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封建王朝活不过300年?

临渊羡鱼Kim 2024-04-24 00:38:31

2000多年来,中国王朝兴衰交替,有的王朝迅速崛起,经过后代逐渐腐败,然后瞬间的土崩瓦解,然而却没一个能逃过300年这个魔咒。以至于法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没有历史,只有对过往不断的重复。虽然此话过于极端,但中国古代历史却隐约蕴藏着某种规律,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农业产出。从周朝开始,古代土地实施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属于国家,不能自由买卖,但随着时间推移,底层人民不愿务农,因为有多余的粮食也会被统治阶级拿走。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强为了变法改革,许多诸侯国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允许出售土地。其中最有名的是商鞅变法。土地私有制。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总量迅速增加也成为秦国崛起的根本。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土地私有制问题逐渐凸显弊端人口的增长导致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一些为了活命的百姓只好出让土地给地主官僚手中,导致秦朝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惨遭地主阶级压迫的农民只好起义,反对现有秩序和制度。农民起义把王朝推翻后,土地分配再次打乱,底层民众通过战争重新分配了土地,国家进入恢复阶段。在王朝建立之初,大家都相安无事,经过百年后,一些经营不善的农民就会变卖土地,擅长经营的农民就会兼并土地,成为地主豪强。周而复始,只要承认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就不可避免。如果不承认土地私有制,国家的粮食增产量就会减少。生产力也会大幅下降。除了科学进步发展,使粮食产能大幅提升,不然农耕经济这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在古代很长时间里,阶级固化严重,士农工商四个职业基本都是世袭,祖先是什么职位,后世就是什么职位,百姓上升通道很难得到改变。门阀士族因血缘关系形成牢不可顾的利益集团,在威胁皇权同时也约束着皇权,甚至在某些时期,皇帝只是门阀士族的利益代表。皇权为了摆脱束缚,从汉朝开始实行察举制,到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打破门阀士族阶级固化,也给底层百姓重要的上升通道。自宋朝之后,造纸术发明以来,知识传播成本降低,大量平民开始读书当官,再加上宋朝以文人之国,使寒门子弟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更多的人去参加科举让土地兼并程度下降,中国正式进入平民社会。但土地兼并下降也为王朝埋下一个大坑。从宋朝开始,人口井喷式增长,汉唐时期人口巅峰也只有四五千万人,到明朝年间已高达了2亿人口。土地资源没有增加,科技水平没有进步,一旦遭遇天灾,则路有冻死骨。明朝末年经历续冰河时期,上千万百姓因饥荒葬送的生命,大量的尸体滋生瘟疫,导致更多的人死于非命,这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藩镇割据也是王朝灭亡的根本。王朝末年,由于太子幼小,大多由外戚宦官专政,政局极不稳定。东汉末年,为打击黄巾起义,各藩镇自行募兵,最后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唐朝末年情况也一样。安史之乱后,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鼎盛的唐王朝也不堪一击。最后就是皇权的专制制度带来的弊端。在上古时期,只有尧舜与短暂使用过禅让制,夏朝建立以后,就采取了世袭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先河。家天下的制度使统治权力集中在一家宜兴中,不论统治者德才如何,此时王朝命运便取决于君主的品德和才能。如果君主有德有才,国家便能蓬勃发展,反之,则会导致民不聊生。古代帝皇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自称受命于天。在君权神授的背景下,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只是统治者对平民的思想统治政策,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不可撼动。清朝末年甲午中日战争开战前,慈禧太后还大肆修建宫殿和举办他的60大寿,导致军费不足,北洋水师全部覆灭,所以没有把皇帝和官员的人类关进制度笼子里,腐败应运而生,王朝衰亡,无不与政治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你多读历史就会发现,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日光之下并无新史,只是换个模样出现而已。

0 阅读:100

临渊羡鱼Kim

简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