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赴美绽放

车研 2023-02-03 18:33:43

前言

禾赛科技美股上市,能否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寒冬送来一缕暖阳?过去两年中概股屡屡受挫的背景下,禾赛科技此番赴美IPO,能否力挽狂澜呢?

电动化与智能化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两大分水岭,电动化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而智能化的重头戏是自动驾驶。

但是把自动驾驶归列为智能汽车的子产业并不科学,自动驾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具有众多细分赛道的高科技行业,自动驾驶也有自己的应用场景,比如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扫地机器人等。

而激光雷达作为其上游方面的硬件部分,堪称是自动驾驶的“眼睛”。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自动驾驶经历的一场寒冬,倒闭、破产、合并、估值被拉低的企业屡见不鲜。

业内人士把行业的萧条归结为:自动驾驶行业有一定的周期性。

我觉得这话有点牵强,当然也能理解,毕竟谁会说自家的行业不好呢?

但也有幸存者,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愈发坚强。比如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禾多科技等,还有本文将要重点分析的禾赛科技。

禾赛科技赴美上市的进程步入落地阶段,方式是发行美国存托股票(ADS),价格初步定在以每股17至19美元的,发行数量为900万股,若超额配售权被完全行使,则有望筹资金额最高可达1.97亿美元。

还挺会挑日子,要知道,在2023年节后以来,美股中概股表现不菲,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自年初以来上涨23%。

2014年创立于上海,禾赛科技出自李一帆、孙恺、向少卿三人之手,此三人清北兼海归背景,公司主打业务正是激光雷达。

禾赛激光雷达产品在2022年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台,打破行业记录。

我们看看这家公司有何亮点与隐忧。

01 踩对风口

其实,在自动驾驶方案的硬件选择方案中,要不要用激光雷达是有分歧的。

自动驾驶产业链,概括来说:

上游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等;

中游为平台层,包括智能驾舱平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 TSP 平台;

下游主要为整车厂和第三方服务。

感知层最主要的则是传感器,目前主流的硬件是激光雷达与摄像头。

国内大部分车企在传感器方面选择的是激光雷达,而特斯拉则比较“另类”。

过去马斯克一直推崇就纯视觉方案,还炮轰过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太蠢了,谁依靠激光雷达谁就会完蛋。”

但是,后来马斯克又变心了,在2023年1月,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FSD) 新方案曝光,摄像头由原先前置3个减少成2个,;同时启用毫米波雷达。

国内的相当一批车企已经与禾赛科技牵手。尤其是公司旗下的混合固态雷达AT128产品,128代表着它有128组激光发射单元,也就是128线。

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AT128在2022年超过6万台,超过所有产品总数的75%。

量产与交付是检验激光雷达公司、乃至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竞争力的唯一标准。毕竟光靠画大饼不能填饱肚皮。

目前该产品已获得10家车企累计数百万台定点。

比如,小米的第一款汽车具体激光雷达配置是以1 颗禾赛 AT128为主雷达,以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

理想的新车L9也是用到了禾赛科技提供的 AT128。

另外,百度与吉利合资的集度、吉利旗下的路特斯、高合、长安汽车等也都采购禾赛科技的产品。

上汽集团旗下的飞凡汽车也在2023年1月份与禾赛科技签订定点合作。

另外,公司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加州路测排名最高的 15 家自动驾驶公司中, 12 家都采用了禾赛产品作为主激光雷达。

公司不仅在产业链上踩对风口,而且在产品层面,也是个引领者。

02纯固态先驱者

2022 年 11 月 2 日,禾赛科技正式发布面向 ADAS 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120。

FT120 在正式官宣发布之际,已经获得了来自多家车企超过 100 万台的量产定点,预计 2023 年下半年量产交付。

这个纯固态到底好在哪呢?

从机械式激光雷达到半固态雷达(混合式激光雷达),最后到固态激光雷达,这是激光雷达的技术路径演变史。

机械式激光雷达的缺陷是:内部的旋转部件容易损坏,稳定性比较低、安全性差。

半固态激光雷达则是目前采用的主流方式,比如,小鹏G9选用的是速腾聚创研发的半固态激光雷达——M1激光雷达;蔚来的ET5、ET7、ES7三款车型采用的是图达通出品的猎鹰半固态激光雷达;还有就是前文提及的AT128。

半固态激光雷达的优势是测远,但垂直视场角通常不大,用于两侧补盲的场景下,无法感知车身近处的低矮物体。而且,补盲激光雷达通常要布置多颗,但这会加剧车企成本方面的负担。

相对于半固态激光雷达,纯固态激光雷达优势在于整体能耗更低,不需要扫描器件,成像速度更快,机械结构少集成度更高,体积小,探测精度能更高。

纯固态激光雷达更能代表行业的趋势,但目前进展缓慢的原因一个是分辨率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

禾赛科技的纯固态激光雷达FT120,优势是激光发射与接收完全通过芯片完成,总元器件数量大大减少,内部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可兼具大垂直视场角和低成本的特性,是个更好的 ADAS 补盲选择。

应用场景来看,FT120可与远距的半固态激光雷达 AT128 搭配起来用,形成完整的车规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随着FT120的大规模量产,我们可以预见到禾赛科技将率先享受到红利。

03不找代工&自研芯片

禾赛科技是业内罕见的坚持自主生产、不找代工的激光雷达公司。

什么阶段做合适的事,找代加工的厂商只是还没到规模化的阶段,自建工厂投入太高,没必要。但是对禾赛科技而言,体量上有这个需求。

禾赛科技自建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实现了 100 多道生产工序的自动化,整线自动化率高达 90%,专门用来满足大规模制造的。

但禾赛科技最大的亮点在于自研芯片。

自研芯片的好处多多,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降低成本,原理是将原本复杂多样的元器件集成到芯片上,可将其元器件数量从约1000个减少到100个,成本自然下降;

其二是提升性能,尤其是分辨率,因为集成了更多的激光接收通道,点云密度增加;

比如,FT120上的单个芯片上集成了由数万个激光接收通道组成的面阵,分辨率提高了很多。

前文提到纯固态激光雷达进展缓慢的两大阻力是成本与分辨率,如今禾赛科技通过芯片方面的突围得以化解;

其三是简化供应链。

通过自研芯片,禾赛科技的供应商数量已经从100个左右降至10个左右。

目前公司的芯片已经由第一代芯片的XT系列产品进化到第三代,而FT120产品正是用到了第三代芯片。

但自研芯片需要勇气(因为可能失败),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会拉低短期的净利润。

04估值瑕疵点

禾赛科技此前曾冲刺上交所的科创板,但诡异的是提交申请2个月后又匆匆撤回。

没有敲开A股的大门,于是乎才有了后来的赴美上市,而此前败北A股IPO的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业绩不漂亮。

2019年-2022年前9个月,禾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元、4.16亿元、7.21亿元和7.93亿元;对应的净亏损分别达1.2亿元、1.07亿元、2.45亿元和1.65亿元。

毛利率方面,2019年-2022年前9个月,毛利率分别为70.3%、57.5%、53%和44%,呈现下降趋势。

禾赛科技方面也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亏损状态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

当然,亏损的原因与公司自研芯片、自建工厂的动作有一定的关联。

其二是,专利纠纷,这是耻辱。

公司与Velodyne的专利纠纷,判罚结果是禾赛科技给予对方1.6亿元专利许可补偿费,而且在2020年至2022年,禾赛科技每年还需支付固定金额的专利许可费。

这不是钱的事,说到底是公司在“偷技术”,在研发方面的不自信,这是硬伤。估计当初也是因为这一点没过得了科创板这一关。

瞅一下时间,如今是2023年了,往事已成烟,禾赛科技这才鼓起勇气去美国上市了。

其三是,竞争对手的威胁,尤其是速腾聚创。

速腾聚创在2022年11月也发布了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RS-LiDAR-E1。这款产品不仅也是全固态激光雷达,而且还是基于自研芯片。技术的前瞻性布局一点都不输给禾赛科技。

虽然在去年的整体出货量方面,速腾聚创暂时落后于禾赛科技,但是产品方面是难分伯仲的。

速腾聚创的下游客户丰富度要高于禾赛科技,既有小鹏汽车、一汽红旗、长城汽车、奇瑞、上汽等车企,又涵盖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图森未来等自动驾驶供应商。

截至目前速腾聚创已获得来自奇瑞汽车等头部车企的50余款车型定点订单。

还有就是,董事长孙恺的“花边新闻”,该事件导致其失去了禾赛科技的董事长身份。具体不再八卦,说明公司高层的素养有待提升。当然,在商言商,这事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结语

禾赛科技能否打响2023年中概股第一枪,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阅读:33

车研

简介:汽车科普;同价位车型对比;买车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