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讲到的“厌欲

践行的瑜 2024-04-22 22:24:45

如果说阐述修行中“色欲”危害的诗词,当首推吕洞宾的这首被世人冠以《警世》的白话诗:

警世——吕洞宾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

对此危害,世人的说教便是戒欲❗然而道法修行中的方法,则是与世间之法不同,如南宗白玉蟾应对吕祖的这首诗:

无情何惧体如酥,空色两忘真丈夫。

识得刚柔相济法,一阳春炁去嘘枯。

——

白玉蟾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所给出的“药方”并不一般;面对“体如酥”如何能做到“无情”呢?首先是要提高品德素养“空色两忘”的淡定,然后还要有道法实修的操作“刚柔相济”方法。

这“刚柔相济”的道法并非是空穴来风,白玉蟾在诗词最后一句“一阳春炁去嘘枯”,有意显露一点实修中的动作,便起到了“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的威震作用❗

《黄帝外经》中的“顺逆探原篇”里黄帝老师岐伯就有这么一段话:

“要想逆死中求顺生,必须先将顺行转为逆行。还要断绝欲望而不要被妖邪所迷惑,持守元神而不被外境所转移,修炼元气不为外物所诱惑,保养元精不被色欲所耗散………”。

这段话说的就是白玉蟾诗词中“刚柔相济”法的核心内涵——厌欲❗

如果从“修身”的角度审视《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文字,我们就可明显的体会到,道祖老子所说的“若此,谷不欲,见贤也”,其实就是“厌欲”含义的表达❗

☞天下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又以取奉于天者?其惟有道者乎?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功成而弗凥也。若此,谷不欲,见贤也。

——

需要解释的是这里的谷,并不是山谷的谷,《说文解词》中“谷”字的解读是有两种,其中之一就是山谷之谷,另一种解读的谷是谐音“油”,由阴阳交合的爻与表示位置的口组合而成,才是本文之谷。

0 阅读:6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