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本巴》获茅盾文学奖:文学的天真之眼

我从新疆来 2023-11-21 11:22:03

引言

在中国文学的宏伟篇章里,刘亮程通过《本巴》贡献了一段饱含深意的叙述,为这部历史长卷添上了独特的一笔。

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意蕴赢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殊荣,更在文学的天空中激起了一场关于梦与现实、英雄与历史的新的思考。

在颁奖典礼上,刘亮程深情地回忆了自己被故事包围的童年,以及那些塑造了他创作灵感的梦境。

他的获奖感言中透露出对原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文学艺术深刻的理解:“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以梦和虚构之力护爱这个世界的真实。”

《本巴》的获奖不仅是刘亮程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新疆乃至中国文学多元发展和创新前行的有力证明。

刘亮程的文学世界

穿越梦境的叙事

作为新疆人,刘亮程的文学世界浸透着这片土地的风情和精神。他的个人经历与新疆的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文学创作的丰沃土壤。

刘亮程的后父是一位乡村说书人,他从小耳濡目染,倾听着各种故事和史诗,特别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对他影响深远。这些故事不仅滋养了他的想象力,也塑造了他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本巴》这部作品,折射出刘亮程对新疆文化的深刻洞察。小说中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展现了新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他在创作中巧妙地将个人经验与民族史诗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新疆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宽度。

刘亮程的个人经历,也是《本巴》这部作品创作背景的缩影。从种地、放羊的童年时光,到成为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文学家,他的故事本身就像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史诗。

在《本巴》中,他的文学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那以诗为骨、以散为肉的写作技法,将《江格尔》这一蒙古族英雄史诗的精神,转化为现代小说的语言,将史诗的宏伟与小说的细腻巧妙融合。他以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将传统史诗的叙事逻辑进行了一次解构性再创造,为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在他笔下,英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生活中每个普通人的投影。

《本巴》中的英雄形象,带有一点“反套路”和“非典型”的色彩,更贴近了现代人对于英雄理念的新理解。它不是关于一次单纯的战斗,而是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梦想和挑战的回应。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让《本巴》成为了一部充满复杂性和多义性的文学作品,深深影响着它的受众。

《本巴》不仅是对传统英雄史诗的一次现代致敬,更是对那些在现代生活中寻求精神归属和文化认同的人们的一次抚慰。

他的作品,如同他自己的生活,远离喧嚣,却又与这个世界的脉动息息相连。在刘亮程的文学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文学隐士”;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新疆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可能。

史诗与现代的交响

《本巴》与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中国文坛的桂冠,不仅寻求文学作品的艺术卓越,也追寻其背后的文化精神。在这个标准下,刘亮程的《本巴》以其独树一帜的魅力,与之产生了契合的火花。

在《本巴》中,刘亮程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叙事世界。

他不满足于简单地复述英雄史诗,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探索。这种探索不仅在于对经典的创新性诠释,更在于对人性、社会和时代精神的深度挖掘。《本巴》通过精妙的叙事结构,将读者引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让古老的史诗故事在现代读者面前重获新生。

刘亮程在《本巴》中所展现的文学手法,正是茅盾文学奖所追求的创新与突破。他不仅将《江格尔》的史诗精神与现代小说的形式相结合,还在叙事中融入了对时间、空间和存在的哲学思考。

他的这种文学尝试,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拓宽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广度。《本巴》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世界,其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有对现代生活的深刻洞察。

《本巴》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语言的诗性和故事的普遍性。

刘亮程巧妙地将诗意的语言运用于叙事之中,使得整部作品如同一首长篇史诗般,既有节奏感,又富含情感。同时,他通过对英雄形象的重新塑造,使得这些形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梦想和追求。这样的人文关怀和深刻内涵,正是茅盾文学奖所崇尚的文学理念。

总而言之,《本巴》不仅满足了茅盾文学奖对于文学艺术性和创新性的高标准,更在文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与该奖项的评选标准产生了强烈的契合。

它是一座连接古老传说与现代心灵的桥梁,也在刘亮程的文学道路上标记了一次重要的探索,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与深度。

古老史诗的现代呼唤

汲取《江格尔》的创作灵感

在刘亮程的文学创作中,《本巴》不仅是一部作品,也是对古老史诗《江格尔》的一次现代呼唤。

《江格尔》第三十九章中描绘的乌托邦般的理想世界,其中“人人永葆二十五岁的青春”这一想象,深深触动了刘亮程的心灵。这句诗包含了对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贫困,只有和平与富足的世界的向往,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景。

刘亮程深知,草原上的历史充满了战争与苦难。在《虚土》中,他借助文人的想象力描述了风沙如何摧毁生活,而在《捎话》中,他真实地描绘了草原战争的残酷。这些作品中的描述都透露出大西北地区恶劣自然条件和人类斗争的残酷现实。

然而,《江格尔》中那段乌托邦式的描述,为刘亮程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契机。

他在《本巴》中探索了史诗中的理想与大西北地区现实生活的鲜明对比。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人类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本巴》中,刘亮程巧妙地将《江格尔》史诗的理想主义与现代叙事手法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他让史诗中的理想化人物走入现实,赋予他们现代人的情感与挣扎。书中的人物不再是简单的英雄形象,而是具有复杂性格和深层次情感的现代人。

刘亮程的《本巴》尝试通过文学的力量,为人类的和平与理想提供一种可能性。

在这部作品中,史诗不仅是过去的回声,更是未来愿景的号召。

它呼唤着一个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世界,一个人人都能保持青春活力、和谐共处的理想家园。

通过这样的创作,刘亮程不仅保留了史诗的传统韵味,更为其注入了现代文学的新鲜血液,让《江格尔》在当代文学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

再看一遍这个世界

在接受茅盾文学奖时,刘亮程的感言中充满了对自己文化根源的敬意和对文学梦想的赞歌。他的话语传达出一种对民族史诗的深深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多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刻领悟。

他说:“我是刘亮程,来自新疆,我后父是乡村说书人,自小我听故事长大。我也有幸倾听到江格尔齐说唱史诗。在《本巴》的扉页上,印有‘谨以此书向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致敬’,它同时也致敬我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我的写作深受其滋养。

写《本巴》时,我面对着一场来自童年被人追赶的梦,我在那样惊恐的梦中一次次地飞了起来。《本巴》是一场梦中的飞翔。把梦中的厄运在梦中解决,让梦安稳地度过长夜,这正是写作《本巴》的初衷。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以梦和虚构之力护爱这个世界的真实。

我喜欢小说中哈日王这个孩童,他长着一只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只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学也许正是那只天真的孩童之眼。这个世界,即使被大人看过无数遍,也永远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这是文学对人类初心的观照”

刘亮程的写作不仅受到了《江格尔》这部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启发,也深深扎根于新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多样性中。

他将写作比作是一场梦中的飞翔,以文学的力量来解决梦中的厄运,并带领梦安稳地度过长夜。

他的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治愈和安慰功能,以及文学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本巴》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刘亮程心中的梦和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守护。

刘亮程对文学的理解,尤其是他对小说中哈日王角色的喜爱,体现了他对文学所赋予的双重视角的重视:既世故又天真。

他认为,文学就像是孩童的天真之眼,无论这个世界被多少次以成人的眼光审视,都需要用文学那纯真的视角重新观照,以保持人类的初心。

通过这份感言,刘亮程呈现了他对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即文学是一种能够穿透日常生活表象、探索人性深处、并提供新的视角来理解世界的工具。

他的作品和思想展现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塑造个人和社会意识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作为作家对于维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的责任感。

结语

在《本巴》这部作品中,刘亮程不仅呈现了一部深刻的文学杰作,而且带领我们穿越了时空,体验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心灵的共鸣。

这部作品赢得的成功和荣誉,不仅是对刘亮程文学天赋的肯定,也标志着新疆文学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认可。

《本巴》的辉煌成就,不仅是对新疆文学深厚价值和历史传承的公开赞誉,它也象征着新疆文学所蕴含的丰富传统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以及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刘亮程以《本巴》为新疆文学勾勒出了一幅光明的未来图景,激励了这片土地上的作家们更加热情地探索和表达本土文化,同时也为新疆文学走向世界架设了桥梁。

这份成就既是对一个作家不懈追求的回报,也是对新疆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更高一层的展示。

正如刘亮程在茅奖座谈会上所说,一个作家逐渐活成他生活的土地,活成那里的风景和时间,活成夜空中每一颗注视着大地的星星。

《本巴》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将一个地方的古老历史转化为作者心灵的鲜活记忆,将家乡的故事提升为全中国的故事,并最终让它们在世界舞台上发光。

随着《本巴》的获奖,新疆的故事继续被传唱,它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获得了新生。这不仅仅是文学的胜利,更是文化交流和人文精神的胜利。新疆的自然风光、历史沉淀、人物故事,都将继续通过文学这一载体启发思考,激发共鸣,促进全人类的理解与和谐。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新疆文学借助《本巴》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继续沿着文化传承和创新之路前行,不仅在中国,更在国际文坛内散发出其独一无二的光芒。

▲“我从新疆来”主编阿布与刘亮程老师

参考资料:

1.文艺报1949丨“文学以虚构之力,护爱这个世界的真实”——访第十一届茅奖获奖作家刘亮程

2.中国新闻周刊丨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我可以听懂风声

3.南方文坛:李斌 / 刘月悦 | 关于刘亮程《本巴》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