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分道扬镳

郑懿 2023-05-21 18:26: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62/100天

分道扬镳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人叫元志。

他聪明过人,学富五车,是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是很高的达官贵人,很是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

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听完李彪的话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

孝文帝听了他们的争论,觉得他们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意思是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

——《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

释义

分路前进,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反思

因志趣、目标不同,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有不同、有纷争,是正常的,没必要强求一模一样。

解决争端的一个方式,是把争端双方分开。

之前我有两个同事在宿舍里吵架,因为有规定不能打架的,所以他们只是在争吵。但眼见他们越吵声音越大,双方距离也不断拉近,脸对着脸争吵。感觉再吵下去情绪一冲动,可能就动手了,所以宿舍里其他人和我,都上去把他们拉开。

他们后来没打起来,都是同事,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表面上还是不错的,平时嘻嘻哈哈,看不出来有什么嫌隙。

不要干扰对方,进行道德说教。

我最近的工作是值夜班,比较累人,精神疲乏,所以值完班后需要补觉。

值完班是早上8点,正好可以吃早饭,所以我都会去吃。毕竟就十来分钟,耽误不了什么事,之后睡觉的时间还很多。

但有的同事值完班后,会直接去睡觉,睡到中午,再起床吃午饭。

不吃早饭,对胃、对身体不好,所以我才会去吃。

其他同事不吃,是他们的选择,可能他们想多补充一下精神。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我不会多管闲事,去跟他们说不吃早饭对身体不好,还是吃早饭吧。这样可能会显得我有道德说教的味道,引起别人的反感。

不要干扰对方的正常生活,毕竟别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大错,我管好我自己就行了。

情侣之间,夫妻之间有时候成长速度不一样,理念也会不一样,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不同,就会产生分歧。如果不回到共同的频道上,可能之后会越行越远,那分开也就是合理的结果了。

总之,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别人和我们不一样。

这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能有一二知己,就是幸运的事。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