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天道与五种力

斯威国学 2024-09-23 11:39:09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上一篇讲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这里的敢,是人的情绪因素。勇于敢则杀,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人处于不知知的状态,易受情绪主导。勇于敢则杀,一方面可能会攻击到别人,也有可能会攻击到自己,另一方面,勇于敢则杀并不是完全负面的。战场上的士兵要有勇于敢则杀的状态,才能奋勇杀敌,危急关头奋不顾身救人的人,有可能只有完全表现出勇于敢则杀的状态来,才能力挽狂澜。

而勇于不敢则活,多是描述一个人在知不知状态下的行为,这样的人看问题全面。人们会认为敢,才叫勇气。但是,更多时候,不敢才叫勇气。承认自己不敢,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勇于不敢则活,有可能是很有智慧地灵活,也有可能是比较屈辱地灵活。

所以,这两者有利有弊,就看人怎么用。然而,在什么情境下用,怎么用,其实挺难的。因为天道永远大于人道。天道轮回,善恶有报,谁也无法彻底搞清楚原因到底是什么。就算所谓的古之圣人也是一样。

接下来,老子讲到天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全篇直接提到天道的地方有四处,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九章在前面已经讲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以及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些天道的规律是什么意思呢?以后会讲到。

本章的天道是什么?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的基本规律是,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说话却善于回应,不用召唤却在身边,非常的宽松,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世间的一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就像是一张非常宏大的网,大到看不见,却把一切都凝聚在这个网中。

天道似乎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不做什么,反而更能得到什么,怎么可能!其实可以这样思考,如果天道的规律都在人的认知范围内,每个人不都得道了吗?从古到今,人们还要去求道、悟道做什么?

我们讲《道德经》,不是为了研究理论,而是追求知行合一,如何把道和德落实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把我们个人的人生,家庭、事业,团队,乃至更大的组织,建设得更加美好。

要落实下来,首先得理解天道的规律。

但是,天道虚无缥缈,我们如何能够理解呢?

珠穆朗玛峰再高,往上爬,总能达到顶点。天,有了阶梯,往上爬,你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当然,道为大无外,为小无内,我们只能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却永远不可能超越道。从阶梯的底部往高处,我们人分为五层,凡人、管理人或者叫贤人、圣人、神人和真人,分别使用五种力,形体之力、物质之力、用人之力、天地之力和自然之力。其实,凡人之下还有一种人,叫混乱的人,占世界上的绝大多数。

五种力

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阶梯的底部从凡人起步,而不是占绝大多数的混乱的人?凡人和混乱的人有一个很简单的区分,情绪为我所用,就在凡人的位置,情绪用我,就在混乱的人的位置。很多人一遇到事情,烦死了!没办法!搞不清楚!或者焦虑、抑郁、躺平,这就是情绪在用我。一个人明明有写字的能力,却不想提笔写字,这也是情绪在用我。身体是一个人的形,当一个人情绪占主导的时候,思维不想动,形体之力是无法用上的。老师在学校会发现有很多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不爱动,不爱做家务,这些孩子是被情绪占据主导,不想动用形体之力,当然也就无法到达凡人的位置。

站在凡人的位置,就来到了阶梯的起点。再往上一层叫管理人,凡人到管理人之间使用的是物质之力。比如肯德基的小姐姐帮你点餐,做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能换来物质,这个物质约等于一个月五千块钱。所以,小姐姐的物质之力约等于五千。你的物质之力越好,你的收益越高。比如马斯克对物质的研究远远高于常人,火箭、特斯拉、超回路列车等等,所以他能成为影响世界的人物。现代社会,手机、互联网、芯片、航空航天……,谁能把物质运用到极致,谁对物质理解得越深,创造的财富就越大。

我们现在在学校所学,学的都是对物质之力的理解和掌握。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都是我们认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我们用这两个工具,多数都是研究物质、认知物质,几何讲的是物质的形,物理研究的是物的理,物的本质,化学研究的是物的转化。

一个人对物质的理解力再强,创造物质的经济能力再高,仍然只是物质。你用一万个鸡翅,能创造的物质再多,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一部分口腹的需要。

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只是物质世界。要知道这个世界包括两部分,物质和非物质。如果认为这世界只有物质,那么,人的思维就不存在了。我们夜观天象,天上群星闪耀,星星存在于哪里?一颗星星不会在另一颗星星的肚子里,它在虚空里,虚空是非物质的世界。但凡我们能看到物质,就要想到非物质。

相比较物质世界,非物质的世界无限辽阔,其中包括人的思维。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思维,大部分人用思维,用的是物,而用人之力,用的是思维,这就更厉害了。

所以,我们才要从管理人往上走,走到圣人。圣人用的是用人之力,用的是人的思维,古人讲叫人和。一个人能搞定所有人,物质就不是个事,因为物质价值是人创造出来的,你会用人,物质就包括在内了。上面能包括下面,而下面不一定包括上面。

那些超过圣人又不到神人状态的人,叫半神,他们不用人和也能把事情做好,这时用的是天时、地利,叫天地之力。天时、地利包括人和,但是人和不一定包括天时、地利。当一个人用天地之力的时候,别人是搞不清楚的。

你会发现,有一种人做事情,别人搞不清楚他怎么做,就做好了。咱们历史上著名的谋士,诸葛亮 、张良、刘伯温等等,他们就是那种别人搞不清状况的时候,就把事情做好的人。这种人在别人看来,真的很神奇,他们被称为神人。

有人认为天时一定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国家的政策,团队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这才叫做天时。

其实并不是这样,在任何一个情境中,只要具有引发情境变化的条件发生,甚至是萌芽征兆出现,这个时候,变的基础就开始形成,所谓的天机就已经出现。越早抓住这个变机的人,就越能占据有利的条件,当这个人顺应天机,功成名就之时,别人还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为什么就可以成功。这就需要抓机会的人,把焦点放在事情上,而不是放在利益上,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是抓天机的高手,他不仅善于抓天机,更是善于抓地利,同时还善于抓人和。曹操也一样,想当初曹操把献帝接过来的时候,很多人阻止,曹操讲,你们不懂,我把他接过来,我就占优势了。我们现代人看那时的情境,觉得曹操做得对,但是当时的人不懂。曹操因为这件事情走到丞相位置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丞相真乃神人也!曹操用的就是天地之力。

从神人往上走,来到了最高层,真人。真人,可以操纵一切。一块铁放在那里,你不用任何处理,它就会上锈,河流改道,大地变迁,这就是自然的力量。自然之力最高,无坚不摧。道法自然,真人用的是自然之力,整个自然被他所用。

了解到这世界上有五个层次的人,用的是五种力量。我们再回头来看老子讲的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用的是哪种力?你会用到哪种力?

首先要明确,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有目标。退是为了进,以退为进。进是为了更好的进。舍是为了得,静是为了更好的动。这里的不争,并不是说随你便,你想怎样都行,不争的结果一定是为了胜,这个宗旨是不能丢的。不言而善应,不说话并不是说就没有回应,没有意见,做到不说话别人都会尊重你的意见、重视你的态度,这才是最高明的。不召而自来,你不用召唤,别人自然就会来,你是别人的向往,别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不管你在不在身边,都会考虑到你的声誉、你的想法。这就叫不召而自来。天道非常的宽松,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世间的一切。

我们要想战胜一个人,有的人用形体之力,把自己练得像吕布、张飞一样,武力值超高,身体结实,战胜别人相对容易。有的人用物质之力,用大量的金钱,就像董卓收买吕布,是不是也可以?有的人用人和之力,把敌方变成自己的朋友。这些都是有可能,但是并不一定能做到善胜。善胜,善应、自来、善谋,基本上就是凡事必成的状态。但是,你不去做,又能达成目标,这就需要把自己的力往上升。凡事必成,就需要用到天地之力。

举个例子,刘备三顾茅庐被世人传为佳话。孔明年纪那么轻,又没那么出名,但是刘备就是一心一意要请孔明出山,没有人能动摇他的意志。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孔明?因为孔明的名声早就传在刘备的耳朵里,引起刘备的向往。当初水镜先生推荐孔明与庞统,刘备并不当一回事,直到刘备遇到徐庶,发现徐庶的超强能力,再到失去徐庶伤心欲绝。这时徐庶再向刘备推荐孔明,刘备才听得进去,接下来才有后面的三顾茅庐。孔明动都没有动,就引来刘备的主动邀请。孔明运用的就是天地之力,做到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卧龙和凤雏虽然齐名,相比较庞统到处主动求职,孔明就比庞统高明太多。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在之前讲过,并不是说你真的什么都不做,躺平在家里,你就胜了,别人就尊重你了,这是不可能的事。要做,就是要把事情做在事前,别人没有任何察觉,这事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是顺应天道,动用天地之力所能达成的事。

什么叫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字面意思就是天道就像一张非常宏大的网,大到看不见,却把一切都凝聚在这个网中。实际上,天道是从整体来看问题,从细节上来解决问题,我们人做到这一点,就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二)

0 阅读:1

斯威国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