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一向毛主席索要写给杨开慧的词《虞美人·枕上》为何遭拒绝?

一杯醽醁 2024-02-09 17:32:49

△毛主席和杨开慧在一起

毛主席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词作《虞美人·枕上》在他逝世前没有公开过,知道的人很少,也就几个人。晚年的时候他把这首词作抄录给身边的卫士张仙朋保管,1983年《解放军报》第一次披露了这首词写作的前因后果,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开发表了这首词作。

△毛主席的词作《虞美人·枕上》

这首词主要写毛主席与妻子杨开慧聚少离多的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的愁怀之苦,自然真切,婉约深情。毛主席一生雄才大略,诗词也是气势恢宏,大开大合,绝大多数都是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很少有这种纯儿女私情的婉约词作。诗词贵在情真意切,所以读这首词非常有感染力,容易打动人。

△毛主席手书《虞美人·枕上》的书法

其实知道毛主席这首词作的人还有一个人就是杨开慧高中时的同学李淑一。她们当时在长沙福湘女中念书,杨开慧还经常住在李淑一家里,她们不仅是同学,还是闺蜜,毛主席写给杨开慧的这首词她也看过,只是事隔二十多年后记不太清楚,只记得前面两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李淑一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民国时的教育家和学者,她的丈夫,革命烈士柳直荀是杨开慧介绍的伴侣,也是毛主席的湖南同乡,新民学会的会员,革命战友。杨开慧被捕在狱中李淑一也探望过她,她们应该是很铁的姐妹关系。

△李淑一写信给毛主席

1956年底,新创刊的《诗刊》向毛主席征稿,1957年1月,毛主席把他以前的十首旧作连同《诗刊》整理出来的八首诗一同发给了《诗刊》杂志社发表,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李淑一看到毛主席发表的18首诗词,感慨万千,把自己填的一首怀念丈夫的词作《菩萨蛮·惊梦》寄给毛主席,让他指教,其中就提了让毛主席把早年写给杨开慧的那首词寄给她的要求,以保存作永久的纪念。毛主席在回信中并没有把那首词寄给李淑一,而是另外写了首词《蝶恋花·游仙》来作答,后来这首有名的词改成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李淑一也闻名全国。

△李淑一和回韶山的毛主席合影留念

毛主席没有把《虞美人·枕上》寄给李淑一,并不是不尊重她,反而对这位革命烈士的余孀非常客气和关心,在《蝶恋花·答李淑一》里就称她为“君”,回信中对她的词作也高度赞扬,说是“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因为有她的词作,毛主席才有对妻子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的思念和追忆的《蝶恋花》。

建国后,毛主席不仅让毛岸英看望了李淑一,还把自己的一些稿费资助在中学教书,生活清苦,独自带大三个孩子的李淑一,说她是“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欣感钦佩。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拒绝李淑一索要词作的简单请求?毛主席在回李淑一的信中说了一个理由就是“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为什么会感觉不好而寄给她?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革命的患难夫妻

毛主席在写给《诗刊》杂志社的信中就说:

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末,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从毛主席的信中我们知道他并不愿意让诗刊杂志社去宣扬他的诗词,只是为了请托,支持《诗刊》的创立,还自谦说诗味不多,没有特色,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毛主席当时发表的18首诗词都是很有名的作品,像《长征》《沁园春·雪》闻名国内外,毛主席连这样的革命史诗都不愿意去让人宣传,何况是写个人情感的词作。

《虞美人·枕上》有两个版本,后来的版本在前版的基础上改动了部分字句和韵律,比如在毛主席手迹上的是“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倦极身无凭”也改成了“剩有离人影”。“中”改成“星”,“凭”改成“影”,从词谱来看更严谨协调,从内容和艺术手法来看词作的意蕴和色调更深、更浓、更富感染力。毛主席不寄给李淑一我想也有再修改的考虑和想法,毕竟这首词作是二十多年前写的,虽然感情真挚动人,可能认为词的形式和内容还不满意,所以不愿意示人。

△毛主席和江青的合影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从他当时的婚姻来考虑的。虽然毛主席内心非常怀念杨开慧,曾经在1921年的《虞美人·枕上》,1923年的《贺新郎·别友》,1957年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都寄托了他对杨开慧的眷恋之情,但只能把这种柔情埋在心底,在他看来不宜公开宣传发表。

我们知道毛主席在延安冲破重重阻力和江青结了婚,可谓惊天动地。当时中央很多领导都反对这门婚事,毛主席冲天一怒为红颜,甚至说“如果大家不同意,宁愿回家种田去。”毛主席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坚持自己的婚姻自由,最后中央还是同意了他的婚事。

建国初期,毛主席56岁,江青34岁,当时江青刚从苏联休养回国,与主席同吃、同住,两人感情很好。如果毛主席答应李淑一把《虞美人·枕上》寄给她,李淑一肯定会像把赠给她的《蝶恋花》一样公开发表,因此毛主席会觉得不妥。毕竟逝者已逝,对杨开慧的思念柔情只能保留在心中。他可能认为将这首词公之于众会触碰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痛,也会影响到和江青的感情。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领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宣传个人情感可能会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个人情调,这与毛主席所倡导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因此他从政治因素和社会影响来看,认为将这首词公布于众也不合适,这也是拒绝寄给李淑一的另一个原因。

古人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毛主席不是无情,而是内心充满深情厚意。毛主席生前没有把《虞美人·枕上》公开示人,只是晚年写给了他信任而亲近的卫士,让他保留,说明心中始终有一种眷恋和怀念没有遗忘,没有割舍,他选择不公开不发表恰恰是在尊重大多数人的感受,而独自隐忍自己的一腔柔情和思念,想来令人动容。

0 阅读:4

一杯醽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