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家5代人住日军炮楼58年,因墙体太厚,耗费20年才通上暖气

浩舞默画历史 2024-11-07 10:52:57

抗战时期的炮楼到底有多结实?没住过的人可能无法想象。而来自山东青岛李沧区的孙从孝,恐怕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

他家五代人于古老炮楼内居住,时长竟达整整 52 年,同堂之景延续至今。

他曾欲为炮楼接通暖气,怎奈墙体异常厚重,历经长达 20 年的施工,方才如愿以偿。

那么,孙从孝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会住在炮楼里呢?

炮楼的结实程度,到底有多么出人意料?这些,还要从那场战争说起。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侵略者那罪恶的铁蹄,迅疾由华北迈向山东。

山东的守将韩复榘和蒋介石闹情绪,结果连续放弃了济南、泰安两个意义重大的城市,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人。

虽然后来他被处死了,但是仍难以弥补自己的罪过。

当时,日本的武器比中国军队的更先进,其对于战争的理解和认知,也远超于我方。

他们每占据一处地域,便会修筑规模各异的炮楼,借此威慑周边的抗日力量,妄图以此巩固其罪恶。

当时,日本人的经济还比较强劲,炮楼通常是用水泥浇筑的。

其坚固程度超乎想象,纵使小口径的炮弹击之,亦难以造成显著损伤。

虽然随着战争的进行,日军的工程质量也开始下降,建筑材料逐渐变成了砖石。

但是在一些核心位置,仍会使用非常坚固的水泥炮楼。

山东青岛的李沧区,曾经有一个日军的非核心据点。

这里的炮楼,是使用砖石结构搭建的。但是后来,随着游击队活动的日益频繁,侵略者又对炮楼的墙体进行了加固,在外墙上加了一层水泥。

可是这样一来,炮楼墙体的厚度,就达到了惊人的72厘米。

从外界攻击的话,几乎没有可能打穿。

然而,纵使炮楼坚如磐石,也决然阻拦不住侵略者走向垮台的步伐。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而这座炮楼,也很快就到了八路军的手中。

解放后,李沧区重新规划,也就顺手给炮楼安上了一个门牌号。

经过历史的演变,这处“房产”,成了青岛电力公司的员工福利房。

炮楼变成福利房,这中间还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员工孙从孝的父亲,在入职时就遭遇了当时很多中国人都面对过的困境:他们家共有人口12人,其中大部分都在企业里工作。

企业的员工宿舍通常都不超过20平米,实在住不下这么多人。

后来领导经过考虑,决定给他们家“福利分房”。

孙从孝的父亲拿到钥匙后,一度激动不已。那个年代的工人,又有谁敢奢望一套自己的住房呢?

但是,当他带着一家人,来到这个“李沧区永安路39号”时,却被眼前的房子吓傻了。这哪里是福利房,不就是一座炮楼吗?

不过,在短暂地惊讶后,他们一家人也就释然了。虽然这是个炮楼,但却也是个上下三层的建筑物。

一家人住在这里绰绰有余,比在厂子里挤宿舍要舒服得多。只不过,想要让这个炮楼显得温馨些,他们还需要进行一些修缮。

不久,孙从孝的父亲寻来洋灰水泥,将炮楼内坑洼的地面与墙体皆修补得平平整整。

接着,他又将炮楼的射击孔进行了修补,重新安装了玻璃窗。

至于自来水,他们可以去别处打,然后扛到屋里;做饭,他们可以在外面生火,或者干脆从食堂打饭。

最为不好忍受的,就是这个炮楼内不通暖气。

由于炮楼的窗户,是在原先的射击孔基础上改出来的,所以并不朝阳,所以房子里常年不见阳光。

每到冬天,炮楼里阴冷阴冷的,让人十分难受。不过,当时大家的住房条件,也都差不多。

所以,孙从孝的父亲也就没有太在意,只是搬来了几个炉子,让一家人在冬天烧火取暖。

孙从孝清楚地铭记着,1962 年乃是他们全家入住炮楼的那一年。此年份于他而言,记忆深刻,难以忘却。

而到了1975年,孙从孝接了父亲的班,也成了青岛电力的一名员工。

而这一年,还发生了另外两件事:一件是孙从孝结婚了,另一件是他的父母退休了。

孙从孝利用炮楼上的弹孔,给里面通上了水和电。

但是,老两口的腿脚都不好,一到冬天就会腿疼。

于是孙从孝决定,再给炮楼来一次大整改,把暖气通上。

但是,想要通暖气,又谈何容易。暖气管子比水管要粗得多,想往炮楼里通,必须重新钻孔。

炮楼的墙壁厚度达到了72厘米,当时根本没有设备能打这么深的孔。一番思索之下,孙从孝只能遗憾地放弃了这个念头。

时光匆匆,转眼来到 1992 年,青岛市政府作出决定,为所有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免费安装暖气。

孙从孝听说之后,马上提出了申请。

然而,等施工队来了之后,却遇到了新的问题:炮楼除了外面的一层水泥外,内部都是砖石结构。

如果用大型施工设备强行钻孔的话,巨大的震动会破坏炮楼的结构稳定。

这可是涉及安全问题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孙从孝在和家人商议后,只能再次放弃了计划。

2004年,企业的住房改革开始了。国家允许工人用工龄加现金的方式,买断自己的住房。

孙从孝听说后,马上去办理了手续。虽然炮楼的总体面积较大,但是孙从孝一家人的工龄累积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结果,他没花多少钱,就拿到了炮楼的产权。只是看着眼前这个住了几十年、却仍然不通暖气的“老古董”,孙从孝仍有哭笑不得之感。

2012年,新的施工设备到位了。一直记挂着孙从孝一家的市政府,马上又让施工队过来试试。

这一次,在新设备的加持下,暖气孔很快就挖通了。古老的炮楼,终于通上了暖气。

而从施工队第一次前来,到最后工程结束,整整过去了20年。

时光匆匆,孙从孝一家五代先后在炮楼里生活。

虽然“五世同堂”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圆滚滚的炮楼毕竟不是真正的住房。

孙从孝的子女逐步长大,皆已立业成家。其后,他们相继搬离炮楼,各自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而孙从孝和自己的老伴,也在自己的晚年,等来了新的契机。

2014年,青岛的市政进行了重新规划,一些老企业的宿舍,都被划入拆迁之列。

当年,孙从孝父亲没有入住过的宿舍小房,如今也得到了拆迁补偿。

拆迁款不算多,只有50万左右,但是距离商品房的价格,也差得不是很远。

于是,孙从孝又添上了一些自己的积蓄,总算是买了一所真正的房子。

住进新房,孙从孝和老伴也是着实高兴过一阵子。

新房的条件很好,不管是通风还是采光,都比炮楼强多了。

但是,炮楼毕竟给了孙从孝几十年的回忆。想一下子割舍,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孙从孝还会经常回到炮楼去住一住,或者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在那里聚会。炮楼里的欢声笑语,仍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如今,孙从孝最大的心愿,就是再次集中资源,修缮一次炮楼。

62年过去了,炮楼又有了年久失修的迹象,经常漏水。

孙从孝认为,炮楼虽然是自己的住房,但也是一个战争年代的文物,所以希望社会上能给自己一些援助。

为此,他还在网络上求助过。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炮楼已经被他改成了住房,文物价值已经丧失了。

既然如今产权在他的名下,那么修缮的费用就应该他自己出。

到底这个炮楼日后会是个什么情况,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希望这座特殊的住房,能够继续留在人们的视野中。

0 阅读:0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