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战役,国军俘虏骄狂的戏说:三陈当中,陈赓部队最“怕死”。

九品监史官 2024-11-05 14:35:09

1945年深秋,上党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一个关于共军将领陈赓的趣闻在国民党俘虏中悄然流传,令陈赓本人听后不禁哑然失笑。

俘虏们戏言,共军之中,唯独陈赓部“怕死”,而其他两位同样姓陈的将领麾下则英勇无畏。

这看似讽刺的“怕死”二字,实则蕴含深意,陈赓的笑,是对智慧与策略的最佳诠释。

▶上党风云再起

时间回溯至1945年8月,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晋南地区,以长治为中心的上党六县(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这片古战场,不仅承载着战国时冯亭献地引发的长平之战的记忆,更在抗战中成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阎锡山,这位山西的“土皇帝”,在日军尚未投降之际,便急不可耐地从晋西山沟中窜出,意图夺回上党宝地。

蒋介石则趁机插手,表面上支持阎锡山,实则暗藏玄机,意图借此削弱刘伯承领导的晋冀鲁豫根据地,重演当年收拾地方军阀的故技。

面对蒋介石的“好意”,阎锡山心中警铃大作,生怕中央军趁机染指山西。一番智斗后,蒋介石“大方”地让步,让阎锡山自行处理上党事宜。

于是,阎锡山派出了大将史泽波,率一万七千精兵突袭上党,迅速占领了长治六县。

然而,阎锡山的小算盘并未算尽天下事。他的部队远居晋西,孤军深入上党,补给线过长,地方基础薄弱,这一切都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三陈聚首,共谋上党

面对阎锡山的挑衅,刘伯承当机立断,决定发起反击。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三位杰出将领——陈赓、陈锡联、陈再道,被委以重任,史称“三陈”。

陈赓,这位黄埔一期的佼佼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幽默风趣的性格闻名遐迩。他领导的386旅,在抗战中屡建奇功,令日军闻风丧胆。陈锡联,年轻有为,年仅二十余岁便担任旅长,夜袭阳明堡之战彰显其骁勇善战。陈再道,则以泼辣悍勇著称,抗战中多次亲自冲锋陷阵,威震敌胆。

刘伯承在部署上党战役时,明确指出:“三陈在此,乃战役之基,务必迅速集结,形成重拳。”然而,这简短的命令背后,却隐藏着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的深层意图,这一点,成为了决定战役走向的关键。

▶攻城拔寨,智勇双全

上党战役初期,太行纵队在襄垣遭遇了挫折。

由于缺乏攻坚经验,加之战术组织不到位,部队在强攻中伤亡惨重。刘伯承亲临前线,总结经验教训,强调战术运用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战斗指明了方向。

紧接着,冀南纵队在阻击援敌时也出现了配合问题,未能全歼敌军,但这次失利并未击垮士气,反而激发了将士们学习战术、提升战斗力的决心。

相比之下,陈赓率领的太岳纵队在长子县的战斗则显得尤为精彩。他没有盲目强攻,而是采取了谨慎而巧妙的战术。通过多次试探性进攻,陈赓不仅摸清了敌人的火力部署,还秘密挖掘坑道,直逼城墙之下。

最终,随着一声巨响,炸药包将城墙炸开一个大口,太岳纵队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长子县城,俘虏敌军大半,展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

长子之战的胜利,为整个上党战役树立了典范。陈再道、陈锡联等将领纷纷效仿,屯留、壶关等城相继告破,史泽波部陷入绝境。

▶决战长治,智取全胜

当史泽波龟缩于长治城中,等待救援时,阎锡山却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派兵增援。这无疑是自投罗网,三陈将领岂能放过如此良机?

在刘伯承的统一指挥下,陈赓拖住援军左翼,陈锡联牵制右翼,陈再道则发挥其猛冲猛打的特长,直捣敌军心脏。最终,两万援军全军覆没,史泽波弃城而逃。

为了表彰陈赓在上党战役中的卓越贡献,刘伯承特意命令其率太岳纵队追击逃敌。陈赓不负众望,一路穷追猛打,歼灭了史泽波部的大部兵力,仅余少数残兵逃回太原。

至此,上党战役圆满结束,刘邓大军与三陈将领共歼敌三万五千余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而关于陈赓部“怕死”的笑话,也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成为了国民党军愚蠢与骄狂的见证。

在这场战役中,陈赓以其超凡的智慧和胆略,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智勇双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勇士不仅敢于冲锋陷阵,更善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上党战役的胜利,也为解放战争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阅读:435

九品监史官

简介:客观看待历史事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