞统二人美好的蜜月期戛然而止。老程普做了新任南郡太守,多少有些代沟,加上鲁肃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一切都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周瑜如果还活着肯定不会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并且又做好了取西川的准备,庞统希望有知遇之恩的故主的愿望能实现。
对于庞统自己,好不容易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江东体系,搞不好将会和荆州年轻士子一起,同南郡一并打包借给一心恢复汉室的刘备。
必须走一趟江东了,既为忠,又为义,还为己。
送丧去江东庞统送周瑜的灵柩返回江东安葬,这一趟旅程,他将为周瑜,为自己,为跟随自己的荆州年轻士子而战,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在吴地,因庞统的名望、才学和善评论人物,他与陆勣、顾劭、全琮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三国志·庞统传》)
这里要注意一点,庞统是正要离开的时候才与这些江东俊杰建立交情。
(周)瑜卒,(庞)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勣、顾劭、全琮皆往。--《三国志·庞统传》
这里留个悬念,为什么庞统离开时才与吴地俊杰交往?
后来庞统回到荆州,顾劭到荆州出差,来看望庞统并住在他家里,二人推心置腹深谈,顾劭更是对其佩服和亲近。(裴注《三国志·庞统传》引张勃《吴录》)
(离开时,庞统与吴地才俊结交)
但是,
庞统为周瑜送丧到吴地,既没得到孙权的接见,也没得到鲁肃的引荐。
要知道,他俩可是周瑜志同道合的好哥们儿呀!
而且庞统只有见到他们,才能达到此行的目的,共同将周瑜的遗志进行下去,也为自己和追随者谋条更光辉灿烂的出路。
鲁肃可是很清楚庞统的才能的,后来他还劝刘备不要弃用庞统。
但为什么他就不向孙权推荐庞统呢?孙权也是求贤若渴的啊!
只能说庞统此行的目的,与孙权、鲁肃的打算要做的事发生了冲突。冲突点必然不是庞统和荆州士子的任用,而是周瑜的遗愿。
他俩已敲定了将南郡借给刘备,而且暂缓取西川。庞统的才能鲁肃是清楚的,见了孙权一番高谈,改变了孙权的想法怎么办?
只能不见!
(鲁肃在借荆州问题上与周瑜主张不同)
现在说回前面的那个悬念。庞统为了见孙权,刻意不与吴地俊杰交往,说明他在避嫌,知道和他们交往可能会引起孙权和鲁肃的不满。
但经过等待之后,聪明的庞统知道自己是得不到接见了,于是便失落地准备返回江陵。
此时顾劭等吴地才俊来送行,庞统反正失望至极,也就不用避嫌了,与之畅聊,博得了他们的敬佩和友谊。
来一趟吴地,这也总算是有点收获,不至于白跑一趟,空手而归。
(庞统送丧没达到目的)
但是,
孙权和鲁肃却不会这么想。
陆绩,吴郡吴县人,陆逊的小叔父,代表江东四大家族的陆家。
顾劭,吴郡吴县人,顾雍的长子,代表四大家族的顾家。
全琮,吴郡钱唐人,也是江东本地豪门。其父全柔此时正担任荆州桂阳郡孙吴所占部分的太守,此时刘备的桂阳太守是赵云。
和荆州的刘表被襄阳集团左右一样,孙权一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直被以朱、张、顾、陆四大家族为首的江东本地集团掣肘。
鲁肃属于江北的淮泗集团,也不愿意江东本地势力太大。
(孙权不敢再用庞统)
原本只是暂时还不能见你庞统,等南郡借给刘备成了事实,你这样的大才我孙吴还是要重用的。
但是现在你们荆州系和江东本地集团联合了,置我孙权、鲁肃于何地?
所以,后来刘备免庞统官时,鲁肃才会急忙写信给刘备,表达了庞统我们江东不敢用,你必须接着,不然这样的大才便宜了曹操怎么办!
于是,孙权正式借南郡给刘备的时候,将庞统及其荆州系追随者一起打包都给了刘备。
先主领荆州(南郡),统以从事守耒阳令。--《三国志·庞统传》
庞统是被孙权弃用,直接送给老了刘备,并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主动投靠刘备。
总结庞统是个命运多舛的人,仕途总是在最辉煌的时候戛然而止。
他性格的忠义有担当的一面,其实与刘备也有相通之处,这也是他们能最终走到一起的原因。但他的忠和义只对于知己者,而不对于猎杀目标,比如刘璋。
另外,我们也能从孙权弃用庞统的经过汲取到一些教训。
在我们觉得自己一败涂地的时候,也不要放弃需要避嫌的东西,放开了整,自暴自弃,也许失败只是暂时的表象而已。
没错周郎才是庞统的知音,可惜大部分人印象派都参照演义
鲁肃大局观非常不错啊,还好他主张借南郡给刘备,不然等215年曹老板拿下汉中张鲁后再攻益州刘璋,之后发展四五年(219年)就顺江而下,那和西晋灭吴有什么两样?难道孙刘还能再打一次赤壁之战?曹老板会在同一个坑掉两次?至于周瑜的灭蜀之策,以江东水军“感人”的攻坚能力还真指望他们能突破益州三峡防区啊,刘备入蜀还是刘璋看在宗亲的份上主动邀请的.........
饭要一口口吃,庞统是益州派,那是二十二世纪的,现在是如何拿下消化荆州的历史阶段,因此重用鲁肃,既然是益州派,那就借给刘备去用吧,不护食
荆州士人集团入吴必然也会抱成团形成单独派系,要不然只能成为江东士人附庸,
曹老板赤壁之战的失败是阻止了一个中国盛世的到来,那些个有识之士如诸葛亮庞统之流,除了会耍小聪明让自己“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之外,从来不会真正关心老百姓的死活,简直就是千古败类,死不足惜[鼓掌]
[吃瓜]任你有天大的才,来不及发光发热就陨落了的话,都是虚的。个人觉得庞统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他是彻底败在了自己手上。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很重要,庞统样貌丑陋,性格更是傲而随性,不在关键时候出山左右天下大势,出侍得晚,且没有坚定明确的信仰,蜀中征战性急且轻敌,这些所有,真的是自己把自己硬生生玩死。
士族必须和控制自己家乡的军阀合作[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